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132719871118XXXX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和难点,着重分析该项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作业要点,包括内剪力墙、叠合板、空调板、开裂防护、窗体安装、构件连接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从多个角度发挥该项施工技术应有的作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构件连接
引言:科学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预制装配式的建筑方式在部分项目中有所应用,并呈现出良好的施工效果。该项技术与常规建设方式相比,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使用量相对减少,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利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及难点
1.1技术优势
该种建筑方式能够对建筑物实现较好的温度调控效果,部分建筑项目,其中的地面、墙体等部分作业会使用成品构件,与传统施工材料比较,整体架构在使用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提升施工作业的质量。常规建筑项目中,建筑的承重墙不可进行二次处理,限制居民在空间上的设计,而通过此种技术进行施工的建筑物,可以进行适当的空间处理,为实现空间上的多元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的需求。另外,该项施工技术使用的材料质量较轻,使建筑物与常规施工建筑相比更轻,大幅度减小对地基的压力。同时,使用的构件经过工厂生产,施工人员仅需在工程现场进行组装便可,有助于缩短工程作业周期。
1.2技术难点
在使用该项技术进行施工时,主要受到构件数量多以及部分构件较重的影响,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作业的难度,由此,便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按照施工的步骤以及构件的类型等进行分类存放,能够缩短查找构件的时间,进而保证作业的效率。而对于体积较大,重量相对较重的构件而言,需在施工前准备阶段中,在对起重机选用期间,根据施工方案指出的构件标准进行选择,保证机械的承重量以及实际使用性能,做好提前准备,以免在运输期间实行预制,降低构件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在采用该种施工方式的工程项目中,需进行高强度的灌浆作业,以强化各构件连接点的稳定程度,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预制内剪力墙
为确保该项工程质量,需强化各构件连接点的稳定程度,有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效果。以此为前提,在组装构件期间,施工人员可在连接处使用螺栓,提高构件的连接效果。在此期间,下层板中留出既定的空间,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便利。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有多种保证连接点强度的方式,其中,施工人员可通过在孔洞中灌入砂浆,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另外在预制内剪力墙的作业期间,应结合工程项目整体设计,确定螺栓的位置,据相关数据显示,保证其处于整体框架的中心位置,有利于保证该环节施工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施工期间,需考虑工程造价,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的破坏程度,使建筑工程更为绿色环保[1]。
2.2预制叠合板
在该种施工项目中,叠合板作业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具体施工期间,应预留三十厘米的空间,并结合构件安装的位置进行调整,以缩小施工的误差,安装吊板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构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其质量,在施工完成后,需对其连接效果进行检测,以免出现质量问题,在此期间,需在具体作业的位置下搭设支架,并确保间距为150cm,使施工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该环节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搭设的支架。该部分上层完工后,应进行混凝土施工,经过硬化凝结后,应借助专业仪器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其强度达到既定或常规的标准。若进行多层架构施工,需根据具体的作业情况,合理设置支架,该种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施工后,需静置二到四日。另外,在作业期间,为控制资源的浪费量,应科学选用作业形式,一般情况下,对该部分的施工会选用模块式的施工形式。
2.3预制空调板
在对该部分构件正式作业前,应结合设计方案对阳台板进行处理,并在确保阳台板施工质量达标后,方可正式生产。该部件入场后,需借助塔吊,将其运送至具体的作业位置,以进行后续的操作。在此之前,施工人员先使用模板搭建整体的框架。在此期间,需将钢筋插进梁内300mm的位置,同时,由于整体架构中包含钢质材料,施工人员能够使用焊接连接构件。在完成空调板的施工后,便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后续的作业内容。
2.4防开裂处理
墙板是该种施工形式中的一部分,目前对于该部分的施工会使用灌浆套筒的作业形式,在具体的建筑项目中,施工人员需合理使用该种连接形式,不可过度依赖,否则会对整体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通过长期的实践作业,对构件的防裂处理技术日趋成熟,竖向作业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保证注浆的质量,其坐浆也呈现较好的效果,该种作业方式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应有范围较广。另外,相关人员应注重对构件的管理工作,结合其实际的特征进行细致划分,在其周边需采用合理的材料实现封闭,同时,材料需使用坐浆料,有助于提高该项操作的质量。在固定工作完成后,应将相应的材料固化在构件上,以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2.5窗体安装
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窗体构件通常是预制的,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不仅对其外形有所影响,还直接关系到整体的热惰性。该部分的安装方式依旧采用螺栓进行作业,与其他构件作业相似,也需控制好孔洞的位置。该构件安装有固定的设计,需结合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现场位置进行确定,同时要保证窗体的质量,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结合相关数据对预制构件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其满足项目施工要求。在该构建的施工中也会使用到混凝土,在此期间,需确定构件之间的距离,提高施工的精细度和质量[2]。
2.6构件连接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构件的连接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体的工程质量。实际施工中有多种连接方式,其中借助机械实现构件连接,施工人员使用专业的施工设备,在连接处采取灌浆的方式,利用砂浆的特性,实现构件的稳定连接,但在使用该种作业方式时,需注重其中钢筋的性能。在面对连接处空间较小的构件处理时,便需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是此种连接形式中的铸模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免无法进行后续的脱模作业,影响构件连接施工的质量。
2.7注意事项
2.7.1质量保存
构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因此,在开展具体项目期间,应注重该方面的内容,首先,预制构件应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为降低发生裂缝质量问题出现的机率,不应使用低于既定标准的构建,同时,为保证构件连接施工的质量,需确保使用构件的抗渗水平。其次,构件还需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其的破坏程度,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除此之外,在保证基本的抗震水平的基础上,需有一定的弹性,有助于降低发生裂缝等质量问题,确保浇筑位置的实际性能。再次,构件需能够实现合理的自我修复,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借助人工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降低对使用寿命的影响。最后,建筑物一旦遇到灾害问题,通常情况下,构件会受到持续性的打击,因此,便要求构建本身具备较强的抗持续打击性能。构件的保存管理对其质量也存在影响,相关人员应结合其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放置形式。例如墙板、顶面等采取竖放的形式,而横梁类的则需进行平放。此外,还需考虑保存的环境,确保地面的平整度,以免因长时间放置,导致构件变形。
2.7.2生产运输
预制装配式施工期间使用的构建是经过工厂规模化生产的,目前,对于各部件都有明确的生产标准,同时,在建筑项目中,构件的数量较多,且实际的用途、型号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施工方在生产构件期间,应仔细分析施工方案,以保证预制构件符合工程需要,并空出对应的位置。在实际生产期间,不仅要保证各构件达到基本的参数标准,还需针对工程整体进行全方位地考量,包括使用强度、表面的平整度等,以确保构件质量,进而保证作业效果。而在构件运输方面,不仅要确保对施工的充足供应,还需在运输期间对构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该种施工项目中,使用的预制构件体积较大,且形状不规整,采用常规的材料运输车辆难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由于构件形状的差异性,会增加运输的次数,提高工程造价。因此,在实际施工期间,对于构件的运输通常会事先定制运输车辆,有效减少运输的次数,并降低构件破损的可能性。此外,在进行装运期间,相关人员需注重各部件的摆放形式,如墙板便需将其垂直装车[3]。
结束语: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大幅度缩减工程施工时长,控制各类资源的消耗量,并推动建筑施工朝着工厂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该项作业方式的研究,致力于完善作业技术,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升级达到强有力的推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新春.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62-163.
[2]王立新.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56-157.
[3]吴俊峰.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