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群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于多种能量供能需求越来越高,其中,电力的社会需求逐年增长。电力要想达到更好的水平,就要能持续输出,要具备完善的电力供配系统。我国对于电力供配系统自动化的研究不断深入,自动化控制发展产生许多改变,电力的供应更加稳定安全。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以及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管理措施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推陈出新,在配电网中得到推广和应用。目前,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供电稳定。技术人员需研究技术误区,分析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逐一解决技术、管理等相关问题,以此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确保其运行稳定。
1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
应用自动化计算机程序及技术: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多数是由计算机进行控制,这就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在设备以及程序上加以研究。当供配电系统接收到信号时,可以及时反馈给监测系统,并将数据连接至计算机设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此种自动化方式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减少人力的投入,可以对电站供配电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将过去由人力监控转变为自动化监控系统,加快了电站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投入,同时安全性也得到提升。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管理:电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逐级实施管理。
2电力配电自动化及电力管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一定程度上看,电力配电自动化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虽然一些地区具有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很多地方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电力自动化建设后期的电力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可以为电力自动化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电力建设发展速度更快。
2.2总体建设难度较大
需要在配电自动化建设和后期管理过程中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技术支持。实际上,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技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配电自动化和管理不够完善,整体建设存在较大的难度。
2.3配电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协调性较差
在功能协调和功能连接方面存在一些误解。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电力行业的高配置、低功耗和电力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电力的运输。为了确保电源配置的正常运行,有必要协调上述功能并有效链接管理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整体运行效率。
3配电管理的对策
3.1完善设备维护的管理制度
对于运行单位来说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是必不可少的,运营单位名下所归属的线路都要有固定的负责人员定期运行维护。并且在每条线路上要求明确标注这条线路所归属的运行单位名称,同时运营单位还要求明确划分每个员工的维护界限。如果出现一条线路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线路运营单位都在维修这条道路,就要求运行单位要有明确的运行区分界点,不得出现线路维护空白区。对改线路的用户设备也要在供用电合同中提出明确的产权分界点,并按合同规定的责任开展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
3.2加强运行质量管理
运行作业质量管理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像检修和改造都属于运行质量管理,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管理。检修质量上一定要坚持修必修好的相关原则,为了让线路检修质量能够达标,检修人员必须保证质量上不会出问题,不合格的产品一定不能通过验收,这就需要验收人员严格遵循制度来验收,确保验收质量达标。当质量和制度之间如果存在冲突时候,一定要以质量为前提条件。对质量这一关一定要严格进行把控,不能因为赶进度而让质量达不到要求,一定要在确保质量达标的情况下来赶进度。进行抢修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责任,并将其落实到检修工作当中杜绝各种扯皮现象的发生。
对网改竣工进行合理的验收,验收环节一定要认真严谨,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定要予以返工,对于任何存在问题的地方一定要进行及时纠正,避免留下任何后遗症。
3.3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优化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电力供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自动化,需要我们电力部门将计算机技术进行使用结合。自动化控制的发展只有与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大环境进行资源上的共享。同时根据信息技术作为指导与控制系统,科学合理实现供配电技术的稳步发展。
(2)电力供配电自动化控制设计与规划:要想有一个稳定的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就要专业人员对自动化合理的运用。自动化控制是相对较难而又庞大的体系,对于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高。只有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与规划才可以将自动化的优势全部发挥。 (3)优化电力供配电自动化控制程序:电力供配电自动化控制要依据软件的程序来进行操控,同时这也要求我们的软件程序要足够完善,可以应对多种问题。在软件设计之初,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软件开发。使软件的使用符合当时的环境以及设备,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进行软件程序的设计。
3.4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在电力自动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加强沟通,按职能分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由于电力行业的建设和运行是一个整体系统,因此有必要严格执行各个工作部门的协调,避免员工纠纷。要做到功能重叠、工作职责明确、范围明确以及良好沟通,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3.5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安全设备
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因此,在保证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和精确控制的基础上,还要确保整个系统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要具备足够的防范意识。一旦有故障出现,必须要做出迅速反应,并立即切断整个系统,从根本上防止故障扩大影响更多设备的运行,以此降低对系统设备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事故时一定要避免信息泄露,保证计算机通信安全。
4明确设备运维分工,提高设备终端在线率
选取典型分局试点建立相关运维机构及管理规范,初步提出以下构想。①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分为主站、通讯、终端3部分,主站系统由调度负责,通信部分由通信部门负责,终端部分由分局运维班,生产设备管理部作为总牵头部门。通过竞岗及组聘方式,搭建涵盖电气工程、自动化、通信专业人员的配电自动化运维班。通过专门的配电自动化操作及运维管理培训,以及购置相应的通信及配电自动化方面的专业测试仪器,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日常运维。②采用外委模式,将配电自动化通信、终端维护工作整体外委。具体有以下2种方案:方案一为外委代维公司开展日常巡视、故障查找确认及故障设备维修3项工作。但由于配电自动化设备种类多、厂家多,代维公司自行维修成本高,维修费用亦无法包含在代维费用中,因此方案较难实现。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扣除故障设备维修工作,仅包括日常巡视及故障查找确认工作。其中日常巡视主要为按规定开展定期巡视及缺陷检查,故障查找主要为主站发现终端掉线时进行故障查找及确认,后续维修工作转由专业部门或设备厂家处理。此方案对代维公司要求较低,外委费用较少。③修订调度管理规程,调整值班制度,加强遥控操作应用。按照目前的运行规程,操作开关时需一人操作一人监护,而分局的配网监管员为单人值班,单人进行遥控操作视为违规。为推广应用遥控功能,应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修编相关规程,将分局配网监管员由单人值班改为2人值班,实现“双机双控”的模式(即操作时操作人员在一台工作站登陆将开关编号输入,监护人员在另一台工作站登陆确认),以满足相关规程要求,实现遥控操作,并确保配电网系统安全运行。
5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过程中,电力自动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和方向。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和人员、技术的分配,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强化后期电力管理工作,为地方经济和民生建设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梓腱.电力配電系统在自动化控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8(26):14-15. [2]杨利,费作朋.供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