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小课堂”开创思想教育新天地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李忠
[导读]
        国网尚义县供电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6750
        近年来,国网尚义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五大”管理体制改革,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积极探索出一套党员、职工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新举措。通过深入现场、班组、站所开设“流动小课堂”,把政治理论知识、企业感恩教育、当前形势任务、公司决策部署带进基层,植入人心。以党员主体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动广大职工勤奋工作、拼搏进取、建功立业,为公司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流动小课堂”的立项背景
        国网尚义县供电公司党员50%分布在一线班组及偏远站所,日常的生产、维护工作为开展集中教育带来较大困难。为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党委一班人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决定实施分散辅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成以会议、讲座为主体,以面对面交流、谈心等形式为支撑的点式教育辐射网。
        随着新时期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任务和要求的不断加大,广大职工需要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更加先进的理念、更加强烈的责任感,肩负起更加艰巨的使命。这就为基层党组织如何确保职工队伍稳定提出了重要课题。“流动小课堂”的应运而生,为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形势任务教育,强化职工大局意识、感恩意识、服务意识,畅快职工情绪、化解职工矛盾,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二、“流动小课堂”的主要内涵
        “流动小课堂”的实施力求贴近企业党员和职工的思想实际,以解决边远班组参加学习难,遗漏课程不好补的问题为目标,开辟实时互动的党员、职工思想教育新模式,助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这种教育模式实用于基层班组分散,所辖供电所和变电站分布于城乡甚至偏远地区,信息传送不畅,集中活动不易的基层供电企业。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主要体现在它的流动性和小规模上。流动性让传统的课堂教育鲜活了起来,加强了教育的实时性。通过流动课堂的教育把分散的基层一线班组牢牢串联在一起,始终围绕在党支部的周围,进一步凝聚统一了全体党员职工的思想。小规模就是不管是一个人、两个人还是几个人都可以上课,强化了全员参与性,大大增加了受教育面,使全员的整体政治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有的员工做了形象的比喻: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圆心,每一名党员、职工就是围绕着它的点,流动小课堂一动就把全体党员、职工串成了以党委为核心的同心圆。
        三、“流动小课堂”的实施过程
        (一)“流动小课堂”的启动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机构、明确目标。为了使流动小课堂扎实有效地推行,公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和政工员参与的流动授课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分工成立三个授课小组。及时召开党委扩大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职责和各授课小组的包点包片单位。确立了坚持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服务基层、服务党员和职工;坚持流动与集中教育并行;坚持传统与现代思想教育理念相结合三个基本原则,努力从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拓延上根本解决党员、职工学习主动性不强、工学矛盾处理不充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全员政治理论素质。
        (二)“流动小课堂”的实施
        “流动小课堂”的实施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实现了三个功效。
        一是采取专题教育形式,实现了落实学习任务在基层。根据上级下达的学习教育任务,由支部确定教育课题,指定授课人。授课人按照课题内容,结合基层实际准备讲稿,由党委把关,并进一步完善授课内容。授课小组根据各基层班组和站所的地理位置,确定公司本部及其他五个不同的基层授课地点,将相邻的站所党员和职工进行相对集中授课。多年来公司把“流动小课堂”充分运用到“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和创先争优活动中,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地对“小、远、散”的基层班组和一线职工授课。送知识到基层,送教育到一线,有力解决了工学矛盾,增强了学习实践效果,确保了学习实践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采取随机教育形式,实现了解决思想问题在基层。授课小组定期深入基层班组和一线职工当中,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困难,现场谈心,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与职工思想教育相结合,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及时将上级及公司的有关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和一线职工,使一线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有关决策和部署。理情绪在基层,做部署在一线,实现了形势任务与职工思想教育相结合,增强了解决思想问题的针对性,确保了基层职工与企业的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三是采取感恩教育形式,实现了凝聚职工心智在基层。以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党支部为契机,推行爱心课堂,组织现场捐款捐物,对有困难的同志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每名党员入党的时间,授课小组带着党组织的慰问到站所现场,为过政治生日的党员,送去一本书、一块蛋糕和党组织的祝福。解困难在基层,送温暖到一线,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为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提供了强有力地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四、“流动小课堂”的创新点
        实现了思想教育的流动性。传统的党员教育是通过集中上党课、开大会等形式,多以纸质文字为主。“流动小课堂”打破传统集中上课模式,化整为零,将固态的教育改为动态教育。采取灵活机动的形式,让原来赶着去会议室学习,变为现在的流动授课小组到基层班组上课,使原来的大家动变为现在的课堂动,大动变小动,群体动变几人动,实现了教育效果与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思想教育的贴近性。流动授课的形式使授课人面对的人员少,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当面沟通,建立起管理层与基层,授课人与党员、职工直接对话的通道,拓宽了支部、党小组、党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同时,通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重心的下移,企业不稳定苗头防线的前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
        实现了思想教育的便捷性。对时政专题如科学发展观、党史、安全生产等内容的学习培训,现场培训效率更高。以组织一次大型教育活动为例,涉及布置会场、人员安排、食宿组织等多项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现在学习人员不离班组、工地就能听到完整的授课,测试阅卷现场便于组织,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有力推进了“三节约”目标的实现。
        五、取得的实际效果
        (一)激发了学习热情。现场面对面授课的形式,增加了互动性,在“听、看、说、笑、动”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习效果。班组员工如有疑问可以现场解答,容易学懂,学透。广大党员、职工有什么建议也便于交流,从源头上杜绝了从理论上谈理论,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原来的要我学习变成现在的我要学习和我爱学习,有力促进了学习型企业的创建。
        (二)拓宽了教育幅面。开展流动小课堂以来,圆满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教育任务。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中,每名党员实际教育时间比没有开展小课堂前提高20%。教育覆盖面达到100%。收到很好教育效果。
        (三)促进了素质提升。现场授课要求授课人必须认真学习,提升自己,通过结合工作实际面对面形式的交流学习,大家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实现了授课人与学员潜移默化中的共同提高。同时,以往的党员管理,特别是考核与评估,大都是靠班组上报,真实性存在一定偏差。“流动小课堂”实现了对党小组、党员的现场检查考核,大大增加了考核的真实性,进一步确保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四)确保了企业和谐。实施“流动小课堂”以来,企业干部和员工的思想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班组管理更加精细、系统、规范,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班、站、所得到切实执行,形成了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流动捐款、实时送温暖活动,职工可以将爱心及时献给困难职工和社会困难群体。近几年,公司全体员工先后为抗疫救灾、困难学生、病困职工共计捐款30多万元。
        (五)增强了管理实效。公司各基层班组、站、所大多远离机关,集体上大课时动用车辆多,安全管理难度大,教育成本高。“流动小课堂”利用各种检查和调研活动的机会,下基层班组授课,班组不用再动用车辆。仅以每个月上一次党课来算,公司远离机关的一线班组、站、所共13个,这样一年共少用车辆156台次,节约用油1700公升,以6.1元/公升来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开支10370元。提高了交通安全系数,节约了教育成本。
        当然,任何新事物的推行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它需要一个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在实施中可能遇到许多事先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政工干部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攻关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流动小课堂”这种教育形式坚持推行下去,实现常新、长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