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陆坤秀
[导读] 摘要: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广南县莲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症状特点主要是乳猪仔猪生后数小时至3日龄前突然发病,排出黄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状小片,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本病流行面广,在每个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极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根据多年来对该病诊治经验,特作如下探讨分析。
        关键词:仔猪;黄痢;诊治
        仔猪黄痢是常见的仔猪传染病之一。本病流行面广,多发于1—3日龄左右的仔猪,死亡率高达85%以上,一旦发生,很难根除,往往经生产母猪或环境污染物感染初生仔猪而多年发生。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
        1.病原与病因
        1.1病原  是某些致病性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为格兰氏阴性杆菌,血清型多,无交叉保护性,易产生耐药性。引起乳仔猪黄痢病的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复杂,根据其所含的菌体抗原(O抗原、H抗原 、K抗原)不同菌株多数能形成肠毒素,引起乳仔猪发生黄痢病,死亡率很高。
        1.2病因  本病多数发生于封闭或集中饲养猪场中,生后一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其中1—3日龄发病和死亡率最高。本病一旦发生,常是一窝一窝的出现,其病原菌为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其它诱因主要是由于平时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条件差,天气聚变,猪舍阴冷潮湿,饲养人员缺乏防疫意识等都为本病发生提供条件。
        2.流行特点
        2.1流行季节  本病的发生流行无季节性,猪场内一旦流行仔猪黄痢病,就会经久不断,很难根除。
        2.2发病畜体  在产仔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同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仔猪,7日龄以上的乳猪较少发生此病。
        2.3传染源  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母猪排出的粪便和被粪便污染的乳头乳汁及饲料中。新建猪场,从不同场区引进种猪,如患有仔猪黄痢的病史,也会导致本病的扩散。
        2.4传播途径  消化道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菌,传染了母猪的乳头,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内传染发病。
        3.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短者12小时,长者1—4天。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猪主要症状是排黄痢,粪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下痢严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后肢被粪液沾污;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昏迷而死亡。但患此病的乳仔猪,并无呕吐现象。
        4.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为急性肠炎和败血症。外观尸体严重脱水,干瘦,粘膜苍白发绀,肛门及腹部周围有黄白色稀粪污染。剖检见肠粘膜充血、水肿,肠道内充满腥臭的黄白色内容物,以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最为严重,多处呈红色或暗红色。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幽门腺区有出血点。肝呈紫红色和红黄相间纹样色调。肾色淡,表面有数量不等针尖大的出血点。心脏扩张,心房、心室充满凝血块,心冠部有少量出血点,肺明显水肿。
        5.诊断
        5.1根据流行特点: 主要是初生后的乳仔猪,在数小时后至3日龄前发病。每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
        5.2根据症状特点: 乳仔猪生后数小时突然发病、排出黄色水样粪便,内含凝乳状小片,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5.3根据剖检特点: 病仔猪的小肠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病理病化。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常见出血性卡他病变。心、肝、肾等有小的出血点或小的坏死病灶。
        6.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由于本病潜伏期短,发病率、致死率均高。主要以“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来指导生产。发现一头仔猪黄痢病,就应对全窝仔猪进行药物性预防治疗。
        6.1消毒
        6.1.1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暖工作。
        6.1.2母猪临产前要做好猪体、乳房、阴户的常规消毒(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搽洗干净后,逐个乳头挤掉几滴奶水后再让新生儿哺乳。


