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谷敏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谷敏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其不断的深化,给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身份证号码:3207221992122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其不断的深化,给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在该行业当中,影响和限制其施工条件和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施工技术之外,就是施工材料了。从早期频繁被使用的木质材料和泥土材料,一直发展到如今的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材料,我国的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和质量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而在这一前提下,是否能够探究出有效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并不断深化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改善其现有的细节问题,则决定了这一建筑工程领域未来的发展能否获得持续的内驱力。现对这一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1.1混凝土混合料材料得不到保障
        想要保障混凝土的拌和质量的首先就要保障混合料质量满足需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项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与成熟,而传统的手动检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土木工程工期与质量控制好,这是因为手动检测的方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经验,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并且人多多少少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与疏忽,而这些都会为混凝土结构施工埋下全隐患,从而不能将混凝土结构优势的优势所在全部发挥出来,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施工安全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切实做好材料的把控与检测工作,从多方面入手提升自身施工技术水平,积极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以适应时代与市场的发展变化需求。
        1.2混凝土配合比把控问题
        现阶段施工单位必须在实验室中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已经基本上改善了原先由施工人员评价主观经验现场拌和的状态,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施工单位虽然测算出来实验室配合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和施工需要,但是却未能考虑到施工现场实际环境与实验室环境所存在的差异,如湿度、温度等等,施工人员虽然按照实验室配合比进行施工,但是施工完成后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混凝土强度跟不上、裂缝问题频发等等,根本无法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1.3混凝土裂缝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将混凝土裂缝分为三大类,即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与沉陷裂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每种裂缝的成因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是塑性收缩裂缝,此类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两种,第一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未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拌和工作,搅拌不均匀所致,亦或者是混凝土混合料出现质量问题,一些水分存在与混凝土颗粒或颗粒之间的缝隙中,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从而出现裂缝;第二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面出现泌水问题,水分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热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的不足,这时如果混凝土表面所产生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承载值时则会出现裂缝。
        其次是干缩裂缝,此类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要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而热量的产生伴随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内的水分逐渐蒸发,内部的与外部都会呈现出水分不足的问题,从而产生干缩裂缝。除此之外,当混凝土收缩应力大于其拉强力时也会产生干缩裂缝。
        最后,沉陷裂缝主要是因为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未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塌落度过大而产生的,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会产生分崩离析的问题,导致部分重量较大颗逐渐下沉到混凝土底部,水、砂浆等混凝土混合料在下沉过程中又遇到了从预埋件与钢筋等结构的阻碍,最后被挤压回混凝土表面,由此在混凝土厚度发生变化的部位极易产生沉陷裂缝。
        除此之外,混凝土材料也会导致裂缝问题的产生,就拿细骨料来说,如果其含泥量不能满足相应要求,则会大大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提高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因此为了更好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现阶段外加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之中,不同的外加剂有不同的功效,这就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讨论,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外加剂放入量以及振捣时间的把控,不然就不能完全发挥外加剂的优势所在。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材料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处理对于材料的依赖性较高,如果混凝土材料出现了严重偏差,必然会很容易影响到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整体处理效果,必然会带来质量隐患。为了较好确保混凝土材料具备较为理想的应用性能,必然需要首先针对各类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水泥、骨料以及粉煤灰等基本原材料得到较好选用,严禁以次充好,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价格因素。在各类原材料的混合搅拌过程中,设置较为合理的配合比是比较关键的内容,配合比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结构施工需求,按照行业相关规定进行优化改良,促使后续混凝土材料能够得到理想运用。针对配置完成的混凝土材料还需要重点做好检测工作,判断其质量效果,对于性能状况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性能不佳,则需要及时调整配合比,或者是额外应用一些外加剂,为后续混凝土施工操作提供可靠支持。
        2.2模板施工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处理离不开模板的支持和约束,针对模板进行精确安装和固定也就成为优化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前提。在模板安装处理中,针对模板材料自身同样也需要严格审查,避免运用表面凹凸不平或者是尺寸不理想的模板。对于模板的安装需要固定到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进行控制,避免模板的安装位置存在严重偏差。针对各个模板之间的缝隙需要重点监管,杜绝缝隙过大影响到后续混凝土浇筑效果。
        2.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处理必然需要重点把握好浇筑环节,混凝土材料只有得到较为规范有序的浇筑,进而才能够在后续形成较为理想的结构体系。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浇筑需要合理设定顺序,尤其是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一些比较大的结构体系,更是需要进行合理划分,可以采取分层分段浇筑模式,逐步完成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任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尽量确保一次性浇筑完成,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形成长时间的中断,针对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进行合理调度,促使其能够为浇筑工作形成可靠支持。混凝土结构处理还需要重点把握好搅拌工作,能够通过恰当的振捣操作,促使混凝土浇筑较为均匀全面,可以较好和钢筋材料形成协调关系,最终形成稳定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还能够较好规避温度裂缝的形成,有效调控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促使水化热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2.4混凝土养护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处理还需要把握好养护操作,促使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具备理想的凝结条件,同样也需要规避在该环节中出现裂缝隐患。在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处理中,覆盖保温、洒水保湿以及遮阳处理等都需要予以灵活运用,结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条件以及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选择最为理想的处理方式。混凝土结构在终凝后的拆模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严格把关,促使拆模较为精细,避免对混凝土结构形成损伤。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一种重要的施工材料,是影响建筑质量和整个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材料。而土木工程业的迅猛发展也要求我们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所以,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出能提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看到理想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敏.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9(7):146+148.
        [2]方思儒.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2~23.
        [3]宋腾飞.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7~28.
        [4]王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1):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