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期   作者:高艳波
[导读] 为了具体实施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利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具体实施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利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主要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张扬个性,保持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很自我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投入自己的心智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评论,听其言,品其味,悟其情,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积累、语文沉淀等存在着差异,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体验,对于文本的解读会呈现多元化、个性化,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宝贵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因材施教,在目标制定上,要考虑三维目标的层次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不断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教材处理及教学流程设计上,要关注学生个性,充分预设,设计出富有吸引力的、有挑战性的、有生命力的问题和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生成,因势利导,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产生全程的强烈的阅读期待,让学生自由地驰骋其中,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在学生的争议过程中,不能为了赶时间,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急于把自己在设计教学中预设的答案“抖包袱”给学生。而是不断地以积极期待的表情、语言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并给予其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放飞想象、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表现自我、展示才华,促使他们的潜能、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从而焕发出一种感悟的生命活力。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期待非但不会随着对内容的了解而泯灭,反而进一步被激发。因此,我们每个教师要积极激发、保护、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以师之期待促生之期待的孕育和发展。
         二、巧妙设疑,刺激的阅读兴趣
         质疑是学生的天性,它好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渴求的期待心态,巧设问题情境,酿成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
         老师应创设多种有效情境,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地调整阅读期待。当学生的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教师及时质疑过渡,反思引入,自然地生成新的问题将学生的阅读期待直接指向文本,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入最佳,而且有效地促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感应。学生从期待中满足,从满足中走向新的期待,这新的阅读期待,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叩击文本,课堂在阅读期待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灵活评价,持久阅读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期待成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有人说,老师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拿来戴在学生的头上。为此,阅读教学也应该根据课堂的生成灵活评价。若教师的评价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那么就能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其思维与文本对话,让其情感和作者对话,诱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阅读期待,让课堂充满活力。
         但目前课堂中:“读得真好!”“回答正确!”“不错!”这种泛滥的近乎公式的激励性评价充盈耳际,使学生感受不到赞扬的可贵,自然也就很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应在常式中追求变式,语言应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不可过于单调。教师需要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评语向学生揭示他们观点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的所在,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外部评价,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等,这些发自教师内心的,牵动学生心灵的评价形式,它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老师中肯又形象的赞扬,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全班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站起来读的学生会一个比一个读得投入,一个比一个充满激情。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如果我们都采用有创意的评价方法,那么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成功的体验,从而持久其阅读期待。
         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期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智能提高的发展观。教师只要利用合理,引领得法,必将把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带入一番“别有洞天”的境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