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以青藏高原为例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期   作者:张飞虎
[导读] 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的阶段
         摘要: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地理教学内容较为基础,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地理学科最基础的看图提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初中的地理不但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而且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区域性、综合性特征明显,为了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提高地理课堂上地图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青藏高原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夫子讲经”式讲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教育行业的期待。那怎么才能够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各类地理学科教育者研究的重点。初中地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那熟练地运用地图和解读地图就成为学好地理的关键。下面,我们将以青藏高原为例,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一、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
         尽管目前来看全国各地的中考并不包括地理学科,但由于面对更为重要的高考时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试项,所以初中地理的基础性作用愈发显现。而地图教学又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学生今后提高地理能力和素养密切相关。可是很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很少接触到地图,欠缺基本的识图能力,如对于青藏高原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听说过名字的水平上,所以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解读各个地图时就会稍显吃力。那老师面对这一学情现状就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应对策略,带领学生一步步建构并完善科学的地理地图知识体系结构,通过反复多次的层次化地图实践,实现地图应用、地理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提高地图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吸引学生对地理上的地图产生兴趣,那教学任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初中的学生已经脱离了幼稚懵懂,正是想要标榜个性,表现出自己比同龄人优秀的一面,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那在地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让学生愿意自觉参与地图教学的过程之中,以打破常规课堂的新颖授课方式来让学生融入课堂。
例如在讲授青藏高原这一板块时,可以在正式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留下几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合作探究,以烘托出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氛围。当然,问题的设置要贴近现实,具有话题性,不可学术性过强,让学生望而却步。设置的问题可以是搜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居民服装图片,总结服装特点或者是青藏高原上有什么独特的动物种类,这些动物在外形上与平原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等等。总之,就是设置的问题就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知识点。
(二)教学中注意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目前还有很多老师的教学思维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排斥甚至拒绝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认为那是投机取巧的花把势。在地理教学上单纯依赖课本和教师的口授,最多就是配备一幅挂图或者在教室的墙壁上,这种固守成规的教学思想在打造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不可取的。比如在最简单的教具上就可以用地球仪来代替平面图,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它自身的外形设计也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课时给学生亲手操作地球仪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转动地球仪了解所学区域在地球的什么位置,他的周边又都是什么样的区域,通过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了解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展开对未来的畅想。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学习生活,高科技的应用也的确给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方便快捷。现在的初中生生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本身就够接受并且适应这种多媒体授课形式。在之前无法用语言和一张平面图表达清楚的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成因,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今天用一段视频,一个动图,一个PPT就能非常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
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库,在讲解青藏高原的地貌地势特点时都可以配上相对应的图片。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枯燥的教学可能导致学生更容易烦躁走神。而视觉的冲击对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图片加视频或者一些别有心意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展示能够使课堂更加新颖有趣,缓解学生在大量吸收知识时产生的疲惫感。
(三)耐心指导,让学生对于地图能够有充分的了解
         首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多看地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地图看的多了也就会减少陌生感,不断提高识图能力。地图类型有很多种,无论是行政区划图,还是地形图,气候图都要让学生接触到,通过统一区域不同类型地图的对比分析,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学习青藏高原时就可以先看行政图,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在中国以及世界上所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再看地形图,了解青藏高原上的地形构成,从而分析出青藏高原气候、服饰特点以及动物种类的成因。教师在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图时要注意将知识点和自然规律搭配讲解,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
其次,要指导学生细读地图。在正式学习地图之前,要告诉学生地图的基本知识,确保学生每次读图都要有所侧重,正确提取关键信息。避免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看图,这样即使看的再多也都感觉一头雾水,在记忆相关知识点时没有技巧只能死记硬背。在地图上出现的符号、颜色、线条都有特定的代表意义。例如青藏高原在色形图上用褐色表示,且褐色越深就表示地势越高,等高线越密集意味着坡度越陡等等。只有在了解掌握了这些基础的地图规则,才能够保证学生读图时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在读图时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解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这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基本上大多数学生都还不具备作图的能力,这也会降低地图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地图知识,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标出青藏高原的位置,画出青藏高原的大致轮廓,结合已有的资料,分析近些年来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越来越严重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最后,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解说地图的能力。仅仅学会看地图只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入门课程,只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从地图上获得的信息解说出来,才能够真正增强他们在时间中应用地图的能力,所学到的知识也会记忆的更加牢固。教师可以除了让学生在地图上快速找到相应国家和区域外,也可以指定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地图显示的信息进行自由解说。如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可以给出青藏高原的地形图,让学生解说青藏高原的相关地理概念,以此来检测和巩固课堂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造联想式思维,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非常重要呢。教师应该在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后,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地图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地图的相关知识,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具备能够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而真正提高初中地理的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砚.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相关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59-60.
[2]张彩霞.初中生地图认知能力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7.
[3]李礼.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策略之我见[J].地理教育,2017(S1):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