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道路和桥梁的数量也随着交通的普及和发展而增加,这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路桥建设的特殊性,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前期建设而忽视后期管理,导致此类工程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近年来收集的分析调查数据,公路桥梁建设与后期养护管理严重脱节。文章主要针对当前行业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路桥建设;养护管理;解决措施;
前言
我国现有公路桥梁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大多数公路桥梁的设计技术标准较低、通行能力差,不能满足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需要,旧桥养护将处于一个高峰期。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目前公路桥梁养护观念上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路桥养护不分、养护概念不明确、危机意识淡漠、缺乏系统观念的问题;在体制方上缺少养护骨干队伍、体制处于形式、管理大环境不全面问题;规章上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技术理解不透彻;资源上,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养护资金短缺,设备不全,缺少及时的养护信息。另外养护质量、安全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一、路桥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和桥梁的老化速度逐渐加快;随着交通量的增加,集装箱运输车、大吨位运输车和超重型运输车增加了道路和桥梁的荷载,造成了道路和桥梁的加速破坏;一些桥梁没有严格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导致质量相对较差。在道路桥梁的早期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设计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质量达不到标准,无法保证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由于设计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使公路桥梁无法达到较高的荷载等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输能力;后期养护道路桥梁不到位。在风、霜、雪、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桥梁的侵蚀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老化速度,缩短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二、公路桥梁养护中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
1.体制问题
没有骨干的养护队伍:管理部门的人员过多,岗位职责设立不清,业务复杂,并没有形成一支骨干的养护队伍,例如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桥梁巡检分队。某些方面,计划体制使得桥梁养护更注重形式清实质:早期我国公路桥梁的维护引进苏联的计划模式,在当时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计划体制的养护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发展需求。外部环境不利于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就经历了数次的下放与回收,不利于形成统一稳定的养护管理体制。
2.规章问题
无章或者有章不遵:在桥梁养护机构里面不具备全面的管理规章体系,或者
有体系却不执行。对技术规范片面的理解:现在的公路养护技术规模在相应指南和功法说明方面比较缺乏,同时少数规定对特殊区域或者特殊工程并不适用;有些养护部门将规范的指导作用片面的夸大了,把它神圣和强制化了;在规范方面应该脱离以前计划体制下过分的强调统一,各个省市应该以自己的而经济实力和养护能力为基础,及时的将养护信息进行收集和更新,以此来对地方性规范灵活编制,这样才能对不同地区、气候、经济的差异有所适应,并且对桥梁养护技术创新不断鼓励。
3.资源问题
人力资源在桥梁养护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一些养护者并不具备专业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较差,有时由于人手缺乏直接从其它行业里调人员过来,人力资源部门并没有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而能够胜任管理岗位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从事桥梁养护专业的人员价值观变化。桥梁养护行业的薪资水平较低,一些从事桥梁养护的人员由于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往往不能满足于低收入水平,因此一些优秀人才不免发生流失。
三、关于路桥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1.进一步规范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桥梁维修工作的逐步进行,首先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自己的角度细化每一步的维修管理规范。桥梁养护部门应全面分析自身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案,下放更多的权利,信任和尊重不同的养护理念和方法。维修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工作监督,分配工作给参与道路和桥梁维护的所有步骤,进行动态观察,由维修人员处理突发事件,并做出详细记录同时,这些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的参考调整和补充道路桥梁管理系统优化资料。此外,公路桥梁养护部门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养护队伍,给予他们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确保他们的专业能力能够领先。为提高路桥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应积极完善配套考核晋升制度,定期比较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好工作总结。
2.全面提高养护管理的科技水平
在当今时代,传统工艺和技术逐渐被淘汰,创新技术已成为提高桥梁维修水平的重要保证。科技进步的加快为公路桥梁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也给养护人员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由于桥梁养护对先进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管理单位和养护人员的综合努力,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术,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此外,道路和桥梁维护管理部门在很多地方还需要全面检查维护工作的发展,开始每一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合理使用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改变过度依赖人力资源的状况,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公路桥梁养护部门应积极引进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公路桥梁的运行情况。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提前完成维修计划中的问题,方便技术人员及时调整维修计划中的问题。需要强调,因为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提出更高要求的专业水平和道路和桥梁的维修人员能力,道路和桥梁维修单位需要继续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采取系统的技术培训,特别加强技术人员的弱点提升,确保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方向。
3.加强监督
路桥养护监理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开展,各参与方应积极发挥各自的监管作用,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首先,地方政府各部门要认识到开展路桥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指定专业人员全程参与,了解各养护工作环节的具体实施情况。公路行业鼓励各部门合理利用舆论力量,积极宣传公路桥梁养护工作的实际价值,明确提出公路桥梁养护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杜绝假、被动工作的发生。其次,桥梁养护单位管理人员要主动承担责任,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具有规避风险和危机意识的能力,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最后,桥梁养护管理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思想工作的支持。各参建部门应尽快形成联合力量,逐一修复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使精细化管理和维护不再是口号。
4.注意日常维护工作
由于桥上交通压力大,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在许多恶劣天气和人为破坏的影响下,桥梁的损坏率将迅速增加。地方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和路桥养护部门要特别注意日常养护工作,在萌芽状态下要控制小隐患,避免小隐患积累成大隐患。此外,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及时发现路桥疾病问题,并根据多个条件判断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并根据当前的维护目标制定疾病消除计划。为了支持上述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施工队伍,并配备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以满足施工队伍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日常维护需要。
结束语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路桥也在迅速修建,然而路桥养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科背景复杂、涉及知识繁多。建议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也能够加入到这项研究中来,群策群力。
参考文献:
[1]张少锦,钟鸣,广州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模式探讨,公路,2002
[2]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及对策,公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