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期   作者:陈轶楠
[导读] 目前的留学生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用分离”的问题
         摘要:目前的留学生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用分离”的问题,即留学生不能将所输入的汉语语言知识进行有的放矢地输出,而产出导向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方法,它围绕语言输出环节开展语言教学。文章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8级5.6班和2018级7.8班共96名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法、测试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发现产出导向法对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特别是汉语输出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产出导向法对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对外汉语综合课;留学生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这些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印发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规定了“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明确了汉语教学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汉语教学中的汉语综合课是众多汉语课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留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和汉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影响至深。
然而,反观目前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用分离”的问题,即学生不能将所输入的汉语知识进行有的放矢地输出。产出导向法正是着眼于这一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弊端,有针对性地对汉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积极探索操作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科学意义和社会应用前景
         (一)科学意义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我国语言教学界学者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提出的新教学理论,它着力解决我国第二语言教学“学用分离”问题(文秋芳,2018)。产出导向法提出的基础是输出驱动假说,其中的“产出”指的是语言的输出,因此,产出导向法注重围绕语言输出环节开展语言教学。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目标达成性以学生为出发点,考察教学对学生参与度、获得感与产品质量三项指标的影响(文秋芳,2017)。其中,“参与度”指学生上课注意程度和配合程度;“获得感”指学生是否感到上课有收获;“产品质量”指对学生口头或书面产出表现的客观评价。
本研究选择对外汉语综合课进行教学实验,是因为本课程是包含多种技能的汉语综合性课程。它既包含听和读的输入型技能,也有说和写的输出型技能。因此,能够多角度地评估产出导向法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影响。
         (二)社会应用前景
汉语言文化的普及,使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机。本研究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旨在提升汉语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思路,进而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提高留学生汉语综合能力,从而使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被广泛了解并运用。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产出导向法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基于二语习得的输入和输出假说。国外研究中,Krashen(1985)提出了输入假设,这一假设属于二语习得理论范畴,强调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自然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Krashen(1985)认为,输出是输入的自然产物,不需要进行刻意的训练。Swain (1985)提出了输出假设,这也是一种二语习得领域的假设。该假设认为,学习者只要能够接触到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语言就能自然习得,输出只是学习的副产品,而不是必要条件。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产出导向法,Cumming(2017)深入阐述了产出导向法理论及其研究方向,并建议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语言教学中。
与此同时,在国内研究领域,研究者也对产出导向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秋芳(2017)提出,我国二语教学方式虽各有不同,但都有着“重输入、轻输出”的弊端,因此要通过产出导向法进行二语教学改革。桂靖、季薇(2018)尝试利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教学材料的改编,并指出该研究对汉语教材编写和教材使用的启示。朱勇、白雪(2019)对产出导向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教学实施后产出目标的达成性。
可见,近年来国外和国内的学术领域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产出导向法的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但现有研究的学科集中于英语教学领域。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还需要笔者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因此,本研究结合产出导向法特点,研究了汉语综合课的教学。通过实验法、测试法以及访谈法进行研究,既有定量研究,又有定性研究。

