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培养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但是农业的发展却较为缓慢,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共享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是我国现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会结合我国农村农业经营体系的实际情况,围绕共享农业对我国现在农村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业经营体系、共享农业、发展
一、农业经营体系
我国对于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究主要是对农业经营的主体、服务、体制等。农业经营体系以坚持农村传统的经营制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跟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新趋势,对农产品以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总和,是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结合的总称。
二、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的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发展也随之变得缓慢。农村的劳动力的不足,农村的经济收入有限,长居村民大部分为老人和妇女还有小孩,导致农村的很多耕地出现了无人耕种的现象,浪费了很多农业资源,是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就是经营主体的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般的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实行的管理方法都是分散管理,先进的技术也得不到有效的使用,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低。[4]
2、农业经营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业经营的市场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管理服务体系还处于发展状态。全国进行流转土地的农户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流转双方之间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互通。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了季节、地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了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对农业市场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农业发展中的服务没有得到健全,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和种类得不到保证。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农业经济收益相对于其他产业较低,加上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我国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还不到4%。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农产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必须要重视和完善农业经营的市场体系。
3、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不合理
广大农民的需求不能被满足,原因主要在于基本现代化社会体系制度的建立目前还不够尽善尽美。举个例子来说的话就是在那些发展程度不够高的地区的种子站农业站,农民得到的帮助微乎其微因为缺少科学技术的帮助和经验的总结。有些农村虽然建立了农村农业发展合作社,但是由于农民们的意识和团结精神不够突出,使这些活动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收获很不明显。为了让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提高,专家们提出了农业生产专业化,目前效果颇好。因为在此之前 农业生产专业化并没有被人重视,产后服务处理不到位,白白浪费了许多资金和人力资源。而且那时人们不注重资源的均衡发展,只是追求利益,忽略了农民的权益和可持续发展。[3]
农业劳动力比例失调,农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农业发展道路上过不去的坎。从比例上来说,劳动力的数量远远高于科研人员;从结构上来说,中老年人员远多于年轻血液;从数量上来说,无论农村和城镇,人们对农业的关注力都不够,人才都很缺乏。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效率低下,效率低下决定了利益过低,从而更难招揽人才。再往深一些说,因为农业发展程度的低下,许多农民的收入不行,没有智能机,甚至了解不到最新的新闻最发达的科技。所以市场对他们有滞后性 他们对市场有盲目性,发展难上加难,只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一样的追求偶然事件。
可如果这样的话农产品质量更难跟得上市场的需求,我国农业的春天何时才能到呢?
4、农业经营监管体系不到位
我国农村虽然大部分地方都设有农业经营监管部分,但是大部分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监管职责分不清、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等问题,并没有正真起到对农业经营的监管功能。监管部门在农产品的市场监管方面,没有落实到位,甚至在一些经营过程中还会对农产品的价格加以控制,损坏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对农民的经济收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部门的可信度。
三、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对策
从农业共享的角度来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经营体系中各种复杂关系的关键节点。培育和加强农业经营主体体系,首先就是要理清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解决农民失去土地之后的担忧。然后就是鼓励新型农业主体的经营和发展,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或者是政府补贴等方法进行支持。最后就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培养和教育,让农民的种植技术不断专业化,拓展发展道路,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经济的收益。一定要坚持对农民的引导和支持,保证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健全农业经营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农业经营市场的调节作用,科学调节农业活动时间和空间,出行相关的鼓励和保护政策,提高农民对种植农产品的兴趣,并保障农户的利益。加强对农业经营市场的监管和控制,保证农产品的正常销售流通,增强对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发展优良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在稳定中推进农业共享经营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对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的优化力度。完善在共享农业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对基础服务的构建,优化乡镇农业机构的服务水平。保证服务主体能够满足不同阶层业务的需要,使服务主体的效率和质量一起得到提升,还要提高服务机构间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并且扩大农产品业务的服务范围,优化和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健全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努力坚持和推进农业管理体系的改革。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农业经营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并且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力度,为农业共享经营体系提供良好安全的发展氛围。还可以对经济困难的农户进行经济上的政府援助和补贴,对农村信贷等金融服务进行完善。最后可以进行对农户的专业培养,鼓励专业人员与农户之间的友好交流,提高种植户的专业水平,提高产品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发展。[2]
四、结语:
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的发展缓慢、经济上的不发达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阻碍了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需要对农村农业的基本经营体系进行巩固和完善,保证农村农业经营体系在共享农业中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共享农业的模式下,农业经营体系突破了传统农业经营生产方式的壁垒,创新了对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功能,使得闲置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节约了资源,对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有着很大的意义。[1]
参考文献:
[1]王定祥,谭进鹏.论现代农业特征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15(9):23-28.
[2]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速水佑次郎.农业经济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辛岭,高睿璞.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评价[J].经济学家,2017(9):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