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思考刘永涛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5期   作者:刘永涛
[导读] 供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既是市场竞争下的发展结果
        摘要:供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既是市场竞争下的发展结果,又体现出了国家对供电企业的重新定位。供电企业只有正确理解“大资源、大能源”的诸多要求,并根据市场需求来实现多种新业务的开展,才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能源服务,才能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能源服务;转型
1综合能源服务内涵
        综合能源服务提出至今,其内涵和概念仍然缺乏统一和明确的界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在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指出,综合能源指多种能源协调优化, 综合服务是传统增值服务的延伸,如图1 所示。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为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能源服务方式,涵盖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多能源运营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等方面。因此,可以认为,综合能源服务首先是综合能源,即电、燃气、热(冷)等能源的多样化整合与供应;其次是综合服务,即全产业链的能源服务,包括多能源运营服务、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投融资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最后是综合技术,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能源的阶梯利用,降低用能成本的新型能源服务模式。
       
        图1 综合能源服务
        当前, 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意见》中提出: 到2020 年, 确保综合能源服务收入达到500 亿, 力争达到600 亿元。从而推动电网公司由电能供应商向综合能源商转变, 做强做大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2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模式
        从供电企业转型后的业务调整内容上看,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流通端升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在逐渐开放售电侧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获得了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的资格。因此,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改变显得非常重要,而最为关键的还是如何通过对服务水平的升级,来提高供电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新能源市场占比逐渐提高的当下,电动汽车及煤改电政策的引导均要求供电企业可以充分整合资金、人力和技术等优势资源,以实现业务向综合能源服务的转型升级。第二,消费端升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售电侧政策开放后,国内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售电公司,其除了完成售电业务外,还试图将主要的利润源转移至新开发出来的增值业务。比如,可将油气、燃气、热能等综合能源进行打包出售,一方面面向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能源服务,另一方面由供电企业承接供用电以及运维等方面的服务。因此,消费端升级的综合能源服务主要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力求给用户提供更安全、更方便、更便宜、更清洁的能源。
3供电企业综合能源服务的转型策略
        供电企业只有牢牢把握住新能源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机,并立足于今后业务的准确市场定位,才能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才能促进供电企业进一步与市场接轨。
        (1)实现综合能源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供电企业要想探索出新的综合能源服务路径,就需要对原有的系统进行重新设计,确保新一代系统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新的价值。因此,综合能源服务就需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的融合,力求将各项资源和参与者有效联系起来,最终实现“互联网+客户”的服务模式。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网、APP等网络渠道来开展咨询服务、网络营销和用能服务,让广大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通办相关业务。在用户服务体验上,供电企业要注重优化网上的服务类型和服务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可视化抢修、扫码办电、一键预约等特色功能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无缝衔接,提高各项业务的协同性和反应速度,尽可能简化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流程和门槛要求。在后续服务的跟进上,供电企业要朝着全能化方向发展,即相关人员要具备一岗多能的能力,力求一次性满足用户的服务要求,当出现抢修情况时,供电企业要通过互联网这一途径主动向用户推送停电通知、故障信息、复电计划和抢修进度等,便于用户合理安排用电计划。
        (2)加快电价改革的步伐。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面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各供电企业均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上进行了试点,以更好落实“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价改革总体思路。可以说,加强电价改革的步伐,正是强调“管住中间”的有效措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后续市场化发展奠定基础。而在供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各项服务都需要面向市场需求,而电价则成为了用户衡量服务的重要标准。因此,各省市级电网及下属供电企业需要认真落实电价改革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快电价改革的步伐,彻底解决输配电价结构优化和交叉补贴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电价核定的社会公信力,让综合能源服务业务通过价格手段、价格信号等市场化手段发挥好资源配置的作用。
        (3)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将逐步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交易市场和能源衍生市场为载体,多方交易主体参与,提供多种能源服务产业生态体系。供电企业需要适时推进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应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作为市场开发的重中之重。针对不同类型用能客户, 可提供不同能源服务, 以此来满足其用能需求, 如图2 所示。具体而言,供电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类型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比如可将用户分为大客户和居民客户两类。针对大客户,服务内容要包括电价方案和电气设备方案的优化组合,燃气、燃油最佳能源组合方案以及全方位的节能协助服务等,以帮助用户改进设备,实现节能目标。而针对居民客户,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用能情况来推荐各种增值服务和组合套餐,更好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因此,供电企业的售电业务要兼顾到上下游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并利用好数据资源来了解用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帮助用户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电能成本的同时,以延伸拓展金融衍生业务,促进综合能源服务的全方位发展。
       
        图2 综合能源服务交易框架
        (4)广泛借鉴国外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虽然国内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时间尚短,但从国际视角来看,目前国外诸多供电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欧洲最早开展了综合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其中DGTREN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ENERGIE强调了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互补;为建立安全稳定的能源系统,英国政府与企业合资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以构建出了国家层面的集成燃气系统和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为此,供电企业在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过程中,仅仅是“闭门造车”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对国外现有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进行有效的借鉴,并且可以加强国内供电企业间的技术、资源、人才等资源的合作,紧紧围绕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定位未来相关领域的需求量和需求方向,为实施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保障。另外,地方政府可鼓励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投资并购,以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充分发挥出资金和市场优势,最终打造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集群的竞争新优势。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互联网逐渐成为了推动供电企业发展的新引擎。预计到2030年,国内能源互联网产业将达到12.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各大传统能源企业纷纷加快了从传统能源提供商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步伐。贯穿于当前综合能源服务开展与运营中的相关关键问题,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汤芳.综合能源服务:加速推动能源转型[N].国家电网报,2019-04-23(008).
[2]刘虹.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刻不容缓[J].煤炭经济研究,2019,39(02):1.
[3]邱辛泰,周磊.开拓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加快电网企业转型步伐[J].中国电业,2019(02):78-79.
[4]令文君,雷兵,邓良辰,周伏秋.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路径探究[J].中国能源,2019,41(01):2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