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通信网作为服务电力系统专用的通信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发电、送电、变电、配电、用电协调预装,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就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大电网安全稳定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大电网;信息通信;安全
前言:在时期的发展下,大电网建设现已成为电力行业的重点,打电玩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统一电网,在这个网中的任何过程产生问题,都会造成大停电的存在,所以我们还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大电网安全进行保证。本文主要分析大电网中信息通信技术,找出有效的模式,以探索国家电网提出的电力物联网,希望对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1 电力专网通信发展的情况
我国电力专用通信发展已经有几十年,在当前已经有着规模、卫星、微波、光缆、载波等通信技术,实现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的交叉通信网。在当前电力专用通信已不在是最初程控语音联网、调度时的信息传输等窄带业务,还承载着客户服务、营销、地理信息、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抄核收等数据业务。在现阶段,我国电网已经实现互联、互通、互供,在大电网下还有微电网。结合有关工作人员分析,我国功率大于整个欧洲电功率总和,我国电网发展模式势必向着超大型骨干电网、分布式微电网所结合,我国互联网电网的规模现已位居世界第一,设备数量以百亿计,大电网作为一个动态化的系统,若是产生故障问题,就会引发全身,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便会出现大停电故障。电力专网通信目的主要在于确保大电网安全型、稳定性,在微电网接入大电网的时候,还需对电力专网通信进行协调。现在已经过渡至以负荷为调峰主体,使得需求侧来主动响应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需求。
2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专网通信需求的思考
2.1 智能电网要求必须升级电力专网通信
在电力专用通信行业中,国家电网、发电企业、用电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属于下游的市场。电力行业作为国家支柱性的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电力信息通信发展的前景。在2020年投资3.45万亿元构建智能化的电网,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在总投资中占据11.1%,拉开我国建设智能化电网序幕,后续的智能电网则是成为国家战略,在发电、输电、配电、调度、变电、用电等各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要求升级改造原网调度通信设备,使得自动化的数据传输能够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维护,进行灵活调控,建立完善的电力信息网。
2.2 智能电网还需有着可靠的通信网络作为依据
就供给、需求进行分析,智能电网涵盖供给侧、需求侧所有信息,就当前情况进行分析,信息孤岛就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在用电侧实时信息由采集、监控系统收集、存储,GIS收集、存储设备信息,用户信息主要依据GIS系统,在这个系统上是属于不同部门,在探索执行抄核收、账务一体化营销管理能够对信息孤岛的问题进行解决。就深层次来讲,大电网安全稳定还需电力专网通信实现电力系统万物互联,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
电力通信网络通常表现出区域性网络,带宽的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大电网实施数据监控,大电网还要求电力专网通信可以承担SCADA系统高速数据的传输,符合监检测、计量表计自动化,实现更高宽带,更开放通信规约,进行可扩展监测。
为符合有关的需求,在骨干网在应用工业级冗余环网交换机构成冗余光纤环形网络,使用工业以太网产品,用光纤链路构造环状网络拓扑结构,进而满足电力系统持续数据传输需求,安全性高、便于扩展。在接入层则是应用数字工业级配电载波设备,形成树形,利用无线接入网实现电力系统的接入,LTE是一种不错方案,后续能够从LTE的4G无线接入演化为5G接入,速率更快。一个典型的无线接入网络能够把无线终端都接入通信网络中,在无线接入网演进中,无线接入逻辑框架是不会产生变化的,简而言之终端到接入网到承载网、核心网向另一端分发,即端到端。在实际上,随着芯片技术不断进步,LTE基带、射频识别基带已实现基本整合集成,对异构网络结构数据的融合产生影响,保证其数据的稳定性、准确性,全面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好的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控制、处理。
3 大电网安全稳定性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
在2019年的两会上,国家电网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物质基础则是建设、运营好的两张网,就是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实现大电网的安全型、稳定性,还需确保电网专用通信可以以更高速率,更快响应时间,更高容量则是满足智能电网对电网实时监控的要求。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在两会上的报告,在电力物联网方面有着理想的解决方案。在电力物联网主要是采取云物大智移五大基数,实现电力系统的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的交互,全面的增强电力系统感知,对信息处理的效率进行增强,是一种灵活性的智能服务系统。为更好的满足电力物联网的需求,还需不断优化通信网络,对骨干网络进行优化升级,增强骨干网容量,对骨干光纤网架的架构进行完善。采取PTN+SDH的形式,打造出优质的网络系统。除此之外,加强优化无线接入网,研究方向在于满足5G接入技术的手段,实现接入速度的更快,更低业务传输时延,更大的介入容量。
除此之外,还需按照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加强电力物联网智能性。大量数据保存在电力系统数据库中,对其采集数据、离线数据的指数化增长,就数据的挖掘进行入手,基于科学的数据模型,添加有关数据分析,进而对未来走势进行预判。数据来源较广,不仅是电力系统数据,还包含交通部门、住建部门、气象部门的数据、林业部门数据,将这些数据采取挖掘算法,对输电线路的薄弱环节数据进行挖掘出来,对危险源进行识别。
结束语:
总之,我国电网规模较大,是一个互通、互联、互供的统一电网,在电网结构中,若是产生问题,就会产生高大范围的停电故障,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基础上,电力专用通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需从需求侧角度进行入手,对电负荷进行分析,以电力专网通信系统,实现电力系统负荷自动化的调度。
参考文献
[1] 王坤.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传输参数远程监测系统优化设计[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7):47-52.
[2] 姚继明,郭经红,张浩,等.基于功率优先级的电力LTE专网随机接入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10):127-131.
[3] 李彬,杨娇,唐良瑞,等.高效P圈保护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0):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