上水公房体育场及绿化景观改造的总体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赵丁艳
[导读] 摘要:绿化景观改造已经成为未来建筑物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本总体设计中,本文基于体育场绿化景观改造的基本要求,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上水公房体育场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该体育场绿化景观改造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为其他体育场改造提供参考与支持。
        上海润和园艺有限公司
        摘要:绿化景观改造已经成为未来建筑物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本总体设计中,本文基于体育场绿化景观改造的基本要求,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上水公房体育场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该体育场绿化景观改造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为其他体育场改造提供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体育场;绿化景观改造;景观设计
        前言:目前,随着我国体育赛事的稳步开展,居民更加重视健身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未来居民运动要求,各地区积极开展绿化景观改造,不仅符合我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也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1.体育场绿化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1体育场绿化景观设计的特征
        在体育场绿化景观设计期间,要尽量满足各类运动空间的功能分布要求,并尽量在体育场的基础上实现运动功能,最终将体育场打造成一个兼具文化、绿化且开放、健康的场所,这样才能服务于城市居民。
        同时,体育场的绿化景观设计也应该与体育场本体相得益彰,其中内部场地更多的服务于运动员,但在绿化景观改造中也应该考虑观看比赛观众以及周围广大居民的需求,关注体育场的性能与美观性,最终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并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1]。所以,体育场及绿化景观改造应该尽量提高城市绿化率,打造提供休闲健身的开放场所,增添一定的基础建设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1.2体育场及绿化景观改造的要求
        在体育场及绿化景观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按照体育场的功能定位,确定改造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人员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体育场及绿化景观的改造在意境上要尽量提升文化内涵,彰显自然美;在功能上要尽量满足各类设计要求,结构的选择更加强调生态性与自然性,并选择多样化材料,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项目的管理中,适当减少人工干预,维持景观的整体稳定性[2]。
        (2)以人为本原则。设计人员在体育场及绿化景观改造中,应该从项目所处环境入手,分析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喜好以及行为规律等,确保改造后的景观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功能划分以及不同生活习惯居民的要求。
        (3)自然生态原则。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应该按照自然环境要求,关注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规划绿化景观用地以及户外休闲用地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4)环保节约原则。在体育场及绿化景观中,更多的提倡低碳环保的设计要求,所以应该尽量维持良好的植物景观,保证单位面积内叶面积系数;适当增加景观绿地中氧含量,降低碳浓度,争取能够以简单的养护手段来降低后期养护管理成本[3]。
        2.体育场及绿化景观改造的实例研究
        2.1案例工程项目简介
        上水公房体育场位于杨树浦路怀德路路口杨树浦路1001弄小区内,北邻商务区,西靠怀德路,东近江浦路,南面著名的东方渔人码头。周边紧邻居住区,且多为老旧小区,人流量较大。改造前该处的体育场由于年久失修维护不到位,导致环境脏乱,体育设施老化,足球场植被死亡,地面黄土裸露,周围植物长势过甚;小区花园由于养护不当,导致围墙损坏,公共设施陈旧,植物长势杂乱。
        在改造前该体育场一个出入口,位于杨树浦路1001弄内。由于出入口位于小区内,每天的开放时间较短,也因此大大降低的运动场的利用率。小花园现有一个出入口,位于杨树浦路怀德路路口。绿地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造成环境杂乱,虽然上层植被的长势良好,但是中层植物长势混乱,草坪的长势更不理想,部分位置出现了大面积枯萎、裸露的情况。场地内原有设施年久失修,部分已经失去了原有功能甚至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对周边居民造成伤害。
        2.2项目改造的进一步分析
        2.2.1项目改造的不利因素
