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蒋衡玲
[导读]
        衡山县中医医院  湖南省衡阳  421300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一种品质、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情怀。人与人,忠诚是信任的前提,要想收获友谊,就得播种忠诚。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起点和本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产党人讲的忠诚,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崇高政治品德,这是忠诚的最高境界。本文着重论述新时代如何培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一、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的意义
        1.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是党内法规的要求。建党初期,党章就明确规定,党员对党必须忠诚。党的八大把对党忠诚作为党员义务写入党章。现行的党章明确要求,全体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入党誓词,也明确要求党员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也是党内法规的明确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全党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所以,可以说,忠诚是党员的“身份证”,是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
        2.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先烈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密不可分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并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慷慨赴死,他那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奋斗不息的意志品格,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至今仍然流淌在今天共产党人血液之中。长征途中,张国焘仗着人多枪多,南下另立“中央”。张国焘那时是红军总政委,朱德是总司令。看到张国焘分裂图谋后,朱德多次晓以大义,耐心劝说。张国焘不仅不听,反而软禁了朱德,要他“支持工作”。朱德对张国焘说:“要杀要砍随你;不过,我不会改变我的政治主张。”后来,张国焘又煽动其他人一起对朱德施压,在大会上逼他服软,朱德拍案而起:“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贺龙也认为张国焘是“人变的猴子”,并警告他:“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夏明翰、朱德、贺龙这样的忠诚的共产党人,历史将会走向何方?
        3.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是忘我奉献的动力。忠诚的政治品格,是共产党人忘我奉献、不怕牺牲的内生动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能由一穷二白的国家跨入世界强国行列,是与无数共产党人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分不开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30年深藏功与名,一心为国倾力奉献,成为全国人民深深敬仰的国之功臣、道德楷模,更为共产党人树立了绝对忠诚的榜样。1958年,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告诉黄旭华,国家计划由他牵头研制核潜艇,但是有三个条件:“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黄旭华用30年隐姓埋名的方式诠释了绝对忠诚的人生信条,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共产党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的差异
        1、忠诚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在新时代,多数共产党人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在脱贫攻坚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有无数党员在一线奋斗,为之流血牺牲。其中,770多名扶贫党员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用生命诠释忠诚。
        2、少数党员缺失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也应看到,对党、对人民不忠的党员也大有人在。

有的党员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丧失理想信念;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有的对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是大非问题态度暧昧;有的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阳奉阴违,甚至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以人划线,拉帮结派,搞小山头、小团伙、小圈子等非组织活动。
        3、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党是否具有忠诚品格,一方面,取决于党员对党的认知程度。它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认知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追求的认知上,既取决于党员对党的理论的理性认识,又取决于党员对党的感性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的培养
        1.坚定信仰信念。为什么对党绝对忠诚,一定要“两个坚定”呢?因为忠诚是共产党人根植于内心、触及到灵魂的政治品质与高尚情操,它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与生俱来、凭空产生的。党员干部忠诚意识,一方面来自于对党的朴素感情;另一方面生成于理性自觉。理性的自觉从哪儿来?那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两个坚定”是忠诚的内核,忠诚必须是建立在信仰信念之上的忠诚。缺乏信仰信念支撑的忠诚,在利益尤其是生死考验面前,必定是一触即溃。
        2.加强理论学习。忠诚的品格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磨练。党员缺失忠诚往往源自思想贫困,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学理论,方能做到人格之圣洁、正气之凛然、坚守之崇高、创新之伟大。反之,不学习,思想就会缺少灵气,讲话就会缺少底气,行动就会缺少朝气,工作就会缺少锐气,忠诚就会缺少胆气。从查处的对党不忠、与党离心离德的腐败分子看,他们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理论学习。
        3.营造忠诚氛围。党员的忠诚品格,仅靠党员个体努力还不够,还需要有党组织的撑腰,营造“忠诚老实不吃亏”的浓厚氛围。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持续不断提升党员的忠诚度,让那些真正忠诚可靠、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有展示的空间和舞台,让那些狡猾奸诈、弄虚作假的党员干部没有市场。要大力宣传那些为国尽忠,以身殉职的党员;要报道那些默默奉献、忠诚履职的党员;要营造忠诚老实人受尊重、不吃亏的浓厚氛围。二要加大重用力度。选人用人是党员思想行为的风向标,用一忠诚人则忠诚者毕至。习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习总书记在这里将忠诚作为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让“忠者上、奸者下”,为忠诚的人提供机会和舞台,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做忠诚人。要尊重忠诚老实人。忠诚老实人一般不喜欢吹牛拍马,他们往往能冷静客观的分析处理问题。领导要放下成见,主动倾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尊重也是“重用”。三要加大识别力度。
        路遥知马力,艰难见忠诚。是否忠诚,顺利的环境难看准,艰难环境易识别。长征期间,300名红军战士被误认为“问题战士”,但是他们一直不肯离开部队。不给发枪不让参加战斗,他们就自愿挑担子、当马夫。给他们平反时,有人认为证据还不够,周恩来就说:“长征就是最好的证据,如果不是对党百分之百的忠诚,他们绝不会跟着部队完成长征。”党员对党的忠诚必须是高纯度的、绝对的。习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新时代,只要9055万党员坚定对党的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就能无坚不摧,自如应对百年未遇的世界变局,经受住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也一定能打赢当前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蒋衡玲(19740412),女,汉族,本科学历,湖南衡阳人,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党建、人力资源、群团管理等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