        6.2预防
        6.2.1母猪喂食要做好分段饲养   分娩前一个月可在饲料内加0.1%亚硒酸钠等药物进行预防,另在饲料中加入胡椒粉50g,分2次饲喂,有预防效果。
        6.2.2初生仔猪应尽早喂初乳   母猪分娩后先逐个乳头挤出几滴奶水,再让新生儿哺乳。在仔猪黄痢常发的地区或猪场,仔猪来吃初乳前,全窝逐个口服抗菌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一天一次,连用3天,效果明显。
        6.2.3搞好预防接种工作 我国已研制呈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前两种采用口服免疫,后一种用注射法免疫。均于产前15-30天免疫。母猪免疫后,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较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的抗体,能使仔猪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的保护率。
        6.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诱发因素
        6.3.1提高妊娠母猪的营养水平   尤其做好母猪临产前一月的保胎工作,以满足妊娠后期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使初生仔猪初生体重大,增强初生仔猪体质和对疾病抵抗力;同时使母猪产后能向仔猪提供充足的奶水,以减少仔猪黄痢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6.3.2搞好仔猪防寒保暖  出生仔猪对外界环境适应比较差,抗病能力弱,尤其对寒冷更为频繁,做好仔猪防寒保暖工作,对减少仔猪黄痢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6.3.3给仔猪补铁  仔猪出生第二天即处于缺铁性贫血状态,从而增加对肠道细菌所产毒素的敏感性,所以仔猪出生二天内要及时肌注生血素,以补充铁质,减少黄痢等疾病发生。
        6.4治疗
        6.4.1抗菌素和磺胺药物疗法
        首选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4—12毫克,一日2次,口服;每千克体重4—7毫克,一日1次,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15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青霉素8万单位加硫酸链霉素80毫克,一次内服,一天2次;磺胺脒0.5克加甲氧苄氨嘧啶0.1克,研末,每次每千克体重5—10毫克,一日2次;注射氟苯尼考1.5ml,同时灌服诺氟沙星与庆大霉素1∶1的混合液1~1.5ml,早晚各一次,第2天,给发病的猪注射1.5ml的黄连素,并灌服庆大霉素2ml,早晚各一次。
        6.4.2中草药疗法
        中草药:金银花60g、白头翁70g、苦参50g、黄莲25g、蒲公英120g、穿心莲70g、黄芪30g、连翘30g、川芎50g、木通20g。共研细末,于小猪出生次日给母猪拌料喂服,一日一剂,连喂3剂。
        7.典型病例
        2013年11月2日,据广南县刘国恩养殖场负责人报称该场近段时间已有25头仔猪发生痢疾后几天就死亡了,特请求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协助处理。接到通知后,站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人员前往调查。进场后,技术人员认真对场内266头生猪的免疫程序、饲养管理、卫生条件、饲料配比、疾病死亡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正在发病18头仔猪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原病因及卫生、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诊断为仔猪黄痢。并对该场提出七点防治措施:
        7.1该场妊娠母猪立即用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 15~20 天进行紧急免疫防控;
        7.2病死猪尸体均作无害化处理;
        7.3搞好仔猪防寒保暖,补充铁制剂和微量元素。
        7.4搞好场内环境卫生并每周用1∶1500的百毒杀液进行消毒。进出人员应在紫外光灯下每次严格消毒10分钟。持续1个月;
        7.5对出现黄痢的仔猪,每头注射氟苯尼考1.5ml,同时灌服诺氟沙星与庆大霉素1∶1的混合液1~1.5ml,早晚各一次,第2天,给发病的猪注射1.5ml的黄连素,并灌服庆大霉素2ml,早晚各一次。庆大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4—12毫克,一日2次,口服;每千克体重4—7毫克,一日1次,肌肉注射;
        通过使用药物治疗和防制措施相结合,该场18头病猪痊愈11头,没有再发仔猪黄痢病。
        8.小结
        仔猪黄痢是规模化猪场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是仔猪的典型疾病,仅依赖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远远不够。未免疫或免疫效果不太好的种母猪,其仔猪常易患仔猪黄痢,且病后难以治疗。该病如没有良好的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引起整窝发病死亡。而该场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与其合理的免疫程序、用药方案及日常的环境消毒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中兽医学.湖南长沙农业学校  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
        [2]现代实用动物疾病防治大全.催中林,张彦明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