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越来越注重电力产品的质量和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日益先进,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有利于保障系统的可靠与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运用
引言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融合下发展而来的。该技术手段最大的特征在于能够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控制中。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提高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力度,使系统可以长时间维持在一个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此外,还需要借助PLC技术以及自动仿真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进行把控。
1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概述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来降低系统运行维护的难度。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而言,传统模式下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不能及时维护保养,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全面且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对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予以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有效控制系统及各项操作运行,促进系统自控能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化发展。即:以信息管理为前提来自动化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环节的各种数据,为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总而言之,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升级,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有利于实现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2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1技术固化问题
技术固化问题是制约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首要性因素,技术固化问题并不仅仅单指客观上现有技术水平发展力不足,更是指管理人员对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也是造成技术固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在第三部分探讨如何利用意识转变和技术发展来改善技术固化问题。
2.2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中存在一定不稳定性因素影响
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中存在一定不稳定因素影响也会造成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效果较差,进而制约生产运行电力系统正常运作。在第三部分将着重探讨如何利用关键点观测设备和维修制度来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的稳定度。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程度较低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程度较低是制约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第三部分中所探讨的主要是工作人员素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程度的影响和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半控型晶闸管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变换器电路频率提升;通用变频器取代原有变频器运用到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之中三项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程度影响。
3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浅析
3.1人工智能技术
电力系统是区域供电稳定的根本性保障,但是绝大多数电力系统都是运行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容易导致系统出现故障问题,进而导致供电质量受到影响。而传统的故障排查和处理工作都采取的是人工作业模式,整体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检测系统,及时处理掉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检测系统的工作步骤具体如下:首先,对电力系统进行系统化的扫描工作,确定电力参数波动较大的点位;然后,将所有电力参数显示不稳定的点位提取出来,并进行二次扫描,确定导致系统故障的点位,同时将故障点位的电力参数发送至维保人员的终端设备上;最后,在维保人员排除了系统故障之后,智能检测系统会对电力系统进行第三次系统的扫描,确认系统运行恢复正常。智能检测系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故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被发现,并能解决电力系统运行期间遇到的问题。此外,智能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和传统的人工检测结果相比,准确率更高。
3.2自动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主要应用于科研工作的数据分析以及组建闭环系统中。首先,在数据分析工作中,科研人员需要在仿真软件中建立一个模型,并将所有和模型有关的信息输入到系统中,此时系统会根据科研人员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生成对应的结果。最后,科研人员可以根据结果对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仿真技术主要的优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仿真技术得出的数据结论更为精确;另一方面,该技术手段分析的数据更为全面。和人工分析数据相比,仿真软件能够在大范围的数据中进行排除,只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然后再进行分析。其次,组建闭环系统时,利用仿真技术建立一个虚拟连接端口,进而可以使不同控制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连接,最终达到加强系统智能控制效果的目标。虚拟接口的设定,可以满足不同设备连接的要求,这一优势在现场调试设备时显得尤为关键。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智能闭环控制系统势必会成为主流,当电力系统的后端检测到数据之后,会将相关数据都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在分析之后会给前端一个反馈控制信息,从而实现闭环控制,而在连接各台设备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仿真软件组建大量的仿真端口。所以,深入研究仿真技术,才能够切实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3自动调度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调度工作,才能够切实保障到系统覆盖的每一个区域的电能都能够稳定供应,而自动调度系统就是为满足这一需求研发的。自动调度系统主要分为3个模块的内容,首先是电力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实时采集电力系统的各项参数,并将所有信息汇总导入系统的存储模块。其次,是电力数据分析模块。此模块主要的功能是对前期采集到的电力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出电力系统覆盖区域电能使用的实际情况。此阶段工作对于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而言至关重要,也是自动调度系统的枢纽。最后,是电力调度模块。此模块会根据系统给出的分析结果,自动优化配置电网电力,确保每一个区域的用电都维持在正常的状态。自动调度系统的优势明显,和传统的人工调度模式相比效率更高。
3.4PLC技术
可编程控制系统,即PLC,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比重较高,能够切实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对系统各项指令进行精准的控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具体地,PLC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期间的优势主要有两个。第一,准确性。由于PLC是由继电器触发的,只有在继电器贴合之后才会触发相应的动作,所以不会出现误动作的现象。第二,高效性。PLC系统内部的扫描周期是0.02s,效率较高,在检测到任意一条程序满足导通条件之后就会触发动作,所以系统运行的效率可以得到良好的保障。此外,基于PLC技术的电力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该技术有自锁功能,当电力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时,PLC会触发自保,并发送相应的报警信号。
结语
综上言之,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时,应该立足实际,恰当运用仿真技术、集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监控技术、电网技术等,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运行效率、管理安全,确保人们的正常用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依旧需要在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基础上改进电力系统,以此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促进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花.试析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19):160-161.
[2]杨栩浩.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浅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9):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