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供电的过程中,现场装表接电工作为其中的主要环节,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场装表接电中产生一些问题,引起较大误差,无法实现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在文章中,针对现场装表接电中表计故障的分析,研究产生的原因,并为其提出合理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现场;装表接电;表计故障
1. 现场装表接电及表计故障及疑难
1.1常见的表计故障
智能电表的表计故障可能与电表本身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关系,外界的温度以及湿度等也会对智能电表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整体来说,造成现场智能电表表计故障的根本原因大多是因为电表运作的时间过长,运用不当或管控工作不到位等。随着用户用电需求的增加,装表接电运作的速度以及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这就给电表运作的计量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加上有关工作部门忽视了电表质量检验工作,其质量管控工作也不到位,进而造成了电表计量故障。
另外,在电表的运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本来的预设进行运行,就会导致电表准确性的缩减,甚至还会造成电表带烧毁的现象。一旦表计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那么将会对送电造成威胁,对电力统计以及客户用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装表接电这一环节中,要明确表计故障的相关原因。
1.2安设的接点没能规范
在目前接电装表的过程中,安设的电能表一般被称为电子表。为了能够更好的检测电能表的相关性能,在电能表的尾部,往往衔接着两根质地较软的铜丝。在对电能表进行安设时,要对固有的电源火线以及质地偏软的铜丝进行隔离。这样能够避免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造成电源短路或者烧毁电能表的现象。因此,在安装电能表时,一定要对此多多注意。
规格较老的电能表与新电能表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新电能表大多都是智能电表。规格较老的表一般采取从左向右一次序的方式进行衔接,表位的电压进线也要按照一次序来进行预设。但新的智能电表,往往依照不同的次序进行预设。所以,如果要对计量表进行更换,就要顺便对计量表的接电次序进行更换。若果还是依照原来的次序,单编标通电之后,往往会造成电路短路,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1.3现场特有的窃电现象
一般情况下,发生窃电现象往往是有以下几种原因:私自搭接线路;对已经设定好的电价进行私自更替,私自调换电量装置;盗取已封存的电能;非法占用更多的电能。
窃电不法分子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一些专门的非法途径,对电表原有的电量进行更换,进而对原有的电价进行调设,这一现象不仅会对电表运作过程造成危害,而且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窃电不法分子经常会对以存留的电能进行盗取,这是他们惯有的手段与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窃电不法分子的窃电技术也在逐步递增,有些甚至设立了高科技遥控干扰来盗取电能,这对我国电力供电企业造成了偏大的经济损失。
2 加强现场装表接电管理及提高表计故障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加强规章制度管理
2.1.1定期审核抄表
为保证现场装表接电操作的安全性,提高表计故障分析的有效性,抄表负责人应当定期对抄表记录进行审核,确保抄表员抄录的表示数准确,核算其电量和电费计算的精准度,为切实维护电力用户的切身利益,必要情况下应当到转表接电现场进行检车和审核,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能够与电能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维护电网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在定期审核抄表这一环节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在初装或换装电能表时应当严格按照建档制度建立并完善台帐,加强计量装置的档案管理,准确标明计量装置的具体信息、原电量计数、表倍率以及互感器变比等数据信息,为后续电网运行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是准确把握电网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不定期核对信息系统中电力用户的计量档案,保持信息系统与装表接电现场各项数据信息保持高度一致,最大程度上避免少计或错计电量的情况出现,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三是供电企业应当定期对运行中的高压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抽查,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程处理。针对低压电能表和互感器的特殊性,制定相关的抽检制度,及时对运行状态下长期不走字的电能表进行检修,以保证电网稳定有序运行,切实维护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
2.1.2电能表易被忽视的故障分析
相关实践表明,电力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台用电计量装置之前保持良好的稳定运行状态,但本月用电量突然减少。在现场开箱检查后,排除人为窃电的可行性,以专用的仪器仪表测量也并未发现问题。更换电能表和互感器等设备后,将该计量装置带回检定,检查二次回路连接线时,发现二次线与互感器螺丝连接处出现比较明显的氧化痕迹,以万用表检查不同,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清除后,计量装置恢复正常。由此可知,计量装置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与互感器连接线螺丝部位生锈是导致计量失准的主要原因。
我国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对运行中的电能表的轮换周期进行明确的规定。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大多使用IV类计量,采用低压电流互感器,实际周健轮换工作中并未严格按照国家I轩昂管规定进行轮换,仅仅是对电能表或互感器进行更换,忽视了计量装置内二次回路连接导线的更新和维护,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存在诸多计量隐患,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
2.2不断补充新技术,提高技能水平
2.2.1使用更精确的计量装置以降低线损和更有效的防窃电
对于已进行智能电能表改造的线路、台区通过电能表显示判断三相负载是否平衡。同时对于线损和防窃电工作也无法起到直观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线路电压、电流等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实时监测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同时在某相缺电或者计量不准确时也能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
2.2.2避免电能计量装置隐形故障的措施
一是选材原则。选材要遵循一定原则。电流二次回路线径应不小于4mm,电压二次回路线径应不小于2.5mm,计量用二次线采用国际标准铜质单芯绝缘线。
二是及时维护。为防止过早氧化及生锈,应该定期打开计量箱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安装计量装置时,可用少量凡士林在互感器螺丝与连接导线处涂抹。
三是定期更新。在周期检测轮换工作的过程中,根据Ⅳ类电能表4-6年的检定(轮换)周期,要更新计量二次回路连接导线,重新安装用砂纸打磨后的已氧化、生锈的部位。
3.实例分析
某公司#8工作电源自投运以来其电能表上量与其分支负荷电量总和比较偏低(正确时两者应相等),我们对电能表(DSS318三相三线电子式)进行校验合格。而后在运行状态使用CL312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检测误差合格,电压、电流接线正确,最后使用钳形表进行一、二次电流对比,A、C相一次电流为1200A,A、C相二次电流为3.2A,CT变比为1500/5A,CT容量为25VA。表明二次电流折算到一次的电流偏低,导致产生计量误差。原因分析:经过仔细检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检查电流回路界限端子紧固无松动;(2)主盘运行人员为了方便抄表,将电能表安装在主盘而电流互感器安装在#8机组四米#81开关下口处,其电缆在沟内敷设距离达到300米,而每相电流回路铜质截面为4mm2;工作电源折算到二次额定电流为4A(一次为1200A),由以上条件得知:
每相回路阻值:R1=3-2*P*L/S=2.35Ω;额定二次负载:Sn=In2*R=16*2.35=37.6VA(忽略表内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且电流回路为两相星型接线);即CT容量应大于二次负载,才能保证其正确计量。
解决措施:由于设备停不下来及CT无备件,我们就从电缆截面上相办法,通过增大截面,使二次负载小于CT的二次容量即可。
通过计算得知:
R=Sct/In2=25/16=1.56Ω
即R1<1.56Ω时,表计才能正确计量。
通过公式
S=R1/R*S1=2.35/1.56*4=6mm2
通过测算,只有回路截面大于6mm2时,才能保证电能表的正确计量。我们通过电缆备用芯将每组回路截面增加至8mm2后表计正确计量。
4.结束语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以装表接电工作的流程作为基础,对现有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不仅仅有助于人们日常用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更可以推动我国电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鹏云. 现场装表接电及表计故障分析及建议[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8):00238-00238.
[2]何兴隆, 刘钊. 分析装表接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探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