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运维精益化管理系统(PMS)作为电力运行中重要的支撑数据来源,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PMS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繁杂,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巨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PMS数据采集工作带来了便利。
关 词:信息技术 PMS数据采集 应用
作者简介:单晓莹(1991-),女,山西阳泉人,国网昔阳县供电公司 助理工程师。(山西 晋中 昔阳 045300)
为实现大数据分析应用,让庞大大的数据信息产生价值,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容忽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带来了便利条件。
一、PMS系统数据信息分类
PMS设计目标是能针对电力企业复杂多变的需求一致地创建和维护业务模型,并为个性化应用开发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自动或辅助应用系统的生成,最大程度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效率。构建其上的PMS 将高度统一并具有很好的持续扩展能力,并能在符合标准规范。
PMS建立的是一个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覆盖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个层面、贯穿电网输、变、配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对实现电网生产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MS作为生产管理和一线班组的工作平台,通过标准规范、流程监控、安全监控等手段,最终实现对生产管理的风险预控与辅助决策。
PMS系统中数据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设备参数信息。包括厂家、型号、出厂编号、运行参数、实验报告等信息。
2、设备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坐标及单线图中的位置。
3、设备现场照片。包括设备全貌、设备铭牌等。
4、相关联系统中的设备信息。依据各系统功能不同而采集。
二、PMS数据采集现状
1、PMS数据信息采集滞后,现场重复采集现象严重
PMS数据采集一般为设备建成后,安排专人到现场进行采集,由于采集人员思想麻痹、使用采集设备型号差异等原因,不能完全落实采集规范,导致采集设备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存在较大偏差;专业壁垒限制数据信息共享,重复采集现象频发。
2、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
PMS信息数据非实时更新,由于现场施工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未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导致现场线路切改等操作完成后,PMS维护人员无法及时获得线路调整的信息,导致PMS数据与现场出现不一致现象。
此外PMS数据运与其他系统未建立同步接口,导致PMS数据运行维护时无法与其他系统实现自动同步,导致多系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3、数据采集效率低,采集手段落后
现行的采集录入方式主要以人工现场采集为主,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且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难免会犯错,导致信采集不准,影响后续的工作开展。
三、信息技术在PMS数据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1、设备信息
设备信息从源头抓起,在物资招标采购阶段,通过供应商平台将设备参数、出厂编号、出厂实验报告直接对接上传到ERP系统中,物资部门在接受物资时,同步采用电子二维码的方式开展设备ID编号工作,所有系统中的设备信息都必须由物资ERP系统推送方式录入,避免手工录入的错误信息。采用一站式工作方式,一个编号从采购到报废,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2、梳理需要现场收集信息,一次性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各专业要提前将所需的现场设备信息汇总,形成数据信息采集模板。在设备安装完成时,同步开展现场设备信息采集工作,利用研发采集设备信息终端,完成现场单线图的完善、地理坐标采集、设备现场拍照的功能。通过数据信息转换平台将生成的单线图自动更新打印,同步将PMS所需照片、地理坐标等信息直传到PMS系统中,其余系统所需信息批量导出,批量完善。对于未能及时提供所需采集信息的部门,要严格考核,同时自行安排人员现场采集,对准确率进行督导。
3、打破专业壁垒,完善数据核查
采用信息化手段,对PMS系统中数据进行核查,对数据的规范性筛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规范化。协同各专业,开展数据共享工作,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中信实现对各个单位的实时数据掌控,便于总部对数据的调用、分析、可视化。从而发现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完善PDCA循环。
四、总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尽快挖掘现有数据中的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专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夯实数据基础。PMS系统中的数据是数据信息的来源和支撑,做好做实PMS设备信息是所有数据分析的基础,因此,PMS数据采集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的采集数据效率低下且错误频发,采用“信息化+采集”的模式,是一种创新式的尝试,为数据采集及规范性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艳霞.GIS与PMS同步更新的实践[M].农电技术,2014.
[2] 夏蕾.供电公司PMS应用研究[M]. 2010.
[3] 韩丽明. PMS使生产管理精益化[M].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大会论文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