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洪水频繁发生,导致洪水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现如今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如今越来越大的防洪压力。同时,河流的中上游是一个河流最重要的部分,现如今的生态建设都建立在水的基础之上,但是又由于中上游是人口密集区,人口较多又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所以说现如今的中小河流都存在泥沙下泄、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植被的损坏也很严重。本文主要通过叙述这些环境问题,从而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治理的办法。
关键词:水土流失;中小河流;综合治理
1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
1.1充分、客观的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明确整体计划
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时,最初,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河流的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河流距离城镇的远近,该地区的风土人情,该地区的发展情况等等。结合周围的河流情况,制定科学的河大治理标准,统筹兼顾。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考察,配合项目业务单位的工作,注重基础材料的收集,尤其是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必须做好勘察工作,深入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接下来就是依据勘察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制定项目总规划,选择最佳的各个地区的具体方案。不仅如此,还需要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市政工程、城市建设、道路建设。一旦发现违章建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从全局着手,减少安全隐患,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将违规建筑进行拆除,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小河流治理与大河流治理的工程相比,设计周期要短很多,设计任务比较复杂,设计师应当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制定管理方案和治理方案,确定治理范围和工程规模,最好各项准备工作。
1.2布置河岸线时,尽量保持河流的初始形态
布置河岸线的原则有很多条,具体而言,就是我们一定要尊重大自然,尊重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持河流基本的走向。不要人为的改变河道的长度、宽度、裁弯取直。还有选择的岸滩应当是地址高和地质好的地方,减少河水冲刷的影响,避免淤积河岸。总而言之,布置河岸需要是在河流的初始形态的基础上进行。
1.3堤岸结构设计以及选择材料
在设计堤岸结构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河流所在地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分,而后进行结构设计时,针对划分好的区域来进行设计,不同河段采用不同的工作措施。除此之外,应尽可能的采用自然缓坡进行结构设计,以便于河流的维修和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材料时,可以使用石料、土料、新材料,适当种植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1.4建立工程后期的管护制度
建立河流项目后,后期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河道维修人员一般不重视河道后期管护,造成了很多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重视河道后续管理,建立后期管护制度,加强中小河流的维护和治理,划分河道管理区域,明确岗位责任。对于故意损害公共设施违反河道维护制度的,应追究责任进行法律制裁。
2河流上、中游段
(1)此地区形成的侵蚀沟的坡度比较急,所形成的沟渠受到的侵蚀冲击特别猛烈,而且是泥土汇合流通的过道。所以要做好减轻侵蚀的措施来防止冲击、防治水土流失,并且最有效的涵养水土的方法是增大沟底植被的覆盖率。配合着某种形式的工程阻挡的手段,依据沟渠不同的立地条件,植树对沟坡、沟底及沟岸进行保护的手段。能够形成天然的植物防护栏,是为了能够使雨水入渗的水量变多,通过减慢地表径流的流速来减轻对岸坡和沟底的冲击力度,最终能够实现减少泥沙的含量和保护水源的目的。
(2)对于人类不适合居住的两岸区域,要使用一种有用的方法,如对居民进行移民,这样就能减轻防洪带来的压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
3临近水源的城镇段
(1)人口数量比较多年、工业化进程较快的流段要使用有效的方法,比如,进行移民和搬迁。建设城市通常需要占用河道,这样使得河道上的空间变少,河道排洪的能力减弱,这都是城市河道所面临的问题。所以,要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较快城市附近河流的居住人民搬迁,是为了给河流的河道留出足够的空间。科学的水利学表明,宽阔的河道不仅能有效的泄洪,更能保障河流的连贯性,是为环境提供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要尽力规避上下游河宽统一现象规划设计的出现,在尽可能变宽的方位来拓宽河道。在能够保证河流槽蓄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地规划出拥有靠近自然河流的景象。此外,人类活动的范围应当给河流的两岸留出适当的地方,来减弱对环境的污染。河水的质量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更是大多数的投资资建筑防洪的建筑的理由,在远离河岸附近的圈地来搞房地产的开发,建造景房、亲水家园等建筑。(2)河道的直线化和渠道化在很大程度上,使河流自然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更破坏了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河流纵向的形状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冲击所形成的,同样地是河流自然的重要特点之一。河流的这个特点不仅仅是多样性。在生态的角度,河道的曲折更让河流附近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景观,给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规划好的设计中要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状态,连避免河道的弯曲过多,还要改造直线河段,使它变成拥有一定弯曲度的河段。(3)变硬了的河床和河岸的改造还有对河岸的治理同样也是治理中小河流的焦点。保护河岸最传统的方法就是硬性的物理材料,比如利用混凝土和浆砌石,对堤防的坡面实行加固的处理,使之变得更坚固。使用硬性的材料,使工程在安全上性有了一些保障,但是对于原始生态的保护方面,依然有着许多不足和缺点。(4)因为黑龙江的河流有冬季封冻的现象,因此不适合在靠近水的城市使用橡胶材料来修建堤坝的景观。通常来说,应当与周围城区挖沙、取土破坏的河道情况相结合,在河道的出口处,来规划建设人工湖泊和湿地。人工的建设湖泊和湿地,不仅把地表水的面积扩大了,而且让各个水系和河道保持着良好的连通,是建设生态城市以及建设生态景观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使河流的水质得到充分的净化。
4农村附近的河段
(1)对河道实行的清淤的处理。由于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河流两岸大量生产和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排放,致使下游河道的淤积的现象十分严重,进而使得河床大幅抬高,河流槽度变浅,河槽储蓄水的容量大大减少,进一步使河槽本身所具有的调蓄能力大大削弱。通常,处于丰沛水期的河流很容易出现河水漫出的现象,使防洪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在暴雨时节使得洪水泛滥,经常出现淹没耕地的现象,使得土壤受到更为严重的侵蚀;在水量减少的时节,因为一般的河流蓄水的水量十分有限,又加上蒸发水分的速度很快,因此大大加快了河道断流现象的发生,使河流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河岸的防护与整治。现如今,农村区段的河岸坡的整治技术尚不成熟,是比较薄弱的部分,河流两岸的土地展露在外,一般都要经受雨水的侵蚀,容易使河岸发生倒塌现象的发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一个稳固的河岸,是可以保护河岸周围的土地资源,以及减少河水的泥沙百分比的基础。如果河岸附近倒塌,河流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河岸的的生态就会遭到毁灭,无法恢复。所以,拥有一个稳固的坡道能够更好地维持河流的正常生态环境。(3)河滩附近的土地是河水一定流经的区域,河滩周围的泥沙经过沉积从而天然形成了河滩地。河滩地里生长着多种喜欢水的动、植物,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天然的河流周围分布着许多宽阔的土地、拥有着十分充足的空间,能够安全有效的避洪,保护水土。
5结束语
总之在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分步推进、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保证中小河流治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宋文.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J].治淮,2012,(05):39-40.
[2]高翔.浅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4,(2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