三、研究过程及结论
(一)研究具体过程

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将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8级5.6班和2018级7.8班两个平行班,其中2018级5.6班(共44名留学生)为实验班,2018级7.8班(共52名留学生)作为控制班。同时对两个班级的留学生共96人进行汉语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60分钟。测试结束后,收集并批改试卷,按班级分别分析成绩。此环节目的是了解两个班级学生的初始汉语水平。通过汉语综合水平测试发现,实验班2018级5.6班的留学生在使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汉语教学前,汉语测试试卷平均分为76.5分,控制班2018级7.8班的留学生在学期初的汉语测试试卷平均分为72.6分。
对实验班实施产出导向法教学,对控制班实施传统讲授式教学。其中,对实验班的学生在汉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课堂反应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的汉语表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汉语语法的讲授中,除了对语法结构的讲解和分析以外,更要注重学生对汉语语法结构的运用;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在课堂上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和汉语语言结构进行交流,并在保证汉语表达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其流畅度;鼓励学生朗读段落及篇章,增强对汉语的语感;鼓励学生用所学习的汉语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作出得体准确的汉语书面表达;将阅读和写作能力适当纳入留学生课堂日常表现考察范围之内。
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随机选取实验班和控制班研究对象各5名,进行集体访谈,并进行录音、录像。针对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如“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你是否愿意进行书面练习?”“你觉得多说汉语、多读汉语文章是否提高了你的汉语水平?”“在学习汉语综合课的过程中,你更愿意听老师多讲解汉语知识点,还是更愿意多写、多表达自己所学到的汉语知识?”等等,从而掌握学生对产出导向法、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看法,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方案细节。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对汉语综合课教学和汉语考核评价环节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反馈意见。
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末,即一学期的教学和实验环节结束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留学生共96人进行汉语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60分钟。测试结束后,收集并批改试卷,仍按班级分别分析学生成绩。此环节目的是了解两个班级学生的在经过一学期汉语综合课教学后的汉语水平,并且观察分别运用产出导向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有何变化。通过汉语水平测试发现,实验班2018级5.6班的留学生在使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汉语教学后,汉语测试试卷平均分为80.6分,控制班2018级7.8班的留学生在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汉语教学后,汉语测试试卷平均分为74.9分。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
1.汉语综合能力测试数据及分析
作为实验班,在运用产出导向法进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前,2018级5.6班学生汉语综合测试平均分为76.5分,运用产出导向法进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后汉语综合测试平均分为80.6分,提高了4.1分。作为控制班,使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2018级7.8班学生的学期初和学期末的汉语综合测试平均分分别为72.6分和74.9分,提高了2.3分。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之后,无论运用产出导向法还是传统式教学法进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留学生的汉语综合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
另外,还可以发现,实验班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两次汉语综合测试成绩平均分的涨幅为4.1分,比对照班的2.3分的平均分涨幅高1.8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比传统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中起到的教学效果,产出导向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对留学生提高汉语综合能力和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2.访谈结果及分析
根据访谈记录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留学生对产出导向法和传统教学法作出的反馈各有不同。实验班的留学生表示,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敢于主动开口表达汉语,并且能熟练朗读汉语句子;希望教师能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能根据掌握的汉语语法结构进行正确的书面表达,并且希望收到教师对其学习情况的反馈;感觉汉语综合课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成就感,学生勇于主动尝试挑战难度较大的对外汉语综合课上的学习任务,甚至还能正确书写具有一定长度和词汇量的汉语篇章。
对照班的留学生表示,他们在汉语口语表达和汉语句子认读能力上有一定提高,对汉语词汇掌握与学期初相比更加熟练;能够书写包含正确汉语语法结构的句子,但是在汉语长句子的表达和书写方面略显薄弱,感觉不自信;希望教师能多在课堂中讲解知识点,认为教师的讲解对学习效果很有帮助,甚至起到主要作用。
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产出导向法使学生的汉语产出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汉语语法掌握的准确性有所提升,并且提高了汉语整体水平,提高了对汉语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对汉语学习的自信。相比较而言,接受传统式教学的学生同样在汉语水平上取得了进步,也能完成汉语书写的学习任务,但在更多情况下,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学习任务。另外,由于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输入,这也导致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造成学习独立性较差,自信心缺乏。
         (三)研究总体结论
锦州医科大学2018级5.6班和2018级7.8班共96名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实验法、测试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一系列研究发现,产出导向法和传统教学法都对留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但是,相较于传统教学法,产出导向法对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特别是汉语输出能力的提高有更明显的作用,更能提高留学生独立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的信心,提高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此可见,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对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可以成为未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新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思路
本研究虽然对产出导向法在留学生的对外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且运用实验法、测试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本次研究的样本数量仅为96人,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可能会造成教学效果和研究结论产生一定偏差,不具有典型代表性。第二,学生汉语综合水平测试的成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了教学方法本身的影响因素以外,留学生在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上的学习专注度、考试前自身对知识点的复习效果等等,都可能对汉语综合水平测试的结果产生影响。第三,集体访谈调查环节中,由于对访谈环境和访谈形式的陌生感,留学生可能会出现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情况,并且容易出现从众心理或者对访谈不重视的情况,影响访谈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基于上述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第一,增加样本数量。将研究对象扩大到一定规模,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典型代表性。第二,控制可能影响研究效果和研究结论的其他因素。例如,严格监控留学生课堂表现,监控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督促学生进行高效率的汉语学习,从而保证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质量,使测试数据和实验研究结论更加准确。第三,改进访谈模式。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采取集体访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在访谈进行前进行指导和试测,使访谈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和有效,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第四,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对产出导向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五、结语
通过选取锦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产出导向法对对外汉语综合课进行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使留学生真正掌握汉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激发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较高水平的汉语综合能力。研究对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提高我国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建议,并为我国对外汉语领域未来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Longman.
[2]Qian D D , Cumming A . Researching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in China: Focusing on  High-Stakes Testing[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7,  14(2):97-100.
[3]Swain, M. (1985).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u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 235-253).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4]桂靖,季薇.“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材料改编[J].世界汉语教学,2018(4):546-554.?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6]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J]. 中国外语教育, 2017(2):17-23.
[7]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J]. 世界汉语教学, 2018, 032(003):387-400.
[8]张伶俐.“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69-376.?
[9]朱勇, 白雪. “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产出目标达成性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 2019, 33(01):97-105.

          基金项目:2019年锦州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项目“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
                    综合课中的应用研究”(YA201901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轶楠,1989年出生,女,汉族,籍贯辽宁省辽阳市,工作单位锦州医科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