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脚手架是为了施工所搭建的支架,对于建筑施工十分重要。但是,近几年常发生脚手架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脚手架安全事故分类切入,分析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材料、设计及管理的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脚手架;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近几年来,地方生产与销售建筑施工的扣件、钢管违法行为突出,众多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工地,严重威胁了施工安全。2017年仅宁波、杭州等地就已经发生多起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44人受伤,19人死亡。因此,为避免由于脚手架安全问题威胁工人生命安全,导致工程延期,建筑工程应当加强脚手架安全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现场施工安全性。
1.脚手架安全事故分类
1.1坍塌事故
脚手架坍塌指的是在自重与外来荷载作用下,出现重心偏移,进而导致整体失稳坍塌问题。在脚手架安全事故中,坍塌事故作为常见事故,依据脚手架破坏程度及机理,可将其分为局部垮塌与整体失稳坍塌这两方面[1]。局部垮塌可分为单元架体平面失稳倾倒与单元架体垂直倾倒,整体失稳坍塌则可分为丧失平衡倾倒坍塌与垂直坍塌(见图1)。如2012年福田区华强北中电综合楼,在拆旧建新项目中,发生脚手架平台坍塌,事故现场空间狭小,整体现场十分混乱,造成4人受伤,1人死亡。
.png)
图1 脚手架坍塌事故
1.2高处坠落事故
脚手架高处坠落是指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人员或物品在高处坠落,导致临近财务损坏、人员伤亡。此类脚手架坍塌事故后果通常为高处坠落后果。出现此种事故,一方面是在安装与拆除脚手架时,架子工并未依据规程操作,或是安全防护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整体脚手架十分牢固,人员操作不当,或是缺乏防护措施,导致人员、物品在架子上坠落(见图2)。如,某公司玫瑰园小区住宅功底,施工人员在进行北侧外脚手架拆除时,由于工人未系安全带,导致拆除过程中不慎坠落,抢救无效死亡。
.png)
图2 未系安全带事故
2.建筑脚手架安全管理问题
2.1材料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在安装脚手架时,主要采取扣件式安装方法,其材料以钢管、扣件为主,具有方便拆卸、周转次数多的优势。我国各个条例及规范中对于钢管材料均有严格固定。但是,在实际工程中,部分厂家为将成本降低,钢材材质并未使用Q235级钢,与要求不符,或是偷工减料,壁厚、自重等均不达标[2]。并且,在建筑行业中,普遍认为脚手架为临时设施,与水泥、钢筋等不同,并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影响,所以缺乏把控材料质量意识,也并未构建钢管扣件材料报验制度,监管不强,即便少量抽检,也仅限于查看外观,也就导致脚手架频繁出现安全事故。
2.2设计问题
脚手架无论是作为模板支撑系统还是外围护架,均需要计算脚手架构造。钢管扣件脚手架需计算其立杆稳定性、刚度验算纵向水平杆强度、连墙件验算、基础承载力、拉绳验算、基座强度等。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工况与工程特点计算,考虑脚手架荷载分布。但是,实际工程中,通常是搬照其他工程脚手架计算数据,或是依据常规经验设计,并未对本次施工特点加以设计计算,导致其实际使用中存在受力偏差,遇到大雨、台风则会导致其整体失稳,发生倾覆坍塌。
2.3管理问题
脚手架由于管理问题造成坍塌主要是受到以下几点影响:一是操作人员素质差。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依据《架子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人员须达到初中水平,但由于建筑行业从业者2/3为农民工,并且未参与过岗前培训,无法保证质量,缺乏基础知识与安全技能。二是管理不严格。施工管理不严格,未真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也未依据规定对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整体施工操作较为马虎,缺乏安全防护,人员违章作业频繁,安全监管不力是导致脚手架倒塌坠落的重要问题。三是搭设不符合要求。脚手架作为工程基础施工,对于其设计计算、结构搭设等提出众多要求。但诸多施工现场,人员并不看计算书,也为依据施工方案搭设脚手架,整体结构出现尺寸较大、增加单元架体荷载等问题,普遍不符合要求,易造成安全隐患。
3.建筑脚手架安全管理对策
3.1建立保障体系
在脚手架安全管理中,建立全面系统的保障体系是推行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整体管理体系包含投入、组织、制度、信息及技术这几方面,为脚手架管理提供保障。组织体系是人员组织系统,根据脚手架施工特点,选取拥有工作经验,年轻力壮的人员持证上岗,设置一名专业人员,负责检查脚手架质量安全,要求其符合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在制度中包含材料、搭拆、结构承重外脚手架,人员出行等方面要求,保障则是保证各个阶段的脚手架施工均能做到有理可依,如若人员严格依据要求操作,则予以相应奖励,反之,则予以处罚。通过对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3];投入保障是要求施工投入充足资金,确保为人员配置安全防护措施;技术保障是依靠保险技术、限控技术及可靠性技术等组成,通过紧密结合形成保障。通过对脚手架施工信息准确实时的掌控,以便为安全管理提供支撑。表1为技术保障体系。
