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小型基建管理模式研究刘旭泽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刘旭泽
[导读] 在对于电力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方式的探究中,小型基建项目投资比例占了电力企业一定比例的成本费用
        摘要:在对于电力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方式的探究中,小型基建项目投资比例占了电力企业一定比例的成本费用,它的管理方式的好坏、管理技术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所以,对电力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方式和管理过程的探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小型基建;管理模式;探讨
一、电力企业小型基建管理模式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作为能源企业终究受限制于国家的政治管理之中,所以出现的寡头垄断情况造成了没有先进管理资本的投入,各电力企业管理方式循规蹈矩的现象迟迟没有得到改变。于此同时,工程项目管理长久以来在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影响下,没有办法完成管理上的权力平衡、责任明确、使达到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确保质量成为空想。接下来概述一下我国电力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小型基建管理体系不完善
        小型基建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工程造价和手续办理等环节并没有受到有效管控。其二,相关考核条件并未在合同内明确。其三,小型基建管理部门较为分散。其四,项目建设模式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产权不分和手续难办等情况不断出现。
        1.2专业人才的空缺
        对电力企业来说,专业技术工程师是非常多的,但大部分都是机电专业方面的。作为电力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的建筑土木、机务等相关专业技术工程师则非常的少,这些工程是也只是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完成后的技术人员。而在电力企业进入达产期后,则电力企业就不在重视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技术空缺现象,由于基建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比较的少,即使采用轮换制,也很难将基建过程中各种不良现象完全的排除掉。
        1.3职责混乱,监管不力
        不同部门职能直接经常出现交叉,造成职责不清,监管不力不够的现象。由于电力企业小型工程项目的监管通常都涉及到多个部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监管涉及发展策划部和基建部物资管理部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则涉及到供电营业站所和生产技术部;工程竣工后,涉及审计和基建部门等。从小型基建项目的施工流程上看,小型建设项目从开始抖需要各个部门共同进行监管,而相关制度也规定来个部门应负起相应的职责。
        1.4管理流程不规范
        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是展开一切管理的前提条件,才能保证其合理性与有序性,会对小型基建工程的管理和建设都有大的影响作用。不规范的管理流程会影响到电力企业基础建设的管理。第一,建设项目的立项手续不完整。第二,审批程序的办理不及时,且项目设计变更文件未经过备案处理。第三,重要外部手续并未到位,使项目涉嫌违规。第四,签证和变更的结算原则未作规定,并且重大设计变更的备案处理不及时。
        1.5后续手续的办理不及时
        后续手续办理的不及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项目验收手续太过繁杂,要是前期手续不太完善,这就会使产权和资料归档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办理。第二,相关人员并未从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就不利于小型基建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质控和分包单位的优选。
二、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看来,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形势仍然十分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分包不规范,同时对安全管理资源投入不够或者思想上不够重视,安全措施不到位,为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建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完善,但是责任的落实仍然困难重重。管理责任不明确、执行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很常见,不能够实现全员、全方位抓安全的状态,很多施工项目不能够关注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施工和监理等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强,容易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组织和安全监督不够。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现场安全管控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力度不够,无法对作业全过程进行控制,不能够很好的实现监理职责。
        基建施工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化不够。很多项目部在现场施工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的执行度方面还不够,和国网公司输变电安全施工管理标准的执行力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施工企业很多过分追求利益,对安全施工方面的投入不够,同时项目部对安全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安全设施落后,很难达到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措施不到位。一些项目施工中对特殊作业危险点预控措施未落实,个别跨电力线、公路江河等工程的架线施工和组立高塔等作业,很难进行对现场施工环境的危险点辨识和控制。进行风险管理时很多项目部单纯借鉴国家电网建设标准,没有针对施工环境等特殊影响因素进行安全管理施工的工作调整,导致安全管理不能够对所有危险点进行很好的控制。
三、提升小型基建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3.1总体思路
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统筹利用现有房产资源,以需求为导向规划项目,以必要性和可行性计划项目,建立涵盖房产规划、建设、使用、维护、处置的全寿命管理,抓好建设项目“五管”,即管资产、管规划、管标准、管协调、管考核,全面提升小型基建管理水平。
3.2管理措施及工作建议
(1)统筹全局,优化房产资源。第一,通过摸清房产家底,规范房屋权属。第二,健全房产管理体系,完善房屋管理制度。第三,建立房屋档案,完善房产信息系统。第四,强化房产信息分析,实现房屋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建议:第一,开展非生产性房产清理整顿工作。第二,深化房产信息化建设,完善非生产性房产信息电子地图。第三,通过购置、租赁、区域性调配等方式,探索房产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
(2)提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第一,依托信息平台,完善小型基建项目储备库,对储备库实施动态管理。第二,严格小型基建入库审查,项目立项资料不齐,不予入库。第三,坚持项目立项与土地储备挂钩的原则,土地未落实的项目不予立项。工作建议:第一,理清现有小型基建项目土地储备情况。第二,建立小型基建项目土地储备机制,将供电营业所、运行检修用房等小型基建项目,作为电网建设工程的配套布点项目,由政府协调纳入规划并签订土地意向性协议。
(3)强化前期,提升可研深度。第一,提前规划,提前收资,提前办理前期手续,项目基础信息必须收集齐全和准确。第二,建立小型基建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标准模板。第三,优化小型基建评审机制,提高项目可研、初设评审效果。工作建议:第一,建立电力企业小型基建评审专家库,开展重点项目现场评审核实,将规划、计划集中审查方式改为分季度、分片区审查方式。第二,开展小型基建项目与集体企业、政府、变电站联建的规范性研究,提前谋划,规范操作。
结语:
        小型基建规范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是当前电力企业小型基建管理深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上文所述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围绕项目“安全、质量、造价、工期”管控目标,要始终围绕项目“安全、质量、造价、工期”管控目标,以小型基建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为主线,分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的关键点,通过细化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才能有效地降低小型基建项目的工程造价,促进小型基建工作的有序开展,规范小型基建管理,实现小型基建项目投资的最大效益化。
参考文献:
[1]安淑兰.工程招投标实施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2(2):150-152.
[2]陈浩.当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DB/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7,(12).
[3]彭鹏,黄玉婷.电力企业小型基建项目业主方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7,31(2):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