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模式背景下林业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梁慧霞
[导读] 摘要: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7%,森林覆盖不均和不足是造成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新会  529100
        摘要: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7%,森林覆盖不均和不足是造成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生态环境的优劣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同时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森林资源的合理覆盖率,以及对林业资源质量进行优化,就要大力提高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确保生态背景下林业栽培的质量。本文以广东省江门市林业栽培管理为例,介绍了本地林业分布发展概况,对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对生态模式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对林业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生态模式;林业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引言
        在生态模式背景下,林业资源担负着保护环境的重任,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保护和利用原有森林资源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栽培措施扩大林地面积,发展可持续的再生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是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的显著特点。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也通过林业的再生优势,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广东江门市已列入国家园林城市,多项林业栽培指标达到“创森”的标准,但达标只是生态林业发展的起步,江门市林业部门正在编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期实现更长远的生态模式的林业综合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林业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一、生态林业栽培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本地概况
        (一)林业栽培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和工业化的程度加重,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耕地被侵占或浪费、森林遭受过度砍伐等。与此同时,生态不平衡问题也在深层次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营造美丽家园是当今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然而,在一些地方很多森林资源并没有真正得到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不和谐导致水土流失和严重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是我们人类迫在眉睫任务。而修复发展森林资源是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切实提升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是促进林业综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森林资源得不到良好的恢复,恢复生态环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案例区域生态林业的概况
        广东省江门市林业绿化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全市林业用地663.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6.9%,其中商业林422.1万亩,生态公益林241.1万亩。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江门市接近一半的面积被森林所覆盖。同时11个自然保护区、21个森林公园相继建立起来,另外,几年间,生态景观林带已经构建338公里。对照符合森林城市的四十项指标,江门市已经有二十项符合标准,十项基本符合、十项没有达标,但正在努力达标的路上。在其他各项指标中,城市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森林资源质量、林业管理制度、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水岸绿化率等,都已经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
        “创森”林业工程的具体任务包括:完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生态工程、做好公园城市建设的规划、保证绿化城区的质量、促进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的体系化建设、结合城市文化进行生态建设、构建城市森林化的支撑体系。
        布局森林小镇是江门市森林城市建设的特色工程,也是乡村振兴、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重要步骤。2018年广东省林业厅正式公布广东省森林小镇名单,其中包括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台山市北陡镇、开平市大沙镇、鹤山市宅梧镇、恩平市横陂镇在内的32个镇(街)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见图1。
       
       
        图1 广东省森林小镇布局
        二、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在传统的林业栽培管理模式中,人们对生态观念的认知不足,一直沿袭着一成不变的栽培管理思想,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思维僵化的问题比较严重,林业发展模式不适应生态林业的理念,不仅影响了林业的经济效益,也阻碍了社会效益,难以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极其不利[1]。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新的形势下,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不同程度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不健全的基础林业栽培设施、运营资金不足,导致生态林业的深度发展难以持续。
        (三)林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在林业的从业人员中,真正具备高素质林业专业人才并不多,综合素质也稍显不足,很难掌握林业栽培的技术,在林业的相关的经营管理中,没有遵循相关的技术流程,导致林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低下,阻碍了生态模式下新型林业的发展速度。
        三、生态模式下提升林业栽培管理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管理林业的生态意识
        要想真正提升生态林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要从更新观念入手[2]。引导林业栽培管理人员认识生态模式的重要性,在具体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学习更多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并将学到的技术真应用在林业经营中,保证林业生产措施不断更新,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高。
        (二)对林业栽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要想真正保持林业生产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林业栽培管理制度。只有制度体系健全了,各项工作才可以有条不紊,有章可循,把每个环节的效益都最大化发挥出来。在制度体系的构建中,务必要明晰人员的职责和各自的岗位要求、对技术的应用程序等,既能做到各司其职,又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另外,林业职能部门的融资渠道要有效拓宽,与相关的部门进行合作,把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对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实施研发,为林业生产真正的现代化进行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为生态模式下林业发展探索新的途径。
        (三)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生态林业的发展与创新,以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林业企业要不断开展对林业栽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林业生产实践的水平。同时,更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融合应用,促进林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林业栽培管理在生态意识下的技术要点分析
        (一)林牧结合型
        该模式是林业和牧业的有机融合,同时以林业为关键基础发展牧草副业,即符合林业发展的需求又促进了牧业的发展[3]。该模式的生态系统有两个,就是林草牧与林草复合模式。而林草牧的生态系统由两个方面构成:即家庭牧场复合系统和牧区的林草牧生态系统。在林草牧复合型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中,要掌握下面的技术要点。第一,对相关植物的选择,务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第二,必须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顺序进行合理种植,要控制好林木间距,浇水的时间要科学合理,做到对杂草的及时铲除,让更多养分供给植物,促进林木的健康快速生长;第三,搞好病虫害的防治;第四,牧草种植前必须深耕土壤,并同时施加底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把牧草与林木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5米以上。
        (二)林禽结合型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林业与畜牧进行结合,以实现农业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相关的经营林生产规划中,可以在林下放养雏鸡、雏鸭等家禽,这些家禽以林木中的害虫和杂草作为食物,然后家禽的粪便是林木最好的肥料,这样就杜绝了林木的化肥农药的施加,不仅节约了成本,更避免了化学污染,同时为家禽营造了适合其生长的放养条件,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果蔬复合型模式
        该模式是将果树和蔬菜进行搭配进行种植。其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是,务必全面了解不同果树和不同蔬菜的不同习性和特点,按照当地的土壤结构和气候特点,实现蔬菜种植和果树的合理搭配,让蔬菜和果树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为了促进果树的发芽,要采用升温或者降温的技术实施催芽,并且在果树没发芽前实施灭虫杀菌,确保果树藤蔓的健康生长。在种植蔬菜的环节中,要进行精细整地,适当施加农家肥,按照种植的蔬菜的品种不一样采取不同的种植时间,同时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蔬菜在林下健康生长。
        (四)林药复合式栽培管理
        林间套药材,目的是把林下的空闲资源有效利用,即恢复生态环境,又让农民增收,实现保护、开发、再保护、再开发的生态良性循环,进而更好地保护林地,确保生态环境下的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务必要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特点和林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中药材的品种选择。基于林地的特点都是易荒草、易干旱、土层薄、肥力差。所以,在药材品种选择上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选用耐瘠薄、耐干旱、耐荒草的粗生易长品种,适合江门林下套种的药材品种有金线莲、阳春砂,巴戟天、参类、灵芝等。此外还必须因地制宜考虑海拔、向山、土壤、湿度、树龄大小、树木种类等因素。
        在选择林地时,应坚持低海拔选阴坡林地,中度海拔选半阴半阳的林地,高海拔选较阳林地的原则,实施林下种植。此外,大多数药材在种植3-5年不宜重茬。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管理将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已经引起广大林业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生态模式建设效果显著。在生态模式的背景下,传统的林业栽培管理诸多问题一直存在着,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创新面临技术创新意识较低、管理人员能力有限、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还应加强对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管理的深入探讨,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升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锦源.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探析[J].现代园艺,2019(10):49-50.
        [2]张玉霞.初探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6):173.
        [3]沙美荣.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9(6):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