表1 技术保障体系
.png)
3.2确定施工计划
在脚手架安装前,需对项目施工技术与特点详细分析,依据现场情况做好制定安装计划,在整体安装方案中,其必须拥有基本处理脚手架放哪、安装技术要求、墙体布置与脚手架杆距离和连接结构等。当确定施工计划后,还要详细画出图纸,以此作为施工指导[4]。在设计图纸过程中,可利用BIM技术,验算脚手架荷载、扣件抗滑承载力、立杆稳定性等,构建BIM模型,将各类数据导入软件之中,可最快速度计算各个构件受力,计算结构安全隐患。选择脚手架危险控制部位进行重点监测计算,选择最佳施工方案,避免设计图纸中存在过多安全隐患,影响后续施工。
3.3实体检查控制
脚手架工程中,需要对施工工作进行实体检查,保证施工与方案一致性,且做好以下几方面控制工作:一是保证脚手架与规定要求相符。脚手架负荷是通过柱子传至地基,而在测试工程实例时,对于地基则有一定忽视,经常出现脚手架底部无垫板、基础排水设施关注度不足,进而造成支架不均匀沉降,发生倾斜倒塌事故,需对此加以注意;二是规范布置连墙件。连墙可为建筑物及框架抵抗风荷载与提高水平力提供保障,施工中常见问题是不按照框架连接位置安装,节点大于300mm,尤其是部分现场缺乏嵌入墙体构建,使用框架柱或孔,导致连墙构件跨度不满足设置标准,应仔细检查构件跨度距离;三是避免发生车架体连接卸料平台的问题,平台若是卸料过多,一旦与车架体相连,则会导致框架负重集中,损坏架体;四是脚手架辅助设备需要与规范相符,对于操作层脚手架、搭接剪力撑长度及接地防雷均需要重点控制,做好上述实体检查工作,保证脚手架安全性;五是对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需要专家论证,搭设高度50m或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分段搭设20m高度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等,均需要有专家论证后保证其安全性,时刻把控施工全过程,以提高脚手架施工质量。
3.4严格把控技术材料
在脚手架安全管理中,应当严格把控技术材料,保证钢管质量,可将材料进行送检,经过专人检查后,确保其表面无裂缝、错位、毛刺等痕迹,平直光滑,钢管上不得打孔,需涂防锈漆,可采用壁厚、直径是3.5*48mm的钢管。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则应用锻铸铁制作扣件,若是应用旧扣件,则需要检查其质量,禁止使用存在变形或裂缝扣件,新扣件也需做好防锈处理。并且,单双排脚手架如若高度低于24m,则需要在外侧立面设置剪力撑,间距在6-15m范围,超过24m则在外侧设置连续剪力撑。对于连接技术,纵向水平杆可采取对接扣件连接,或是使用搭接方式,立杆接长则使用对接,顶层为搭接的模式。在技术材料管理中,需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保证厂家拥有生产许可证与材料质量证,避免厂家为工程提供不良材料,影响整体脚手架安全性。
3.5加强人员安全教育
工程施工中通常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于人员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影响着施工进度。因此,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者、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保证脚手架施工安全性。脚手架作为工程施工重要部分,其对于管理及技术具有较高要求,需经常培训相关人员安全操作技能知识,让人员对于脚手架技术要求、架体结构、注意事项及施工要点熟练掌握,保证在脚手架施工之前,对各类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其安全教育内容包含建筑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及脚手架施工管理条例,脚手架作业方式、安全技术要求、操作事项、安全技术资料、验收表格制作等。尤其是特种架子工,必须拥有职业资格证,禁止其酒后作业,拆除高程手脚架需配置通讯装置,不允许二布同时拆除,或是分立面拆除等,通过施工前培训的模式,保证所有施工人员均能够在操作中佩戴防护用品,以免由于个别人员操作不规范,造成整体工程项目的损失。
3.6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建筑范畴不断增大,脚手架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多,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发展。因此,工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保障体系、确定施工计划、实体检查控制、严格把控技术材料、加强人员安全教育的方式,做好脚手架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穆文奇,徐炜,南芳兰,董进,俞一洋.BIM技术在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7,46(06):12-14.
[2]王慧海.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技术要点探微[J].江西建材,2016(24):286+288.
[3]杜荣军.脚手架、支架工程安全的设计计算和施工管理要点(5)[J].施工技术,2016,45(24):101-112+119.
[4]赵敦阳.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解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