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冯国明
[导读] 摘要:我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纷纷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时,也应该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保证提高质量管理监督的实际效果。
        广东汉普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纷纷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时,也应该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保证提高质量管理监督的实际效果。文章主要围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信息化管理展开探讨,首先介绍推进当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提出全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管理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导致了我国环境情况的逐步恶
        劣。所以,相关建筑行业就需要在不断增加项目建设和加大建设规模的同时,注重对项目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存存的问题和不足
        1.1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信息化的技术
        当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虽然具备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业务职能,但是却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因此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比较缓慢。另外,部分管理人员由于没有掌握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无论是在资料的收集还是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知识的短板,因此难以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1.2标准建立不够完善,规范性不强
        相关部门对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因此在工作中缺乏一种有效的、规范的管理方式,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建立不够完善,因此也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1.3没有搭建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不能够及时共享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平台作为支撑,才能够及时实现对各种数据的有效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但是当下在开展信息化管理时由于平台建设比较滞后,并且大多数的信息化平台存在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这样很难对相关的数据实现共享,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紧密,不仅影响了质量监督的实际效果,还会造成消息闭塞,制约了企业做出有效的质量监督评价。
        1.4监管体制改革滞后,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就目前而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和监管人员配备水平己经远远落后于建筑行业发展水平,这种监管体制发展上的滞后,己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此外,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人,建筑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监管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也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1.5监督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
        从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情况来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所采取的还是部门负责人制度,总体工作的开展更多依靠的是负责人来进行推动,这就造成了涉及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其他机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存在着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的误解,不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从而引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二、全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2.1促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管理目标与责任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起对建筑质量监管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于相关企业的调控和指挥,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认识到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以更加明确的责任划分敦促义务的履行,使每一个单位、组织、企业都能各司其职,合力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向前发展。
        2.2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要明确整个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行业内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并以统一执法尺度,保证质量监管信息化水平的稳步提高。要加快建设各单位、各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准确、即时、动态性的质量监管信息,为行业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结合当地实际,不断统一和优化信息化监管模式,充分发挥各个监督机构职能,努力实现项目监督现场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机构的无缝对接,从而充分提升监管效能,促进信息化监管价值的发挥。此外,质量监督安全监管工作也需要行业协会的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也是确保质量监管服务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
        2.3加强质量安全生产管控制度监督,发挥制度的实效性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切实需要加强对管理制度落实的监督,促使制度的有效性地发挥出来。首先,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其次,则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下,严格对责任制度细化,强化考核评估,能够实现上下互通、横纵互通、专管和群管明确,全方面实现协调配合,将质量安全生产管控效果切实发挥出来。同时,加强生产教育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现场监理制度落实。在各方面制度引导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然后,质量安全管理突出技术管控。一方面,严格按照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对技术操作做好核查和追踪管理,项目部要成立“复查”和“抽查”两个工序,在监理工程师引导下对技术操作过程操作效果鉴定。技术上岗人员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教育,持岗上证,提升技术整体操作水平。最后,各种制度的落实要切实发挥管理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奖惩制度作用发挥,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提升参与管理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2.4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培训
        想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提高使用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定期地对企业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操作水平,规范使用人员的操作行为,促进信息化平台使用效率提升,为信息化平台的推广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加快开发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满足不同主体的个性化信息管理需求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是加快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的支柱,目前我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中使用的管理软件大多是高价进口的,这与我国国内建筑行业的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因此不能很好地融合管理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技术,努力进行自主软件的开发,站在国内建筑行业实际需求的角度,提供个性化的软件定制服务,从而有效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率和质量、此外,在信息化管理领域,我们还必须不断开发思路,加强部门联合和多级互动,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与移动手持终端设备个人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动态监管和全覆盖联动,保证监督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控是互相交叉、互为一体的工作。实际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中,能够切实针对当前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健全组织结构、明确管理制度以及按照管理流程落实等方面改进,提升整体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浅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J]. 闫亚绒.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
        [2]关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何东力.科技创新导报.2017(30)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惠稳善.建材与装饰.2016(07)
        [4]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路径之研究[J].王毅.建材与装饰.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