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风电企业拥有多个风电场,位置分散,管理难度大、成本高,风电场多处于偏僻的荒山、戈 壁滩,人员流失多、新员工招聘困难,这些内外部环境对风电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信息化 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冲击、改变新能源企业传统运营方式。集控中心作为新能源企业的新型运行管理模式,促使风电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正在逐步改变。整合企业资源,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集控中心的建设将有力提升风电企业管理创新水平。
关键词:集控中心;风电企业;管理创新
一、集控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1.1优势
(1)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节省人力资源投入
集中监控模式作为一种自动化管理方式,能有效的实现现场的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从而降低人员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简化了管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集中监控管理模式后,所有风电场的日常运行工作及数据全由集控中心承担,风电场只需要保留倒闸操作记录、巡检记录等少量记录,简化了风电场管理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
(3)监督维护集控管理,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风电场变电设备的安全可靠事关整个风电场电力输出的顺利进行,而变电监控施行集中管控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内所有变电监控融为一体,集成在一个系统内,系统状态直观,操作更为快捷,更符合风电企业发展的需要。
1.2不足
(1)集控中心信息量及工作量过大
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下,对风电场的变电与风机监控实行的是一体化与区域化结合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运行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因而管理是巨大而复杂的,且数据和呈现出无规律性,这也加重了集控中心人员数据统计分类的难度与工作量,因此对集控中心值班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统计、监督、风机操作、联系调度等日常工作以外,还要对出口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通讯设备的老旧与异常会导致变电及风机监控的不同步
风电企业的集控中心与风电场的运行监控是建立在整体监控与局部运行的基础之上,而整体与局部的科学合理调配需要智能高效的无阻碍通讯传输,从而保障风电场传送至集控中心的监控数据达到同步且没有误差,确保变电及风机操作及时有效,这无疑对集控中心的硬件水平要求较高,企业也需对集控中心加大资金投入。
二、风电集控中心建设目标和原则
开发建设风电集控中心系统要对各风电场升压站综自系统、风机后台、AGC、AVC、风功率预测等信息平台中的生产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计算、统一监视,同时,提供智能报表等应用功能,在保留电站原控制室内各监控系统的同时将其功能全部复制集成到集控中心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内,完成对集控中心区域内各风电场的远程监控,实现已投产场站及后续投产场站的远程集控运行。系统应达到维护方便,可扩充强,数据共享方便,能真正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风电场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1 安全性
为确保集控中心所管理的各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系统平台在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时严格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部署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遵守最新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14 号令),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发电力系统事故,保障监控和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在软件方面,采用严格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抗抵赖、软件兼容和资源控制措施,具有权限分配和验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非法操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2 高可靠性
在网络和系统软硬件的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因为特殊问题导致故障时,保证数据的不丢失和系统的快速恢复。
集控系统的重要单元或重要部件均为冗余配置,保证整个系统功能的可用性,不受单个设备故障的影响。当服务器有多台故障时,可以通过“1+N”将其功能转移至其它服务器上,系统功能不受影响,并能够隔离故障,切除故障不影响其它各节点的正常运行,并能够保证故障恢复过程快速而平稳。
2.3 统一开放
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结构,可提供冗余的、支持分布式处理环境网络系统。集控中心需建设系统集成度、数据整合度高统一开放数据平台,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访问、数据发布、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集控系统可支持不同厂商、不同型号风机、变电站等设备监视和控制,以及多种标准的外部访问接口,能够方便地与其他系统实现对接。系统各项功能在同一平台内实现对各场站的实时监视与控制,提供统一的监视画面和控制操作。
2.4 可扩展性
系统需要从两个方面确保系统平台的可扩展性。一是系统平台需要能支持新能源业务的快速扩张,能快速支持实现原有场站的容量扩展(包括接入新的设备类型)、新增场站及原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后的平台接入。二是系统平台需要能支持未来新能源业务管理需求的扩展,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考虑到将来增加和调整更多的子系统模块的需要,满足不断演进的管理需要,同时在系统调整时充分保证历史数据的连续性。
2.5 易用性
系统在设计时,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人性化、可操作性,系统功能简单易用,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使具备基本电脑操作水平的运行检修人员,迅速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能完成日常工作的操作水平。同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做到简单易行,使集控中心的系统维护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维护管理的日常工作。
2.6标准化
基于外部连接的需要,系统的各设备、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数据库等都选用通用的或者标准化的软硬件产品,模块间以及系统平台与外部非本平台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遵循统一的接口规范,做到接口协议、报文、组件的充 分一致性。接口标准的设计遵循 IEC 的相关规范(具体包括变场站的 IEC61850 标准、风电场的 IEC61400-25 标准及光伏场站的 IEC61277、IEC61727 标准等)。
三、风电企业管理创新
公司生产远程监控中心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对多个风电场进行远程监视与控制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风力发电场群综合管理水平,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的科学管理模式,减少运行维护成本。其建设目标是采集、整理各风电场内各生产实时控制系统的生产实时数据,建立统一的实时历史数据库平台,实现过程数据的统一、长期存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生产过程信息远程实时监视控制、趋势分析、实时报警等功能。同时提供计算、分析结果,自动产生各类报表以满足风电场对于生产过程的管理要求,确保机组安全、高效运行。建设运营维护优化系统,规范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电力生产特点。而风电业务信息化是实现这一切的有效捷径,也是风电行业迎战新的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结 语:
综上所述,风电企业集控运行是新能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刚性需要,是新能源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新能源企业生产管理技术革新的必经之路,是未来新能源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继续冲击和改变新能源企业传统的运营方式。生产监控、数据分析、生产管理逐步向实现智能化、智慧化、大数据、云计算快速应用,因此,能源公司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思路持续推动风电企业创新管理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明明.集控中心在风电企业管理中的创新研究[J].神华科技,2019,17(05):3-7.
[2]马亮.浅谈如何优化风电企业集控管理模式[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