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新罗区文化馆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本文围绕新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适中盂兰盆盛会”展开论述,介绍“适中盂兰盆盛会”的历史缘起和发展现状,通过深入的调研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文中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对同仁有所助益。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适中盂兰盆盛会;新罗区文化
龙岩市历史悠久,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在这里交融,智慧的闽西人民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有关文件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对优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龙岩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适中盂兰盆盛会》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文化馆的同志们特地到适中下乡调查收集有关的资料。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适中镇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西南部,系闽西重镇。2003年1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适中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适中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该镇的民间文化内容丰富,是龙岩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中大型民俗文化活动《盂兰盆盛会》是适中民间文化的主要代表作。适中盂兰盆盛会,源于公元1444年,距今有560年。每逢干支甲、乙、丙三年的农历十月,便举办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乡俗又叫做“ 十月半”。一队队方阵如黄旗大锣钩灯、吉祥幢幡、香童兵勇歌班、村落姓氏旗阵、大鼓龙伞、竹马灯、采茶灯、船灯、舞狮、长板龙、静板、饶平吹乐队及大台戏等方阵,尤其独特的“大台戏”,在36人扛抬的一个大台上,高高竖立起十余米高、形同船帆的“大山险峰”,“险峰”上画衬以蓝天祥云、绿树红花、瑞龙寿鹤、仙鹿灵芝之类,还挂一照妖铜镜。“险峰”下是孩童装扮的古装人物,以变形的造型体现“大山险峰”;以顶端的突出体现“大山险峰”对山区民众的庇护,含有高度的艺术内含。
一个姓氏有一至二个“大台”,巡游时走八卦线路,特色十分浓郁。文化站的同志告诉我们适中盂兰盆盛会,是全乡陈、林、赖、谢四大姓族推荐有德高望重的贤达贵仕7-9人组成筹委会,主持盛会事务,称“七团”理事,负责筹备每十年一届的“盂兰盆”盛会活动。目的是增强邻里和睦团结,畅谈乡中丰收美景,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巡游后,不仅举办了灯谜竟猜、民俗风情书画摄影展、集邮展览、灯展一条街、“龙腾盛世”大型文艺晚会及焰火晚会等,而且还举行了物资交流、招商引资和学术研讨等活动,把盛会办成让经贸唱戏的舞台,并提升到对盛会进行研讨的学术层面。
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由于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建设时期,在文化领域给予的关注不是很多,相关的措施,法律也不是很完善,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又由于没有及时作好文化宣传,使得人们对于非文化遗产认识还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无形中的流失,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申遗。即申请市、省、国家级的遗产保护,以便得到政府的专项保护,突出保护重点,将有力推动其保护进程。同时加强盘瓠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破坏了的进行挽救和维修,对未破坏的加以保护。
(2)立法。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法律是保护一项事物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还要展开普法宣传,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档案,还要政府、民族、文化、教育、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强效工作运行机制。
(3)树人。大力发展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各类人才,加强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精心组织,全面展开,突出重点。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和发展的方针,切实加强对盘瓠文化相关的法律宣传工作,为保护文化遗产创造良好氛围。
(4)传承。实施整体保护和多层保护,系列科技手段可以运用于抢救和保护过程中。动员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使得民间文化遗产和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