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构建初探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期   作者:夏凌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很多教师都在积极进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率。在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针对课程知识进行信息化的转换,给学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在如今,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广泛,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智慧教育的出现推动着智慧课堂的诞生,即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在课堂上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创意、质疑等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智慧化,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智慧学习。
    一、构建科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比较复杂,抽象性和逻辑性都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同时以教师和学生为两条主线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在课堂中按照教学目标传授知识点,在课后辅导学生并且批改作业,而只有很少部分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就是“偶然性互动”,并且在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通过各种教辅资料来巩固知识。
         智慧课堂的主要特点就是让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大数据性”。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依然遵循以教师和学生这两条主线,教师在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和相关的学习资源,结合学生课前的反馈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开展互动式教学,组织学习讨论活动,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习题作业、批改作业,再通过反馈的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非常密集的交流互动,几乎全部的课堂活动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闭环。智慧课堂主要运用到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引,有效渗透现代教育理论,再运用智能化教学设备和新媒体技术等构成现代化教学的硬件环境,搭建课堂互动、校园网、互联网等相关的服务器,在每个教室都安装无线网络,课堂教学中各个终端智能设备要实现协调运作和智能化运用,这就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讲台、黑板的束縛,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互动更积极,营造出智能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开展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学习时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其观察也会更细致、记忆更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利用“班班通”设备交互性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应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班班通为每个小组下发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知识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注意力,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任务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思路引导,确保学生思考路线的正确性。“班班通”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改变了单一局面,丰富了教学模式。


         三、课后多维智慧评价
         教室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知识对学生们展开的相应的评价工作。其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形成性评价,教师根据反馈的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并提供针对性地练习习题,教师能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准确诊断,使得教学评价由传统的主观性评价过渡到数字化的客观评价,还能达到精准化、伴随式的评价诊断,让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这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及时改正与提升。通过对学生们展开相应的评价工作,可以让学生们深刻地理解自身的不足,然后通过从教师的评价过程当中,让学生们理解自身的错误所在,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步。
         四、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
         学校要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各教研小组。将集体教研会上教师们一起备课交流后的电子教案、教学心得、课后巩固方法等分类整理,上传到信息资源库。学校也要加强与省内兄弟院校的资源交流与共享,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库。这样既各显其能,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可以对网上存在的免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去粗取精,或与网易微课、MOOC等全球性的教育資源分享网站进行合作,这需要付出一些费用,但可以补充自身建设的不足。搜集整理优秀教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知识,常见难题困惑解答,优秀公开课视频,学生管理技巧等。定期更新各类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及时上传到共享论坛,方便教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日常教学。
         五、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能力
         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就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借助各种信息工具,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教师团队的支持。其一,教师没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无法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从而导致生在潜意识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其二,教师队伍的强大,利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推进速度,毕竟想要应用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采取定向能力培训与考核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于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到达能力上的要求。另外,学校可通过经常性举办包括信息化教学、课件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平台应、微课教学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比赛,吸引教师参加,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氛围,进而促进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结语:总之,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科技,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时代的高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引导,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智慧。
         参考文献:
         [1]周颖.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的辅助运用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
         [2]李新义.刘邦奇.基于构建主义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6).
         [3]牛业艳,邵建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学乐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