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1022219830815XXXX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筑企业通过优化监督管理的模式,规范管理的行为和态度,为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通过对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进行优化,实现工程施工更加规范的运行,推进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简述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对于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
1.1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的特点
(1)具备严格的管理体制。一般有企业自控、第三方监控和政府监督三类控制方式同时进行。
(2)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明确的管理法规及章程的可以参考,保证管理的准确性。
1.2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的内容
针对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一般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工程施工前的监督管理工作。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工程设计和相关勘察文件的审查。具体来讲,首先是对设计和勘察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此后做好对其的监督工作,确保其工作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从而保证设计的质量。前期的监管工作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相关人员必须端正心态,认真履行相关的职责。
(2)工程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工程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是这个监管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做好各个施工模块的质量监测和技术管理,包括地基基础的质量监督,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监督等,还应该做好环境质量监督。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针对各个部分的重要部位和存在隐患的部位做好重点的检测,并利用一些新的科学设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欠缺
目前,相关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监管工程质量的管理机制,对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缺乏重视,如监管力度不足、执法不严、发展观念落后以及管理意识薄弱等,造成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忽略国家法定的施工程序,有的未办理相关的手续,就盲目施工;有的工程单位施工图纸未经严格审核,就将其投入施工中。或者少数工程单位的资质不高,未经严格审查,就将工程转包出去。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2片面追求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施工速度,均应依照相应的比例进行,尽量做好力求平衡,但实际上许多工程项目是为了迎检或某大型活动而建设,工期短、任务重,为了早日完工,把施工进度作为整个项目工程的业绩表现。未结合实际情况,片面追求施工进度,自行将项目工程的施工顺序进行颠倒,基础部分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建设,隐蔽工程未及时验收或尚未验收已投入下一道工序,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给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施工质量问题。
2.3建筑施工单位自身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的问题
某些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管理,工程施工时不按程序操作或违反操作,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有的工程甚至多次转包,层层收费、资金严重流失,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施工单位往往会偷工减料,建筑材料以次充好。
此外,施工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大部分是农民工,几乎没有受过建筑技术的专业培训,再加上工程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质量体系不够完善或存在缺陷,既无法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更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3.建筑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探讨
3.1不断增强工程监管人员的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是经济、法律、技术以及行政的集合体。由于质量监督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以及执法力度不强等,导致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对此,为全面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减少及避免工程安全事件的发生,应不断增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大力开展岗位质量培训,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使其全面发挥应有的职能。加强培养建筑监管人员的质量意识,切实抓好建筑工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工作,若发现相关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加大政府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
依法监督工程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法律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和主体质量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同时也必须有公正、独立的相关监督机构依法进行强制性监督和执法。只有依法进行建筑质量监督,才能提高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应,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3.3逐渐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
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构建健全的整体监督机制,确保执法监督的准确性、公正性。深化改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有: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执法;构建整体的监督机制,并严格规范监管人员持证上岗;转变以往的监督方式,引进随机检查的监督方式,使其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监督方式;构建服务性、预见性的质量监管模式,尽量做到执法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强建筑工程的随机抽查以及巡回检查的工作,确保检查的部位及内容,得以真正反映施工工程的质量情况;加强质量监督程序的规范化,确保质量监管工作的权威性,有效减少人为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
3.4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的监测与验收方法,已难以适应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需求。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管形式,应加大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管的科技含量,合理配置相应的质量检测设备。在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中,钢筋位置的测定仪、混凝土的超声检测仪等设备,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中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检验的精确度,以便监管人员能科学合理的分析及判断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并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还有行业通用的ISO9000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其管理的核心,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操作、记录、检查及修改等方式,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过程,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质量循环,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3.5控制好建筑市场的门槛
我国相关建筑主管部门,应对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控制建筑市场的进入情况。对于无资质或者资质不高的建筑单位,可不给于立项以及颁发许可证。大力推行建筑施工的质量认证制度,我国的质量监督机构,应严格检查工程项目中设计、施工以及监管等程序,为考核合格的施工企业颁发质量证书。对于未经认证考核合格的建筑企业或单位,严禁其从事其他的施工业务。
结束语
我国一直非常注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较高的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和技术经验,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继续发展。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的相关研究,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必须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刘金礼.研究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4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