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银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平面间的缝隙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因为,建筑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混凝土会受天气的影响而收缩和膨胀所以要以施工缝来解决这一问题,等到混凝土结构经过一定的时间,已经稳定住了之后,要对施工缝来进行填充,以此来保证建筑的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对建筑施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可以看出这种施工方法对建筑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优化技术;
1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
1.1 缓解建筑物的沉降差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各个连接处的解决方法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主要因为在建筑的过程中,地基以及重力等原因而发生差异性沉降的情况。后浇带施工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是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在施工时将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分开施工,这样当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束后其建筑的沉降也逐渐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对施工缝进行浇筑就会使得建筑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促使高层与底层的链接更加紧密,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沉降的概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沉降差异在建筑沉降的范围之内,提升建筑的质量。
1.2 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影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这种原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这种材质在一定的情况之下能够发生水化作用,当实际施工过程中温度的改变,能够促使水泥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以及裂解,当水泥的这种变形以及裂解超出了混凝土所能承担的范围时,混凝图就会出现大小不同、多少不同的裂缝,从而影响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不能够达到提升房屋质量的目的。而将后浇带施工技术运用在房屋建筑当中时,可以为混凝土的变形以及裂解提供空间,减少混凝土的变形对房屋质量的影响,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保障。
2 目前后浇带施工普遍作法及弊端
2.1 留设后浇带未考虑底板钢筋导致混凝土断开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技术流程,在实际浇筑混凝土时,就会受到振捣作用影响,使周边的砂浆流失,过多的集中粗骨料,后期拆模以后就会出现大量的蜂窝麻面,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同时,也会在这些区域出现渗漏的问题,整体受力不均还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大量钢筋在长时间的渗漏作用下,还会出现锈蚀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了建筑的质量。所以说,需要在后浇带封闭前全面做好相关的作业,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剔除,降低施工整体成本,提高建筑安全性,满足工期要求。
2.2 止水钢板设置及上下混凝土断开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在底面钢筋及顶部钢筋将安装完毕时进行,对止水钢板进行处理,一般是通过电焊焊接的方式,把上下层钢筋焊接上,在止水钢板上下连接桩用钢丝网隔断。这种方法不利于施工,施工过程中,其空间过小,隔断设置是否满足标准需要,还不可知,整体质量得不到控制,同时,后期的检查验收难度加大,不能确保施工质量。
2.3 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
施工的前期工期紧,所有工序非常繁多,要想全面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则需要提前做好技术处理,凿毛剔打工序是进行封闭前的主要工序,要全面展开,才能跟上进度需要。如果建筑工期长,就需要适当延后后浇带封闭的时间,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损失,保证施工质量。
3 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优化
3.1 后浇带平面布置
为了全面保证后浇带整体质量,需要做好平面布置,全面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原则,合理科学做好设计,保证结构内力强度,地下室一般需要设计在形体变化交界的地方;超长楼面后浇带要保证距离,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影响,一般技术标准是间距 30~40m。
后浇带宽度的控制非常关键,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按结构构造要求宽度为 700~1000mm。
3.2 后浇带支撑体系
后浇带要使用大量的模板和支撑,要想全面满足强度要求,避免出现事故,就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全面做好计算,保证数量的同时,节省成本。要能充分做好科学计划,通过独立设置满足技术要求,一般技术标准是上下可调支撑,才能保证稳定结构,确保各方面受力均匀,结构不合理,计算不科学,就会在施工中出现问题,造成梁板上部裂缝、后浇带下挠、顶板下沉等事故。施工中把握好几个要点,一是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最少 2 排;二是断开形成悬臂结构的梁要及时拆除支撑;三是支撑水平方向加设拉结;四是模板安装尺寸一定要严格标准,保证轴线定位。
3.3 后浇带钢筋处理
后浇带钢筋处理要严格规范,科学施工才能保证安全,钢筋的处理决定了整体结构稳定性,更直接影响后期质量。要全面做好后浇带钢筋作业,就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后浇带梁板存在大量的受力钢筋,这部分要断开,筏板基础底板受力钢筋要保证贯通,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安全稳定;二是受力主筋主要通过焊接进行主体连接,加筋不超过原配筋率 30%;三是钢筋绑扎要保证结实,可以增加钢筋网片高度,提高保护强度,后浇带马凳和垫块要加密;四是钢筋施工要严格程序标准,保证整体性。
3.4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重要的环节,要全面保证整体品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流程标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强度要求。一是留置混凝土强度块及抗渗强度试块,通过充分的试验,得到相关的依据,满足设计抗渗要求标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有一个提高,一般为一个强度等级,这样进行后浇筑施工后,才能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满足限制膨胀率指标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二是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必须要保证结合面整洁,施工前,需要对周边的垃圾进行清理,有效剔除表面松动砂石、浮浆,并对结合面进行凿毛,通过水洗保持干净。三是底板和墙的处理要得当,混凝土振捣分层处理,各层不超 400mm,混凝土浇筑完成 60d,沉降结构顶板浇筑 14d 后进行。
3.5 留设后浇带时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优化
后浇带标号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保证整体强度不受影响,通过断开设置,为后期施工做好充分准备,绑扎板底部钢筋要考虑到后期的抗渗情况,从结构上做好整体控制,满足防渗漏要求,提升施工品质,有效的处理节省了多道工序,减少了资金投入,节约成本支出,同时,也保证了工期。
3.6 止水钢板设置与优化
底板钢筋安装结束以后,则要对上部进行处理,止水钢板工序施工非常复杂,需要事先预制高度足够的混凝土支座,混凝土的标号要保证一致,便于结合面强度。支座安放的间距视情况作业而定,能够使固定止水钢板固定就符合标准。
3.7 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工艺
混凝土初凝后需要立即将钢丝网拆除,保证清洁状态,用钢刷把粗骨料处理好,呈现“半露半掩”状态,便于咬合,用清水将浮渣冲洗净,用混凝土处理好外露钢筋,通过止水钢板涂刷的方式,提高防锈保护层结构,这样,封闭后浇带施工后才能形成强大的保护层,避免出现腐蚀的问题,保证了结构稳定。只要没出现松动的情况,接触面受力就会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关系到社会稳定,只有全面提高后浇质量,才能满足受力要求,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工艺、简单流程,全面满足工期要求,有效提升建筑品质。
参考文献:
[1]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127-128.
[2]李宏伟.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04):188-189.
[3]黄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