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电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运营质量会间接对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其管理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整个供电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益管理 固定资产 电力企业
1 固定资产在电力企业的特征
第一,固定资产在电力企业的使用周期长。固定资产的周期指的是从购买、使用、安装、调试、改造、维修与更新,一直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而其使用周期是从投入生产、无形与有形的磨损,一直到经济、技术与物质上都不宜或不能再使用,只能更新所需要的时间。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经济周期、技术周期与物理周期这三个使用周期。经济周期与增长的使用费用有关;技术周期与发展科学技术有关;物理周期与维修保养固定资产有关。财务会计对固定资产综合考虑使用周期主要反映在折旧年限上,固定资产类别不同就有不同的折旧年限。
第二,电力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偏多。固定资产是其进行售、输与配的前提,是保障供电安全、开拓电力市场的技术形式,属于服务经济发展与履行社会职责的前提条件。电力企业的每位员工、每个流程及每个部门都需要固定资产,基建部门与生产部门是其最主要的管理与使用部门。基建部门对购建固定资产所涉及的采购物资、配送仓储、验收质量、投运安装等工作负责,对固定资产形成技术质量、价值量与实物量有直接关系。生产部门普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对生产技术、具体用途、检修管理比较注重,建各种实物的台账,其中包括生产厂家、资产编码、型号规格等信息。
2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精益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对精益化管理认识不足
随着电力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控制发展成本,使企业能够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各种资产进行精益化管理,以优化资产结构,有效利用现有资产,实现资产的维护和增值。然而,受体制和观念等的影响,许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重视不够。他们提出了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其次,是对精益化管理的支持不足。精益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项目,需要财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我国电力企业的许多领导只把它看作是一个部门事务,这使得精益管理难以发挥其作用。
2.2固定资产成本与费用控制不合理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成本具体包括社会责任成本、报废成本、维护修理成本、建造成本以及投资成本等。其中投资成本指的是在企业固定资产形成初期的安装成本、采购成本等,该阶段的核心工作任务在于成本控制,若电力企业没有详细的规划形成固定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很可能使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各种费用与成本的严重浪费问题。另外,若电力企业没有对日后的维修成本进行全面的规划,很难对维修成本实施科学有效的控制。比如在变电站建设初期,若成本控制过于严格,很可能会是电力企业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被迫选择更换设备,或受到电力事故的影响,被迫增加维修成本。这些后续成本的投入规模都有可能超过建设成本。
2.3责任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实施精益化管理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责任监督管理体系。因此,精益化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其实际管理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
2.4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与反馈机制
资产管理具体涉及到生产使用维护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而这三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并不完善,财务部门很难获取前期采购信息和后期资产管理状态。固定资产价值信息和技术管理信息之间相互鼓励,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精益管理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3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精益管理的措施
3.1积极引入精益管理思想
首先要以精益管理的价值观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支点,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以精益管理作为工作原则,规范工作流程。固定资产精益管理的重点是要对固定资产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因此有必要对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简化以实现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标准以规范管理行为,对固定资产的各项标准进行精益处理,对于标准执行不统一的情况,要进行分析,如果该标准不适合统一执行,应具体说明。如果是人为主观的错误,应该积极的引导和合理教育,着力推进固定资产标准执行的精益化。
3.2实行固定资产有效、低效、无效分类管理
电力企业可以根据效益和效用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有效、低效、无效三个种类。其中,有效资产代表能够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资产,是电力企业应当重点保护和管理的对象。低效资产指的是效益不确定但对企业有效用的风险资产,电力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于这类资产的管理力度,将潜在的效益充分发掘出来。无效资产指的是无法带来经济利益并且效用低下的资产,但这种资产优势维持企业正常运行所必要的资产,但企业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维持其正常运转,这类资产的有效性越低,企业应当投入的控制力度则越大。
3.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为监督人员的监督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实施依据。对现行的监督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是发挥成本管理工作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促进监督机制和有效落实,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从绩效考核、责任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方面的角度,从正、负两个方面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鼓励与约束,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执行。为了实现固定资产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施工单位需要对现行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良,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
3.4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和共享机制
第一,电力企业需要在自身内部构建出一个健全的精益化管理协调小组,对有关固定资产的相关工作和精益化管理的各个事项给予协调管理,确保精益化管理体系中的各类型信息都可以被共享。第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信息反馈共享机制。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在随之不断的提升。对此,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反馈平台的方式,将所有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精益化管理工作放入到该平台中,使其能够在这一平台上获取和反馈各项信息。
结语:精益管理理论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固定资产作为电力企业的主要资产,推行精益化管理既有现实的必要性,也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進电力企业不断思考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孙楠.企业资产管理问题与完善措施[J].现代企业,2018(10):12-13.
[2]刘文浩.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精益管理策略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8(30):42-43.
[3]吴文远.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5):138+140.
[4]徐传谌,翟绪权.国有企业分类视角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理论学刊,2016(05):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