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物资储备管理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我国国土非常广阔,地形具有复杂性,是突发性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两年来,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现在我国许多学者都致力研究应急物资,使应急物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顺利实施应急物资,所以相关的应急物资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文章就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建议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产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系统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城市灾害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在面对这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时,只有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才能够保证人民的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应急物资主要特点
一是时间紧,而应急物资的需求又具有延迟性,当灾害发生时,就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应急物资送到灾区现场,应急物理的反应快速对救灾工作非常有利。二是灾害的种类,发生的地区的时间对数量和应急物资的数量和品种要求非常高。所有类型的灾害的应急物资都是包含医疗用品的,然而,医疗用品又包含生命救助类、防护用品类以及生命支持类,每一类又包含很多品种。三是根据灾区和群众的数量,无法提前预知物资的需求数量,甚至有些因为环境等原因的影响还会蔓延和扩大,使物资的需求数量更加不确定。受灾的面积非常广大,使通讯中断,引起灾区和外界信息交流被阻断。许多大型地震在物资需求统计工作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储备分散,缺乏统筹管理
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机构尚未统一,不同系统和灾种间存在独立管理、缺乏协调、重复建设等问题。除此之外,应急物资储备的主体是市级和突发事件易发的县级人民政府,客观上造成地区间储备的差异。
2.2储备数量和种类不足
目前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远不能满足灾害发生时的需求,应急物资储备的布局也不合理;特别是县级由于资金有限,缺乏足够的物资储备,储备的数量和種类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县级政府还尚未进行应急物资储备。
2.3一些地方政府只重救灾资金和物质的筹集与储备,而忽视对其管理
主要表现:—是募集的救灾资金未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实行专户管理,滞留在代收代缴单位。有的代收代缴单位从社会和个人募捐上来的资金滞留在本单位,未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财政部门亦没有实行专户管理,影响财政统筹规划救灾资金。二是少数地方发放领用救灾救济款手续不规范。存在补助原因不明、代领签字手续不规范等問题;存在超范围使用救灾救济款等问题隐患,严重影响款物的安全。三是恢复重建工程不符合管理规范。有的工程没有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工程造价按实际工程量计算,存在多计工程价款和滋生腐败的隐忧。四是分配救灾物资依据不足,理由不充分。个别地方存在平均分配救灾物资的现象,没有体现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要重点用于受灾严重和自救能力较差的重灾户的原则,把救灾物资变成了社会救济和扶贫。五是救灾物资出入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按规定设置物资管理台帐。上级下拨和自行采购的救灾物资,普遍存在不设置入库、领用登记台帐,造成救灾物资核算不清,不利于保证救灾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2.4相关法律规范缺失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应急物资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法规涉及面有限,空白较多且针对性不够。大多法规仅规定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没有扩大到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3.1探索环境应急物资第三方管理模式
应急机构人员配置少,在应急物资管理上力不从心,可以考虑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委托第三方管理,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工作,将更加有利于环境应急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储备模式多样化
物资储备分为实物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合同储备三种模式。实物储备是将应急物资以实物形式储存在仓库里,以便随时调用。生产能力储备是通过和有生产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协议,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企业按照协议第一时间生产提供应急物资。合同协议是通过与已有物资的部门或单位签订合同,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调用其他单位的物资。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实物储备模式为主,较为单一,考虑到今后未来地区的发展规模,建议以实物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合同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后续储备规模。
3.3加强人员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聘请专业人员对应急管理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要侧重实用性,增加应急防护装备、应急物资的正确使用等内容。
3.4科学管理
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力量,建立科学实用的物资储备信息库,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AI技术,实现储备物资的科学管理,达到节约管理成本的同时,又能够最大化缩短物资进出库时间。
3.5建立联动、共享机制
与周边地市建立联动协议,建立环境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在第一时间互相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为高效科学、快速救援处置争取时间;建立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共享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建立环境应急处置经验共享机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3.6整合资源,加快应急储备网络体系建设
相关主管部门应注重我国应急储备仓库网络体系建设,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应急储备仓库的软硬件水平。
首先,对现有应急储备进行改扩建,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储备仓库硬件水平。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社会上闲置的仓库资源,加大整合力度。以国家物资储备系统仓库资源为例,目前国家物资储备系统所拥有的仓库资源在软硬件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但其在我国应急储备仓储网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有效地整合利用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内仓库网络资源,对快速提高我国应急储备仓库网络建设水平和及时响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应急储备仓库管理规定,规范应急储备仓库管理,提高仓库整体管理水平。民政部制定的《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地方救灾专用装备配备标准》对救灾储备仓库的管理和设备设施使用做出了部分规定,但这些规定通常只是原则性的,缺乏可执行性。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应急储备仓储管理办法,围绕应急储备运作过程中的入库、储存、保管、包装、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细化管理规定,逐步完善相关储备仓库管理规章制度。
认真执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应急储备物资的数量、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应急储备物资的监督和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应对应急储备物资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查,防止应急物资被挪用、占用,并成立应急储备仓库管理考核小组,对承担应急储备物资保管任务的仓库进行定期审核,对管理松散,安全防范意识差的仓库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不合格者取消其代储资格,以此来不断规范和提高我国应急储备仓库管理水平。
结语
建立和完善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严密部署,统筹兼顾,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推进。管理好每一种物资,努力提高应急物资储存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永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研究[J].灾害学,2011,26(03):120-125.
[2]刘宗熹,赵启兰.应急物资储备指数及储备量探讨[J].物流技术,2009,28(07):124-126.
[3]刘利民,王敏杰.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优化问题初探[J].物流科技,2009,32(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