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195
摘要: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都是我国目前运用较多的造价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逐渐的显现出其在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弊端。本文围绕全过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征进行分析,将两者之间进行不同方面的对比,探究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较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造价管理方式。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对比;分析
引言:
当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都是较为常用的造价管理方式,对这两种造价之间进行对比有利于选择出最适合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式。目前我国最常用的造价管理方式是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行业技术水平与人民对于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全过程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再适用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的对其他的造价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寻找出有利于当下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的模式,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特征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实际的运用中,主要是在建筑工程的修建过程中进行管控,是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控制的造价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对工程的投资进行预期估算,根据预期估算的结果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控制;第二,在设计以及招标阶段分别进行估算,按照估算的数据对相应的步骤进行控制;第三,在工程的收尾与竣工阶段进行控制。通过这三个主要的步骤,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的预算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虽然将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前后过程都进行了相关步骤的造价管理,但是其忽视了在建筑工程中的维护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使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维护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的忽视,使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具有“短见性”,也即是其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
例如:某工程使用造价管理模式对其进行造价管理,预定的全部成本为5000万元,其中建筑初期的预算成本为4000万元,建筑的维护以及运行成本仅分配1000万元,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建筑的运营成本与维护成本为3000万元,并且随着建筑的使用,其成本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了实际成本与预算造价出现较大的偏差,给投资方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筑的造价管理过程中不能只对建筑修建的直接成本进行管理,还应该对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营以及维护成本进行管理,从而全方面的控制建筑的整体成本,减少实际成本与造价预算之间的差距。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特征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在英国首先得到运用与发展,其是在建筑工程整个修建的生命周期中将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融合,使造价管理工作充斥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从建筑的投资预算开始到建筑竣工再到建筑投入使用,以及最后建筑的修复或是拆除阶段,这一整个的建筑工程修建过程,即是建筑的生命周期。因此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即是在建筑从“设计生产”到“完成使用”这之间的所有程序进行造价管理,其全面的包含了建筑工程的所有程序[2]。在管理的过程中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通过最新的成本计算以及分析方式,将建筑工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预算,并根据其预算结果进行管理,有效的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
3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对比分析
3.1决策阶段的对比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因为两者之间管理的着重点不同,其最终的管理结果也不相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是对建筑的修建过程进行造价管理,从短期内的决策方式来看是属于最优的决策方式,因为其有效的控制了建筑工程在修建阶段的成本,使投资方的资金得到大部分的节省。但是将其决策放入建筑的生命周期中进行比较,则不一定是最优决策,因为从建筑的生命周期来看,对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与运营是必须的,在这两个阶段实际上会产生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并没有对这两个阶段的投入资金进行造价管理,导致建筑的实际成本不断的增加,影响投资方的经济效益[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除了将建筑早期的修建成本包含在管理范围内,还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与运营成本包含在内,全面的对建筑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按照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使决策方案具有长远性与科学性,帮助投资方做出最有利于经济效益增长的投资决策。
3.2项目设计阶段对比
从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其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会使设计人员在建筑的设计当中,更加重视建筑早期的修建成本,在设计时努力的将修建成本进行减少,但是常常忽略建筑在竣工之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运营成本,导致最终建筑的成本与设计成本不相符合,给建筑后期的维护带来影响。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会使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自觉的对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营成本与维护成本进行计算,从而使设计人员全面的考虑如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选择建筑工程的修建材料,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降到最低[4]。并且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可以使设计人员在建筑的设计之初就对建筑后期的拆除进行考虑,使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偏重于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建筑工程的修建,使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效益。
3.3从服务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比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力倡导各个行业之间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在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大多的企业仍旧使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在建筑的造价管理过程中,只注重建筑工程的前期成本管理,忽视建筑工程项目在实际的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需要的资金与资源,导致最终出现投资资金浪费与大量资源浪费的情况。这一情况与我国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显然相违背,因此在当下的建筑施工中,企业应该对其造价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了从建筑的“生产”到“废弃”的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全方位的对建筑的成本进行控制。在建筑的初期,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人们尽量的选择有利于后期
维护与拆毁的科学、环保的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节能、节水等一系列的节约措施,将建筑的修建成本降到最低。通过这些举动使建筑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中,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了建筑项目的社会效益[5]。
结束语:
综上所诉,通过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对比,使我们详细的了解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优点,因此在日后的建筑行业中,相关的企业与政府都应该加大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推广,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吉新. 关于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对比探讨[J]. 房地产导刊, 2019(23).
[2]李翠磊.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3).
[3]高园艳.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对比[J]. 新丝路:上旬, 2019(5):00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