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期   作者:肖俊伊
[导读] 目前,国家正在号召高职学校通过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来带动就业问题。

         摘要:目前,国家正在号召高职学校通过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来带动就业问题。为响应号召,一些高职学校通过建设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来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进而建设创新型国家。本文首先分析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标准,然后建立一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和评价方式,推动人才培养,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引言:
         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需要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来为此做贡献。而高职院校正在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做充分的准备,本着高质量招生、高素质培养、高优势就业的原则,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反映出高职院校优秀的教学水平,更体现了职业教育带动就业,带动经济的优势。文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标准进行分析,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标准
         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兼具创新能力和勇于创业的上进心。一个人若想拥有创新能力,其必须具有较强的基础知识储备能力,同时具有对先进成果的快速学习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活动,既需要拥有博学多识的智慧,在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并将其付诸于实践。更需要相当强的专业技能来冲破固定的思维,抓住创新点,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反复试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若在一个行业中因循守旧,不愿冲破固定的思维去改变,去创新,那么该行业被替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此,知识技能是创新的基础,思维是创新的前提。若没有大量知识技能的储备,创新也只是个空壳,若没有思维,人类就很难形成创新意识,甚至难以行动。
         一个优秀的创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勇于冒险的精神,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创业是艰辛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具有冒险精神,遇到风险会及时阻止,化险为夷,巧妙地将风险转化为机遇。并且遇到困难不会轻言放弃,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难,逐渐为自身创造出一条成功之路。同时,职业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成功人士也并不是天生就具有创业能力。只是他们会通过所学知识确定目标和方向,并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过程中会经历痛苦和磨难,但正是这个过程培养了优秀的职业素质,促使他们勇于创业,迈向成功。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原则
         传统的人才培养评价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评价指标上。仅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量进行评价,若知识储备量足够丰富,那么便判定其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缺乏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职业素质的考核。二是在评价方式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枯燥,在课堂上只灌输给学生一些理论性知识,最后通过几张试卷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片面的,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未能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等。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从科学化、合理化、可行性的原则,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时状况。


         科学化表现在高职学校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同时构建出来的评价指标的构建是否能清晰、准确的反映出高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效果。
         合理化表现在评价指标和评价对象之间的对应是否合理。评价体系应根据评价对象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
         可行性表现在可操作性和量化上。可操作性是指该体系应具备简单但实用性强、人力物力耗费极小的特点。量化是指对人才培养的评价结果应当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应摒弃传统方法中单一陈旧的缺点,创建出一种多元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由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比较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相同。因此,在新型评价方式中,多元化要求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人才质量,如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师资队伍等;开放式要求在学生学业结束考察中多开设一些开放式的题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期末考试中把试卷上的部分题目设置为开放性答题,这些题目的特点是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这样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不深入的现象。此外,对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方面,应设置多个级别,每个级别设置相应的学分,如果学生在某个级别上满足条件,则取得相应学分。同时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值,如果学生获得学分超过该值,那么则定义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比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余参加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发表论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等。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应当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而是采用多元化、开放式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思维、性格的不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开拓思维,为高职学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以及全面型发展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时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支持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全面发展。在评价原则上应保证科学化、合理化、可行化,科学、准确反映出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状况,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保证该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最后,在评价方式上也要敢于创新,综合学生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促进高职学校构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为国家乃至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俞燕.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教育研究, 2018( 12) :140.
[2]贾玉玲, 杨艳玲.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山东化工,2020,49(2):174-175.
         本论文系校级教改课题GZYJG921,《高职双创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俊伊:1991.07,女,汉族,籍贯:重庆垫江,学历:本科,职务:教务处干事,职称:初级职称,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