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山企业如何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4期   作者:刘胜坤
[导读] 设备是矿山企业生产的必备工具,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直接关系到矿山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与稳定协调发展。
         摘要:设备是矿山企业生产的必备工具,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直接关系到矿山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与稳定协调发展。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从矿山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重要性着手,探
究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策略,支撑矿山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关键词:矿山企业;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策略
一、生产运营阶段
         在设备进入生产阶段后,设备管理工作在生产中也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公司越来越重视设备管理工作,通过编制各种设备管理制度与标准.实施设备状态管理。通过安装振动、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种传感器.及早掌握设备运转信息,从而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尽管有了各类监测仪器,但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在公司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了严格的保养制度,从段队、科区、矿总实行三级管理制,所有设备根据其重要性、关键性、特殊性,分为A、B、C三个等级,A类设备主要指大型设备、重点设备。就是该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全线停机,并且因价值大、体型大。企业不会购买备用的设备,比如,主提升绞车、钢带机、罐笼等:B类设备就是相对次要设备.不是生产关键的设备.这类设备即使发生设备事故,维修简单,不会影响全线停机。比如,蓄电池机车、净化水处理装置、人行车等:C类设备主要指设备价值小,维修方便.并且有备用的小型设备.比如。各类泵、包装机、皮带打扣机等。根据以上设备的分类,公司把设备的监管级别进行层次划分,A类设备的管理第一责任人是主管副矿长及主管副总,B类设备的管理第一责任人是主管科长及区长.C类设备的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段队长及包机人。哪类设备出现大的设备事故,第一责任人就会受到制度考核。
二、当前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构不健全
         要想做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是必须的,当前有部分企业未明确制定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同时缺乏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使得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时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最终造成维修工作管理无序,反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2.2机械设备陈旧,老化严重
         有的机械过于陈旧,生产效率很低,但由于其本身过度老化,若进行维修工作则可能以报废处理,此类机械丢也不是,维修亦不是,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及企业的发展。
         2.3设备维修水平较低
         由于维修工作人员本身技术的限制,或是检修工艺及工具的不足,使得有时连最基本的维修工作质量都达不到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可能跟场地条件及维修备件质量优劣有关。
         2.4管理层重视度不够
         当前大多数工厂及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仅仅是喊喊口号,停留在维修设备的预防性层面上,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减少设备经费投入,相关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矿山企业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策略
         3.1完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在管理矿山企业的设备时,应严格基于设备管理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并把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和企业、个人的效益挂钩,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一套完善的矿石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每一台设备要基于安全标准、技术特性制定日常的润滑、维护以及定期检修等管理制度,还要详细规定矿石设备的润滑、维修及检修的周期、要求与内容,规范建立设备档案,完整记录设备技术参数以及维护信息、检修信息、技改内容,使其成为矿山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基础技术资料。

而维护设备、检修设备的费用是对矿山企业设备故障率高低的体现,应将其作为企业与个人的定额考核考评标准,完善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按照月度或季度、年度进行考核考评,促使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考核更标准化、规范化。另外,矿山企业要注意完善设备配件备品、重大事故、点检等管理制度,使其更能满足矿山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现实要求。相关人员在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提高规范操作矿山设备的水平,提高维护与检修工作质量,尽可能规避风险,有效遏制发生事故。
         3.2维修设备,强化技术管理。
         高效率、高质量的技术是矿山企业提升设备维修技术、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关键。矿山企业主要的设备维修技术管理任务在于依据矿山生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矿山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质量,兼顾经济目标。一方面,强化维修前的技术管理。一般情况下,在维修矿山设备之前的技术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维修矿山设备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求矿山企业设备管理人员依据年度设备维修规划分析、预判具备实时状态检测的特殊设备的可疑故障,明确维修的内容,为维修矿山设备营造优良环境,发挥设备自带的诊断系统的功能;经常邀请设备厂家的服务人员一起诊断矿山设备的状态,建立矿山设备技术分析数据库,逐步建立矿山设备维修技术分析专家系统,提高诊断矿山设备故障的效率。另一方面,强化设备维修质量标准管理。矿山企业设备维修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修前技术管理,也离不开针对性的设备维修质量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在不断优化及升级矿采产业结构的新时代,矿山设备维修要注意做到三新,即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以此为基础兼顾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满足构建生态社会的环保要求,在制定矿山设备质量标准时充分考虑这几个关键指标,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质量。
         3.3保养设备,促进安全生产。
         有效保养设备对确保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有重要的意义,因而矿山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深刻认识设备保养的重要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局限。定期保养则是矿山企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在保养各种设备方面,矿山企业有很多明确的规定,但很多使用者对保养设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只要完成生产任务,忽视设备保养,认为只要设备运行正常、没有发生故障,就没有必要停下保养。这样的思想往往导致矿山设备因保养不及时而在运行中发生一些较大的故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在引发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制约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所以矿山企业必须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全体工作的设备保养意识,强调有机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形成矿山设备保养制度。如今,矿山企业设备现代化、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升,设备使用量也随之提升,维修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发展矿山设备维修技术起到积极作用。随着设备维修技术不断提高,矿山企业开始应用大量先进的检测工艺与手段,只是在维修设备的实际过程中经常不能一一对应使用现代化检测仪器,要基于设备特点有选择地使用,并注意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活动,使其充分了解先进的矿山设备与维修技术,熟悉掌握设备工作原理、故障特性,对故障做出准确的判断,提高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设备是企业存在和发展基础,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它,不仅需要各层工作人员的参与及配合,还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进行指导,同时维修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多样化、弹性化的思想,在进行维修管理时,选取最合理的降低成本的维修制度,以不断优化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建业,雷平.企业设备管理的策划与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
学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
         [2]戴保录,现代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市场化探讨[A].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
经验交流研讨会议论文集[c].2017.
         [3]安玉玺.谈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
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