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国民经济以质的飞越向前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他们也不断参与到社会的热点问题中去。然而对于桥梁的施工技术水平与整体的安全保障并没有做到位。
关键词:道路桥梁隧道;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我国很多道路桥梁纵横交错,在开展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推动了城市的综合发展。甚至部分道路不断延伸,为城市经济交流提供了基础支撑。城市的立体交通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成型,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网络。但是在开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给项目的建设、后期运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解决道路桥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我国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
(1)依赖性。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内容主要涉及桥梁、隧道等复杂路段,因此通常情况下需对现场地质条件有较深入的了解。其中,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不仅需要详细勘察现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还要以此构建完善的事故预案,进而一方面为项目施工的有序进行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也能确保施工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解决,降低损失。(2)差异性。通常来说,不同的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往往会因为施工条件不同而要选择不同的施工形式,因此除依赖性外,差异性同样是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1]。其中,以隧道工程为例,由于隧道项目的地质条件相对复杂,需要施工人员针对现场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的有序、高效进行,以及在防止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增强施工质量。(3)未知性。基于实际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由于施工现场多具有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意外,尤其是隧道碎石问题,不仅会给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威胁,同时也不利于大型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从而影响施工效率,这也是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难点之一。
2道路桥梁隧道的主要施工技术
2.1明洞、仰坡、边坡技术
在展开仰坡与明洞作业之前,测量放线是较为重要的环节,需要准确进行边坡、明洞以及边仰坡顶线的放置,合理安排截水沟的主要方位;可以通过分层施工的方式明确工程的坡度,在具体分层时将工程施工方案严格落实到操作过程中,从而做好边仰坡的防护处理,尽量缩短其裸露时间,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加强防护管理力度,在一定时间内扩增边仰坡的防护面积,以此使支护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可以通过对锚杆间距的有效调整来对钢筋网进行加密,并对喷射混凝土厚度有效提升的方式来实现。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机械设备为土方挖掘机,在刷坡时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配合,利用风钻对软石打眼,使用小药量进行松动爆破,之后操作过程中的出碴环节利用自卸车来完成。将位移和沉降量测点设置在仰坡和边坡的适宜方位中,从而进一步对边仰坡自身进行稳定性观测。
2.2工程检测技术
目前道路桥梁隧道质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红外热成像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自身结构的体重技术。因为结构分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因为热传导效应相对平稳。然而建筑物背部不同,会使得热传导发生变化,使得表面温度不均匀。红外热成像技术将热流注入建筑中,从而改变表面温度,最终检测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是否合格。(2)磁粉检测技术:这种技术也是目前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工程监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出肉眼无法看出的建筑问题,从而有效保证道路桥梁隧道质量。(3)射线技术:这种技术主要优点在于其技术含量较高,最终的准确度高。它不受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建筑物的强度、抗压性以及相关工艺进行有效监测,直观的发现道路桥梁隧道的各方面问题。
2.3洞口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在洞口施工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从上到下的方式利用边仰坡进行分层操作,在这一环节中挖掘机是主要的施工设备,应尽量避免使用爆破的方式;使用装载机对土地压实、平整洞口场地,一旦遇到坚硬石质层则要更换为人工钻眼爆破的方式,自卸车是运输必不可少的工具,应在指定的弃碴场放置开挖出来的各类土方。在洞口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洞内的操作需求,对供电和供水材料堆放场地、设施以及机械停放场进行合理、有效布置和修剪。与此同时,还要使开挖和防护、养护环节严格依据坡度设计方案有效完成,并分层展开边仰坡挂网喷锚防护,进而避免出现雨水渗透围岩以及风化等现象。在对墙、明洞拱以及洞内相邻的墙与拱进行衬砌的过程中将其与施工环节有效结合;依据施工设置设计洞口和周边的截水、排水装置,并将其连接到洞外排水系统中,避免地表水冲刷地面。洞门的边坡和仰坡需要在进洞之前完成施工,坡度差值的允许范围应该控制在5%左右;需要控制洞口土石的爆破操作,避免出现集中药包爆破的现象,避免降低边仰坡和洞口本身的稳定性。
2.4道路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具有实践性明显的特色,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尤其迅速。然而,地基处理费用持续上升,在建筑中需选择合适的地基方案,从而有效把控工程造价。首先需针对人工地基桩型进行选择。人工基地并非适用于各种情况。当地基处于15-20cm变形范围时,且土质层均匀,可选择天然地基方案。其次,需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的使用值。地基承载力的数值有多种区分,且各种承载值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如承载力标准值需经过基础宽度、埋置深度修正后,进一步确定地基承载力作为设计值。复合地基理论的关键在于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能力。通过在桩基的顶部再加一层砂性土,有效加强桩基的顶部再加一层砂性土褥垫。这也有效解决了桩间土承载力的问题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当桩土共同承担荷载,桩模量比桩间土高,且桩间土比桩沉降量要大。在进行褥垫压密设置过程中,桩理科刺入垫层,并将上部荷载传进桩间土以及桩上,从而有效保证间土能够正常的发挥其承载力。
2.5隧道支护技术
隧道断面可以利用隧道支护结构保持净空,并使岩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与围岩构建成具有极强安全性的隧道结构体系,进而承受各类荷载。除此之外,支护结构有合格的工作环境,使隧道内部保持清洁与干燥。隧道支护主要有后期和初期支护两个类型。初期支护本身是对早期围岩压力进行支撑,提高围岩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使隧道内的岩体被顺利清除,确保施工过程中隧道本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超前支护和锚喷支护是初期支护较为常用的两个方法,后期支护本身需要对后期围岩的压力进行支撑,并通过满足安全储备、美观、耐久、构造以及降阻等方面的要求,使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长时间得到保持。
结束语
道路桥梁隧道不仅与广大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更是社会与国家大力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形象、社会和经济利益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只有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提升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为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妥成忠,杨西梅,李明博.当前道路桥梁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20,39(09):169-170.
[2]秦士杰.隧道工程施工防水设施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20(08):138-139.
[3]何岸.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1):145-146+149.
[4]鲁林.试析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J].价值工程,2019,38(25):181-182.
[5]贺意.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研究[J].门窗,2018(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