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便捷与高速的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便利,与此同时人们对气象信息也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新媒体的涌现不仅使气象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还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程度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新媒体进行概述,并重点探讨了新媒体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影响及其具体应用,对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效率与质量,进而实现其快速、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公共气象服务;影响;应用
1新媒体概述
1.1新媒体的定义
当前,关于新媒体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由于切入的角度不同导致其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学术界有关新媒体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说法:
(1)从技术支持角度定义新媒体。部分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媒体技术的变革起到了极大程度的推动作用,进而使媒体加速发展到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的新媒体时代,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工具均为传统媒介;
(2)与传统媒体相对比对新媒体进行定义。“新”是与“旧”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以媒体的发展为背景,较为重视媒体形式的发展与变化。例如与报纸相比,广播与电视就可以称为新媒体;而与当前的网络媒体相比,广播与电视又被称为“旧”媒体。
1.2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的发展有效弥补了以往传统媒体存在的不足,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与以往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1)受众数量庞大。传统媒体受到工具与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信息覆盖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据,其信息覆盖范围较广,而且受众数量也相对比较庞大。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到2020年3月网民规模增加了0.75亿,其增长率高达9.05%。
(2)突破了时空限制。新媒体的应用不必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还能实现信息传播与发布的无延时性。当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能够第一时间将其传播到网络上,使人们在网络覆盖的前提下能够随时随地查看、传播与接收信息。
(3)娱乐性强。新媒体的应用,使广告无时无刻充斥在网页游戏、手机游戏与网络电视当中,同时这也是企业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营销的一种手段。另外,游戏与电视媒体均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使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另外,部分企业为增加趣味性及用户的参与感,往往会将把营销广告制作成小游戏或Flash短片,以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
(4)快速更新。由于新媒体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新媒体的形式也必然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2新媒体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影响
2.1新媒体使气象信息更加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明显增多。以往传统媒体条件下获取的“阴、晴、冷、暖”等较为简单的信息已经无法与当代人的严格要求相适应。新媒体条件下,气象信息也逐渐改变以往简单的形式,更加与时俱进。当前,人们不仅仅要掌握“阴、晴、冷、暖”等气象信息,还要求相关气象部门提供“穿衣指数、空气污染指数与紫外线指数”等多种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出行活动。而且,新媒体的应用,不仅导致气象信息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使气象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明显增多,其传播速度也明显加快。
2.2新媒体使人们能够主动获取气象信息
传统媒体条件下,人们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被动的获取气象信息。而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不必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主动获取气象信息。另外,每个人的气象需求有所不同,气象需求往往会与周围环境、个人计划相结合,且表现出偶然性与随机性的特点。而新媒体的应用使人们能够主动获取自身需要的各种气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安排安排出行时间、方式以及是否需要带雨具等,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便利。
2.3新媒体使气象信息传播具有阶层化与分众化
在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接收到的气象信息均保持一致。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逐渐涌现出部分新的职业阶层,导致社会阶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各阶段具有差异性,导致其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气象信息的多样化正好与上述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例如农民阶层仅仅需要掌握降雨等与天气变化状况密切相关的气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进行施肥等操作;而白领阶层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往往集中在空气污染指数、雾霾指数、紫外线指数等,并据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整体而言,新媒体的发展使受众的局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受众对气象信息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要对受众进行分散,以确保为各阶层受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气象信息服务。
3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3.1微博公共气象服务
微博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优势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气象部门均开通了气象官方微博,以及时播报与分享天气预报信息。这一方式不仅导致气象部门与政府、民间团体及广大民众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还能适时进行互动与反馈,以实现大众与公共气象服务的“零距离”接触。除此之外,气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在发布气象信息时,为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往往适当增加一些视频、图片等有趣的内容,既增加了用户的接收程度,又实现了气象信息的及时、快速传播。
3.2微信公共气象服务
目前,微信作为一种最为常见且用户群体最为庞大的社交软件,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微信的应用使人们的日常通讯、交流与消费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微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就公共气象服务领域而言,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等及时推送气象信息,广大用户群体也能通过以上方式及时、准确地了解气象信息。而且微信用户还能通过转发、分享朋友圈等方式随时随地分享气象信息,以实现其快速传播。
3.3手机客户端公共气象服务
手机客户端是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又一种较为常见的气象服务方式。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与应用,涌现出了360天气、墨迹天气等众多与天气播报相关的手机客户端,且应用下载量巨大。就墨迹天气而言,全球用户下载量已经超过了5亿,这一应用能够查询到200多个国家一共70万个城市的天气信息。由此可见,使用手机客户端发布气象服务信息,基本能够使公共气象服务网络实现全方位覆盖。手机客户端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使用手机客户端发布与传播气象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更新快等特点,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除此之外,使用手机客户端在流量使用、发布广告等方面还能收取一定的费用,进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吴韶华.新媒体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影响及具体应用探讨[J].现代信息科技,2019(7):121-122,125.
[2]王宇,张晓沫,卢德全.新媒体对南充市公共气象服务的影响及思考[J].南方农机,2018(18):195.
[3]许海军.试论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新媒体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18):233.
[4]徐林泽.浅析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4):33
[5]韩辉福,白延晖.微信等新媒体在化隆县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4):246.
作者简介:顾浩?(1994-)男?,汉族,?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职称:助理工程师?,从事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观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