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嵊州市委宣传部 浙江嵊州 312400
摘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找准好的切口、创设好的载体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有形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民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紧迫课题,也是本文探讨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农村精神文明、实践、思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的现状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体现在传统农村的价值世界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价值世界出现了“迷失”现象,如何找准好的切口、创设好的载体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有形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民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紧迫课题。
一、当前农民的价值观存在问题
价值观的生成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中国农村正面临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剧烈转型,农村社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甚至部分农民的精神信仰进入“迷茫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部分农民存在信仰危机。农村多种社会思潮交织,历史虚无主义、价值多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宗族本位主义等思潮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必要思想准备的农民,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自由性,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的认同受到影响,一部分农民产生了信仰危机,更有许多人处于信仰“真空”状态。
2.传统文化美德受到冲击。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不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虚无主义日益膨胀,侵蚀农村传统的人文主义,导致人文精神萎缩、消退。一些农民受功利主义影响,不再讲仁义忠孝,不再讲天理良心,摆脱了传统价值观念的羁绊,却也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成为精神荒原上的漂泊者。
3.传统陋习有抬头趋势。宗族和家族观念作为小农价值观的一部分并没有解体或消亡,反而在很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甚至改头换面寻求复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度障碍和巨大阻力,从而导致赌博现象沉渣泛起,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逐步增多;迷信活动势力很大,甚至过分盲从,这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更与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
二、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价值体系呈“碎片化”状态,整合难度较大。但是,大部分农民求知、求乐、求富、求美的愿望也很强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之魂。
1.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不断提高农民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才能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构建新农村和谐的外部环境,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
2.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当前,农村存在着很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包括思想道德在内的各种手段来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农民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有助于形成超越具体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为新农村建设引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二十字目标提示我们,只有当富裕的物质生活和富有的精神生活完整地结合,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目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理想、信念危机和缺失问题,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并根植于思想灵魂深处,为新农村建设引领正确方向。
三、拓宽理念,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思路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顺应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涵, 重视对农村多元价值观的整合,重建社会价值坐标,在多样观念中寻求共识,并能以主导扩大共识,应遵循以下三种理念:
1.致力于提升“向前之能”、推动创业发展的理念。创业是生产发展的前提。
只有人人思创业、家家忙致富、村村谋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要把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素质作为根本点,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注重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着力引导和服务农民创业致富、推动农村实现小康。
2.致力于培育“向上之风”、树立良好风貌的理念。农村富裕和谐,需要文化滋养、文明支撑。只有崇学之风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强大的智力支持。为此,要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为突破点,创建学习型农村,加大整治力度,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代替陈规陋习,让整洁、美丽代替脏乱差,帮助农民认清发展方向,更新思想观念,共建“美丽乡村”。
3.致力于弘扬“向善之心”、夯实道德基础的理念。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坚持大力弘扬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农村志愿服务,广泛倡导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精神,积极倡导正能量,在全市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以道德建设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动力。
四、创新载体,广泛开展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相互联系、彼此贯通、层层递进、有机统一,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主题,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按照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层面,近年来,嵊州市结合农村实际,以丰富的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嵊州实情的模式,可以说,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农村的“落地开花”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增强“教”的实效,就是要坚持强素质、提升文明。在农村,从本质上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嵊州市注重整合部门力量,组织开展了“三学一创”、“五分钟宣传法”、“文化进礼堂、文明传万家” 菜单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以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创业技能为重点,把宣传教育送到基层农家,把知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惠民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在教育形式上,以“讲给农民听、送给农民看、组织农民谈、集中农民学”等方式组织教育服务,重点推广了“五分钟宣传法”“乡村道德讲堂”“我们的家训”等活动。在教育力量上,注重“专土”结合,市级组建形势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咨询、创业技能服务三大宣讲团,乡镇配设相关站、所、庭专业人员兼任的“三大员”,村级组建农民“土专家”,开展组团式服务。
2.加大“种”的力度,就是要坚持种文化、培育文明。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农民文化的风向标,要通过设计能够承载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形式,营造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最大化的发挥文化所具有的愉悦、教化、培育等功能特点。我们先后开展了越乡文化“六百工程”“种文化·五个一百”系列活动。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三年建设一百个农村文化礼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农民主体,每年开展百场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坚持传帮带结合,每年培育组建百支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文艺队伍;制定民间文艺人才扶持政策,每年培养百个民间文艺人才;突出农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适用性,每年创作汇集面向“三农”的百篇文艺作品,推动民间文艺和村落文化的不断繁荣,实现了以文聚人、以文化人。
3.激发“创”的热情,就是要坚持重创建、推动文明。开展文明创评活动,是一种依法尊重农民的人格尊严和自我选择有效途径,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基层民主制度,提高农民对自己当家作主的心理认同。重点抓好三项创建活动:一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通过梯度争创、逐级创评,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示范带动农村的全面进步。二是开展“三户五星”创评。嵊州市已连续八年表彰“三户”每年各100户,通过依靠农民选典型、农民中间树典型、选好典型农民学,真正使创评过程成了农民共建文明、接受教育的过程。三是选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点),培育、选树一批班子和、村落美、经济好、文化旺、乡风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点),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4.加大“建”的力度,就是要坚持建环境、促进文明。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善价值观生成的外部环境,以实际行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一是农村文化环境建设。盘活老祠堂、老社屋、老厂房等资源,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有效地起到了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作用。二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按照“3355”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春泥计划”扩面提质,积极探索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三是农村生活环境建设。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双清” 、“清洁家园”等活动,引导与帮助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金强. 新时代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0)
[2]王淑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原则[J]. 哲学研究. 2019(05)
[3]周媛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