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李铭剑
[导读] 摘要:现阶段,企业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深耕内控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泉州亿兴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鲤城自动化分公司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现阶段,企业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深耕内控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确保自身的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各个企业应该努力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益以及风险防范能力。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入手,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企业;内控体系;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1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1.1企业内控管理含义内控管理是由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的体系,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的全业务、全过程,是由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而共同实施的控制目标。
        1.2企业内控管理的作用
        企业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深耕内控管理,将内控管理制度注入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可以促使企业守法诚信,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发展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对外提供的信息准确完整,同时不断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活动和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的能力确保企业实现战略目标[1]。
        2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经营与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三点:首先,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使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其次,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为企业风险防控提供支撑,并为生产工作的监督提供方法,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内控管理制体系建设不完善
        首先从企业的人员层面来讲,领导层对内控管理制度的体系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理解,导致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最顶层职责分工不明确,各个职能部门没有承担相应的职责,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内控管理体系制度不完善,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管理特点系统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和配套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缺少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生搬硬套内部控制规范文件,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作用[2]。
        3.2业务层面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岗位责任不完整业务层面将内控管理制度局限于企业的一些部门或是企业经活动的部分环节,导致岗位责任不完善,一些企业在进行资金活动控制是时仅从筹资、资金调度和管控出发,没有将资金活动控制与投资活动相结合,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盲目的并购重组、跨界投资,造成资金链断裂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引发财务危机。采购业务控制中,一些企业对于采购业务岗位责任描述不完整,导致舞弊、采购的货物积压限制,存货周转率低下,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对于企业的一些特殊业务、特殊岗位没有控制,造成管理层滥用权力违规操作,比如说对外担保行为,担保过程中缺乏对被担保企业资信状况更好的调查和评估程序,审批权限没有明确地控制流程,导致企业为一些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的企业提供担保,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各个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岗位职责不衔接导致业务部门各自为政,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3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
        风险防控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涉及到了环境管理、风险评估、防控应对等方面的内容,均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紧密的关联。但就目前来看,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将精力集中在如何获取更高效益上,不仅普通员工,管理层也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也未针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使得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大打折扣[3]。
        4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对策研究
        4.1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进行优化
        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控制工作落实的依据,它包含了各个工作环节的运行标准。例如针对采购业务,企业可以在业务运行标准的基础上,对各模块,如供应商评审、权利明确、采购合同签订等进行细化。如通过采购定价机制引入多种采购形式,尽可能的降低采购成本。或是通过供应商评估和准入机制筛选最优秀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再如,在合同管理中,应对合同文本审核标准进行明确,并依据合同签订审批流程,对合同台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4.2结合企业管理从业务层面完善
        内部岗位责任制度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的企业的业务以及经营管理都非常的复杂,企业在建立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和岗位责任时应当结合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原则从企业的战略出发,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全面的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梳理,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措施。同时出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于一些高风险的业务领域进行重点控制,有的放矢的结合自身发展建立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岗位责任制度[4]。业务层面的控制是指针对具体的业务和事项进行控制,设置业务环节的关键控制环节和措施,明确相关业务环节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控制措施及评价考核办法,对于重大事项的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判断重大事项的性质、标准和金额。在进行业务层面控制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该层面各个环节的主要风险来自哪些方面,而后通过对风险点了解来设计各个业务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配合,设置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形成一整套适应企业的系统、完整、个性化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体系。
        4.3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漏洞都集中在风险管理方面,风险管理的不足直接反映到经营管理方面,造成决策的失误,影响到经济收益。因此企业有必要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基于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特点,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经营、财务、资产安全等各个层面的规范、流程以及管理要点进行明确。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关键控制环境风险的内容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控制标准进行细化,形成覆盖广泛、内容全面的风险识别控制体系。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企业要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掌控,根据评估控制环节风险发生的概率,将风险分为低、中、高等多个等级,实行分值量化。这样可以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加直观、精确,为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过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企业管理从业务层面完善、风险管理优化以及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唐修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J].营销界,2019(32):99-100.
        [2]李志明.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14):84.
        [3]杨忠黎.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J].全国流通经济,2019(18):90-91.
        [4]程晓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纪检监察融合监督探析[J].价值工程,2018,37(14):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