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的管理及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1郭新宇 2陈小芳
[导读] 摘要: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电力工程是基础的能源工程,对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1身份证号码:23023119880917XXXX   2身份证号码:44152219860918XXXX
        摘要: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电力工程是基础的能源工程,对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电力工程中,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只有做好安全管理,才能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供电。因此,电力企业要积极探讨电力工程中安全管理的方法,并在工程项目中积极应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和应用
        1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在现阶段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之中,还存在有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具体施工之前也未曾进行施工安全方案的设定,这也就导致了该电力项目的施工存在有比较多的安全隐患。此外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未曾看到安全工作对于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也多是报以护士的态度,并存在有过分自信以及盲目乐观的现象存在,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效果。
        1.2管理模式过于落后
        在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现阶段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人员,并存在有严重的安全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等问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都是凭借自己以往的施工经验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也就难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此外近年来我国的电力施工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就使得电力工程的复杂程度以及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一形式下,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充分满足电力工程建设的具体需求,这也是影响到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1.3管理职责无法进行有效的落实
        在现阶段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之中,还存在有安全管理职责执行以及落实情况不够到位等诸多问题,在具体的安全事故发生之前,工作人员还存在有一定的懈怠情况,对于已知的安全隐患也未曾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外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部分施工企业因为缺乏完善的事故责任规范,也就出现了安全责任互相推诿的问题,并无法起到良好的安全管理措施提升效果。此外在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因为安全管理措施的规范性跟严格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使得安全管理的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电力工程中识别安全危险源的方法
        2.1直观经验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参考以前的案例和前人管理经验的方法,包括类比推断、经验法和分析法等等。工程人员本身的判断可能有所不足,往往利用专家会议方式交换意见,互相启发,更加具体、细致地分辨工程中的危险因素。
        2.2流程图法
        工程项目各个部分间关系和项目工作流程等的信息图表就是项目流程图,包括了工程作业的流程图、实施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等等。之后在项目流程图的各个模块中由分析人员将其中的危险源标注出来,依据阶段将工程项目中全部危险源找出来。
        2.3假设条件法
        通常是利用鱼刺图法或者是故障树法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分析。首先是情境描述工程项目,构建数学模型,依据实际工作中的变化与可能危险获取具体数据。借助计算机进行筛选、监测与诊断,从而将危险源锁定。


        2.3系统分解法
        通过系统分解原理把复杂项目分解为多个易识别或较简单的子系统元素,对各个子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在复杂系统中比较适用,也可在没有发生过事故的新型开发系统中应用。
        三、安全工程原理应用机理分析
        安全工程原理的二级原理在安全工程整个原理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级原理相互联系作为安全工程原理的理论支撑。安全工程原理可以分别从人、物、环境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而各下属原理也从不同方向来指导人- 物- 环系统的发展。人造物宜人原理是从人的角度来对人造物的设计构建提出指导要求; 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和人造物稳固原理则是从物的安全角度来对各种设备、建筑物的设计标准、操作制度进行指导; 环境安全原理和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环境发展必须遵循的安全原理,保证作业环境的舒适和健康; 最小能量原理则分别从人和物的角度来对安全作业中各种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也从能量方面将人因素与物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输入输出畅通原理在人、物、环3 方面都得到了体现,物、环境方面的信息根据输入原理的基本准则传入至人体,而在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后通过输出原理将指令下达至物和环境方面,完成信息在人-物-环系统之间的运转。只有做好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工作,然后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员身上,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在进行安全责任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还要求建设方跟主题施工方以及相关的监理部门来进行施工安全监理责任书的签订工作,然后做好安全管理流程的动态将考核。对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也需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与优化,这样才能够使得安全管理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借此来保障整个电力工程的顺利建设。安全生产与人所处的作业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安全影响着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工效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合理的环境条件不仅可保障人的生理健康和安全作业,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减小失误率。环境安全原理是指在劳动作业过程中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对作业环境进行改善和设计,形成一个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作业环境。不论在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工作还是地下工作,人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度、压力、风速、光照、辐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安全原理是研究如何保证这些环境条件处于最适宜的状态,避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造成危害,使得劳动人员在作业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感,保持高效率的劳动作业。环境安全原理要求对作业环境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把有害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使各项环境指标处于最佳水平,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要求。而在这种无毒无害、无辐射、温湿度和照明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人体工作效率提高,可长时间持续作业而不感到疲劳,也避免了各种恶劣环境因素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职业病的产生。
        结论:
        在研究安全学原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安全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就安全工程原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及应用实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给出安全工程原理定义,归纳总结了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从人、物、环境的角度研究了安全工程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机理,结果表明各二级原理在安全系统工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造物的设计和研发、环境相关标准的制定都有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德蜀. 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3).
        [2]吴超,刘爱华. 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建设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5).
        [3]赵秀珍,徐德蜀,刘潜. 从“系统安全”到“安全系统”发展的理论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