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日常生活中电能的消耗量也急剧增加。为了保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需求,我国电力部门正积极开展电力工程的优化和创新工作,不断地将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到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实现电力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现阶段,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仍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本文将结合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概念及意义,对现阶段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索出具体有效个优化策略,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配电;用电自动化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是与我国民生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工程,是我国电力事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现阶段我国在这项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电能消耗大、自然环境侵蚀严重、专业人员及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因此,想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电力事业相关人员就要深知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含义及应用意义,在此基础上,从人员管理、制度制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确保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顺利运行。
一、对用电工程自动化的概述
自动化运行技术是根据现阶段工业生产环境需求而提供的新兴技术操作条件。在这一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依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有效提高整体设备功能环境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依托信息技术特点,显著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促使电力企业在功能构建环节,具备可持续化的经济拓展优势。与此同时,自动化运行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设备运行环境的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的出现几率,避免电力企业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经济损失。综上所述,在社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有效开展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工作必然会成为我国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实行自动化运行的重要意义
(一)在技术层面的意义
从专业技术层面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具有以下两方面重要意义[2]。
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输配电过程中的传输能耗。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是降低传输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技术不仅能够同时对输电过程与配电工程进行实时调控,还能够进行输配电传输功率自主选择,实现科学的电能传输,从而降低过程中的功率损耗。
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设备故障的快速排查。通过自动化运行进行故障排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维度:首先,通过自动化运行,能够对整个电力输送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输配电及用电过程中的故障。其次,通过自动化运行,可以进行输配电及用电系统的全面自动检测,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故障原因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帮助技术人员制定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案,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全面维护工作,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在管理层面的意义
通过自动化运行技术,电力部门能够全面、有效地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动化运行技术能够在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全面、详细地记录整个工作环节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尤其是当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出现运行故障时,自动化技术的记录信息能够有效反映出故障的发生原因,从而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制定维修方案。通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故障检查与维修效率,提高对电力工程的管理效力。
三、现阶段输配电及用电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3]。
电能消耗严重是现阶段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关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二是相关技术和软件开发工作相对落后;最后是受到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制约。
自然环境的侵蚀也是现阶段输配电及用电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电力系统大部分设备都长期暴露在外部自然环境中,在工作过程中普遍会受到风霜雨雪、雷电冰雹的侵害,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素,很容易造成电力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近几年,我国电力技术发展迅速,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及研发,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同时,由于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也缺乏有效提升。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了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性较差,影响到行业的正常发展。除此以外,电力工程相关设备的质量和功能性差异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四、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人员管理
强化人员管理是进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优化工作的重要基础。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相关电力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电力部门必须要重视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一方面,制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标准化操作准则,并严格要求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各项作业能够正确、科学、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及奖惩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从多元化的角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行为约束和思想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有积极向上的职业素养。除此以外,在管理过程中,还应鼓励员工自主进行新兴知识和技术学习,对于具有突出创新精神和钻研意识的个人或团队要及时给予表彰,从而引导行业向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4]。
(二)引进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技术是实现自动化运行的重要策略之一。将先进电力工程技术与现有工作情况进行融合,可以为输配电以用电工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为自动化运行的顺利开展提供最科学的技术保障。随着社会电力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力工程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引进先进设备,提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工作效率和技术稳定性,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电力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相关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鼓励基层从业人员能够给予实际工作,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研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运行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大与先进国家的技术交流,对于国外先进的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要积极引进[5]。
(三)培养专业人才
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专业性是保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稳定性的必要条件。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人员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有效开展,电力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外聘内培”机制,开展有效的专业人员培养和储备工作。既要面向社会和名校,招聘具有优秀自动化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的专业化人才,丰富人才储备;又要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积极开展丰富的岗位技能专业化培训,提升行业专业性。
(四)创新管理模式
顺应时代发展,进行管理模式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员工职业素养,为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摒弃传统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建立岗位竞争制度,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工作态度、促进员工进行自主能力提升,从而为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与激励性奖励制度,引导职工建立自我约束意识及探索创新精神,可以为电力行业持久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从业人员和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档案,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促进行业的快速和稳定发展[6]。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实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强化人员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创新管理模式等对现行管理及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保证电力工程人员上、制度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为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文熙.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75.
[2]郑树阳.浅析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J].智能城市,2018,4(23):140-141.
[3]洪美.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研究[J].科技风,2018(35):186.
[4]范彧珩,徐新宇.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205-206.
[5]沙军泉.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8):204-205.
[6]蔡连斌.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