        在该项目中,景观改造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1)由于相关器械年久失修,如场地内的足球球门、篮球架等存在严重的老化现象,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运动要求。(2)因为场地年久失修,部分区域用来摆放杂物,且内部存在环境污染现象,环境脏乱差,进一步增加了景观改造的难度。(3)原有植物长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植被分布的十分密集,对景观效果产生影响;地被植物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因此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
        2.2.2项目改造的有利因素
        该项目改造的有利因素为:(1)原有的部分植物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植物的长势良好,且具有满意造型,在进行修剪之后就可以直接利用。(2)原有的背景植物可以得到保留。(3)原场地的主要功能定位就是作为运动场地使用,场地内虽然有明显的空缺,但是整体结构相对平整,有助于规划与整理。
        2.3改造的总体思路
        本项目中改造后的总体结构为如图1所示。
       
        图 1 改造后的总体结构
        (1)增加健身区域,满足周围居民对日常健身的需求。
        (2)重新规划篮球场与足球场的布局,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塑胶跑道,方便居民运动。
        (3)在篮球场周围增加铁丝网,发挥安全保护以及分割场地的作用。
        (4)在绿化区域内保留原有多数大树,通过对大树的外形进行修整,使其成为新的景观背景;在运动场、篮球场等植被处理中,在空间周围布置绿篱以及色块植物。这种设计方法有助于丰富绿化层次,并达到分割场地的目的,改变传统场地中存在的绿化色彩单一问题。
        2.4改造内容
        (1)通过对场地内容做新的梳理,能够进一步增加场地内的相关元素,包括地坪、塑胶跑道、建设器材以及原路等结构,这样能够增强建筑物功能,最终满足居民健身需求。进一步修缮看台区,为居民提供运动后休闲以及日常观看比赛的场所。在场地内增加一定铁丝网,这样并保证了安全,也能分割场地。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增加景观树与绿篱,通过各种设计方法来完善植被的景观层次,营造良好环境。
        (2)植被配置。该场地设计中,在原有乔灌木的基础上,增加色块与绿篱,这种设计方法能够达到美化以及分割空间的目的(见图2)。
       
        图 2 植被的空间分隔
        (3)为更好的满足周围居民对环境与功能的需求,该场地在绿化改造中增加了健身器材、景观亭以及花架等,最终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绿化空间环境。其中花架与景观亭能够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并配合建筑物上的攀援植物所产生的绿荫,能够为居民提供乘凉、聊天休息的空间;冬季阳光透过植物,为居民提供嗮太阳场所。本项目中通过对梧桐树进行改造、修正,提高了梧桐树的美观性;梧桐树本身具有树冠大的特征,并且遮阴效果理想;在梧桐树下层植物的选择上,搭配开花植物以及常绿植物等。
        原有的体育场内部没有健身器材,而考虑到当地居民对健身的需求,所以在改造中增加了健身设备,其分布位置如图1所示,得到居民好评。穿插于景观内部的嗮衣架也是整个景观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并服务于居民日常生活。在整个绿化带的设计上,整体结构朝着建筑物方向靠近,这种设计方法能够进一步拓展主干道宽度,降低交通疏导难度。
        (4)小区的入口是印象的第一交汇口,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整体景观效果,在本次改造中增加景石小品,这种设计方法提高了景观的美观度,也能缓冲交通。
        (5)在改造中,进一步树立场地内部的相关元素,为了服务于居民生活,增加停车区域,这种设计方法有助于解决之前存在的乱停车问题。重新规划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停车区外区域,保证了空间的合理运用,减少老小区存在的人车混行的安全隐患。
        (6)在植被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地区气候要求,所以主要植被搭配包括:紫薇、海棠、桂花、瓜子黄杨、茶梅、木香、海桐、春鹃等。地被植物搭配上,采用了大吴风草、红花酢浆草、紫金牛等植被。
        2.5效果评价
        2.5.1设计目标的实现
        从该项目的设计效果来来看,设计目标得以实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生态目标的实现。该项目中以绿化景观为辅,充分改善了体育场场地的生态环境,营造了充满活力的居住空间,取得预期效果。(2)功能目标实现,在体育场内增设的锻炼区域划分,满足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2.5.2设计定位实现
        (1)从风格定位来看,该体育场在经过上述绿化改造之后,营造了丰富的自然形态,风格简洁且功能得以优化。(2)功能定位实现。改造之后,该体育场的功能更加完善,包括健身、散步、娱乐、休闲等,成为周围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造价定位取得预期效果,本项目改造中采用了“适地、适材、适用、适景”的设计原则,显著降低了工程造价。
        结束语:体育场及绿化景观改造本身具有复杂性,在上水公房体育场及绿化景观改造中,该项目所采取的体育场与绿化景观改造取得了满意效果,改造工程项目设计的目标实现,对于其他景观项目的设计改造具有借鉴价值,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志远,刘建军.体育场馆室外景观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20,6(06):49-50.
        [2]王颖.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研究——以开封市体育中心景观工程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01):170-174.
        [3]常世哲,邓智宸.浅谈景观设计在体育场馆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10):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