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北电力有限公司任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邢台 055150
摘要:现阶段,社会、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电力系统,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缺的系统工程之一。变电站是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担负着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任务,是电能运行和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变电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为此,提高变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技术,确保变电运行安全、高效的发展,从而促进电力系统可靠、安全、经济、合理的良性循环,已变得至关重要和迫在眉睫。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的使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当前人们已经无法离开电力能源的运用。在此基础之上,相应的电力工程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逐渐被人们重视。因此,在实际的电力工程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应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变电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由于我国电力工程起步较晚,相关的电力系统发展还不够健全,相应的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以及设备日常维护还存在缺陷,严重影响了当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如何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提升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当下火热的话题。文章就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两个方面入手,简要地探讨了关于提升电力工程变电运行安全稳定性的方式与途径。
1变电运行的基本模式
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是由人工值班的方式进行,在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传统方式退出舞台,无人值班的方式成为主旋律。通过专业操作人员利用先进智能的科技设备与技术针对变电系统进行管理与控制,减少了人力的大量投入,方便进行远程操作,整体节约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无人值班的模式具备很多优点,但是由于我国在无人技术层面技术还没有十分成熟,所以目前在特定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作业,确保变电系统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目前,在变电领域的管理制度逐渐成型,比较有代表性的制度就是责任制,主要指的是维修和执行作业的过程里,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上面。该方针可以实现两个效果,工作效率的提升,及时维护系统,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保障人员安全。鉴于在变电运行维护的期间需要倒闸的操作,采取该行为可以实现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降低事故风险,万一意外发生,也有相应责任人承担责任,避免了很多麻烦琐碎的事情
2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
2.1制定紧急处理措施
雨雪、火灾或者地质灾害等环境因素对电力系统变电正常运行的影响很大,天气变化造成电力设备故障、电线断裂等情况都会影响电力系统正常变电运行。因此,电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管理的必要性,对可能会出现影响正常运行的各种原因进行排除,制定出合理规范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行发电,在发现电线或其他部分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标注,并做好保护措施,以免对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造成影响。
2.2完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为了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力度,保障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证电力项目安全有效的运行,需要人们完善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结合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要求以及运行、维护过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对变电运行制定相对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管理方案、方法、内容,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人。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应完善每种制度相对应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同时,需对安全管理制度保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种管理处理机制,以应对在不同情况下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使之能及时对变电站特殊运行情况时进行调整、补充、控制。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完善相应的检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保卫制度等,从多方面进行制度措施的加强、完善和落实。
2.3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电力设备,为保证变电运行系统高效,执行人员必须工作积极认真,不可消极作业,注意力集中,增强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按照操作规范,严格细致的执行,稍有松懈,就会造成电网设备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同时对生活众多领域造成严重影响。作为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定期对工作职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尽量减少经济和人员损伤。作为变电运行操作的执行人员,相应的变电运行故障处理规范都应该熟记于心,实际操作能力优秀。例如当电容器发生火灾时,首先立刻切断电源,利用周围的灭火器和沙土进行灭火处理,预防火势扩散。电容器保险烧断时候,征得同意以后,将断路器进行切断,立刻进行电容器放电处理,进行外部检查,查看套管外面有没有闪络痕迹,外壳是否出现变形,接地装置是否出现短路现象,用摇表将极和地,极和极之间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测试,如果没有问题,重新换上保险再合闸,如果送电后依然保险烧断,则将电容器拿出且先恢复没有故障的电,然后对故障电容进行维修检测,注意断路器跳闸同时保险烧断,则不能强制给电,修理电容器时候,将电容器中存储的电力全部放出,直至无放电声音且对着地面没有火花为止,检修人员必须带上绝缘手套,防止电容器还有余电,发生触电。断路器拒绝合闸可能原因是当远地控制时,首先检查电源的电压,检查电压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调整电压,再进行合闸,然后观察合闸以后如果绿灯亮,红灯不亮,电压表、电流表无指示,报警声音响起,断路器的机械位置仍处在分闸位置,表示断路器没有合上,很有可能由于合闸时间太短导致,此时进行一次长时间合闸,也有可能是操作回路内部故障,可以先将接触点接触好,然后查看是否有合闸线圈烧坏现象,将上述的可能都排除后,再次合闸,如果线圈与控制开关没有问题,但是断路器跳闸且绿灯灭掉重新闪亮,操作电压正常,可以判断操作机构存在问题,可能是不灵敏或者是脱钩与挂钩,重新将操作机构进行调整或者检修好以后再次进行合闸即可。
2.4加强一体化的安全管理
要想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一体化工作,就要相关管理人员协调整体团队的工作。根据团队的工作内容进行技能层级划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同时对在运行操作、维护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详细的技能划分。在做好日常运行、维护的同时,应及时收集团队工作人员实际情况,通过考核、监管机制、团队建设等多种方式凝聚团队力量和工作执行力。在检修工作方面,定期对设备不同电压等级的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组织业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工作。在管理设备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维护,避免出现抢修,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对电力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语
随着变电站的大规模应用,设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发杂,变电站安全运行和运行可靠性措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化变电站的管理模式是基于智能化设备,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信息交互标准化特点,且其管理模式有高度功能集成化、设备管理数字化和人员工作模式化特征,可以保证变电工作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在保证智能化变电站迅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借助智能化变电站,并不断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微波.浅谈变电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带来的革新影响[J].大科技,2014(9):66-67.
[2]张伟,董小清,王成成.变电站一次设备常见故障及排除技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7):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