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居民的生活质量的进步,居民对电力的要求也在提升,但是国家的传统配电网程度低,构架薄弱,以及配电自动化未能广泛应用,依旧处在初级阶段,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为了满足我国的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的要求,许多的电力企业渐渐的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智能配电网上,这种智能配电网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发展
一、智能配电网
(一)智能配电网的概述及作用
智能配电网的实质是将电网进行智能化处理,然后以快速的、合并的双重通讯信息根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立一个完善的配电系统,达到电网的安全环境、经济适用。当前社会,智能配电网拥有这两个作用:①避免电源出现接入不稳定的现象。因为在智能电网中有很多分布式的电源,它们在运行当中,智能配电网已经对一些他们进行了改善,还能高效的调控配电网的决策体系,为了可以保证让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智能配电网实行了减少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和输入。②和一般的电网做比较,智能配电网拥有靠前的调控技术,同时在实际运用中给电力系统最大的支持,以此来保证有稳定的电能给用户使用。
(二)智能配电网的意义
由于人们的不节制,和大量浪费,对能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使得全球温度升、冰川融化,也让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感染,但是能够可以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政府在发电上紧急的需要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二次利用。国家的技术不断发展,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慢慢深入,配电网也一点一点从之前的单项潮流网络转换成了双向流动。
(三)智能配电网的功能特点
对于传统的配电网而言,智能配电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比传统配电网的抵御大自然造成的灾难和黑客入侵的能力更强,也更保险。和传统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更强的诊断能力、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很好的解决供电突然间断等突发问题。智能配电网比传统配电网多了一项可以与用户弧顶的功能,这是因为智能配电网可以与DER进行大规模的连接,提高运行效率,并且智能配电网可以与智能电表配合使用,军民能够对店家进行动态的实时选择,加深了居民在社会上的自主权利和主体地位,同时也保障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配电自动化
(一)配电自动化的概述
配电自动化主要是指低压运行管理自动化,也就是生产管理信息化和运行自动化。其中运行自动化就包含了自动隔离故障、数据采集等功能。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对微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进行操控,进一步完成管理和监督的自动化,保护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二)配低自动化的意义
一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当发生事故时,就不用人工对事故进行排除,直接实行自动隔离障碍,从每次故障出现到查找再到把故障分离的一个钟头缩短到3~7分钟。二是实行调度可视化。利用GIS系统、系统集成等,为操控的展开供应完全一样的信息,并在操作的同时,对自动化通讯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应用,实现图层加载,提升启动的效率。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
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电网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并将网架和设备作为基础,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控制与监测,并通过应用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管理。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其主要技术核心,也是对配电网运行和管理的一种自动化系统,具有广泛的涵盖性,而管理功能的综合优化和配电系统运行都是建立在配电系统的信息化基础上。此外,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是其关键,主要是建立在光纤通信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电压管理、线损计算、系统监控、设备维修等功能来实现的,并边线出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等。
自动化系统组网是配电网从开关机构、故障指示器、通讯设备、自动化控制终端等,将数据传送到主站,从而形成整体网络,并实现对配电线路故障进行快速排出,使故障停电时间缩短,并为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的可靠性。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问题
在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供电需求在不断增长,而配电网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体现,但在城市发展初期对城市布局规划不合理,从而导致配电网配置不合理,与配电网的结构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要求,配电网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配电网系统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发展水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商业圈纷纷建立,配电网系统远远落后,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其次,我国当前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整体较低,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基础管理较为薄弱,配电网的管理基础工作并不具备配电自动化实施条件,存在超前建设的现象[3]。部分供电企业对于配电自动化应用不重视,对于系统的配套管理维护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导致在管理维护、管理制度、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等方面都缺乏保障。此外,部分城市规划和电线通道不适应,部分地区改为地下电缆,但由于受到施工条件和资金问题的限制,在架空导线设计中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为配电网建设带来了制约和限制。早期配电网建设中线路导线较细,在输电时造成较大损耗,从而加剧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综上所述,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我国的配电自动化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孤岛现象严重,馈线自动化的覆盖面不足,在实际中应用水平较低,发挥作用不明显。
四、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策
在智能电网中配电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依靠配电自动化技术来实现,为更好地实现智能电网建设,推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就应该从技术、规划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把握。
首先,在电网建设规模中需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条件进行贯彻落实和有效实施,对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负荷密度大的区域,对于供电质量要求高,电力依赖程度大,可以考虑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如城市供电可靠性良好,在总停电时间中故障停电时间占有一定比例,就可以说明该地区管理基础及网架基础较好,可以通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和技术的应用来对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其次,需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目标加以明确,关键是对供电可靠性的量化改进指标进行明确,包括负荷专供缩短时间、故障抢修时间、停电减少时间等,通过这些数据量化指标才能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明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覆盖率等问题,如缺乏量化指标约束,则难以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在系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系统实用性,先前我国在配电自动化项目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了网络重构、潮流分析、电压无功全局优化、负荷预测等多种高级的应用功能,但经过实践表明,这些高级应用功能并不是当前配电网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存在超前建设的现象。因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与规划中就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在馈线自动化和系统运行监控等方面的功能得到实施后,并且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逐渐成熟,再考虑潮流分析等一些高级的应用功能,做到对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和科学使用。
最后,在电网的日常运行中,还要加强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较多,管理维护工作是系统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管理和维护工作中需要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和经费落实等,才能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得到实际应用,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出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用电量增多,智能电网成了人们研究的话题。为了缓解当前的配电系统的相关问题,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对配电网和配电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雯旸.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1.03.
[2]李晶智能配电网及配电自动化[J].科技与企业.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