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维护浅析范斌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4期   作者:范斌
[导读] 目前,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是基础项目
        摘要:目前,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是基础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供配电服务。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供配电的效率与质量,是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分析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维护;浅析
        引言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输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该系统能够高度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推动供电企业的平稳发展。首先,具有快捷性。传统的配电网工作主要采用人工操作模式,这种工作方式可能引发较多的失误。而开展输配电及用电自动化后,人工操作显著减少,工作人员可利用计算机准确分析数据,以较快的速度下达指令,减少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其次,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高效性较为突出。在输配电工程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则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扩大输配电管理范围,加强输配电的影响力。最后,输配电及其用电自动化系统具有高效性特征,其能缩短设备检修及电力操作的时间,且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较高,能够保证输配电的质量,增强电力输配电的稳定性。
        1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作用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电”,在这种条件下,人们的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各个电力企业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其中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在该行业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为企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方向,目前有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生产,正在逐渐向智能化转型。电力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近些年来自动化控制已经应用到了电力领域当中,该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减少用于系统维护项目的资金,这也为后期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自动化程度不够高
从电网调度来看,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电网调节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目前我国现有技术不能将电网的各环节联系在一起加以控制,只能实现对单个系统或设备的控制。因此需要人员来做协调控制,可能会造成人为误差,使得需要调节的时候没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导致能源的浪费。此外,电力仪表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电力仪表是可以监测、分析电能质量和电力故障的重要仪器。如果想要进一步实现节能,则离不开对电网中各代表性节点的监测,而现有的电力仪表多用来监测、判断电力故障并给出相应的措施,所以需要进一步发展电力仪表,以监测更多的数据来实现节能。
        2.2部分线路传输损耗较高
在电网的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损耗,例如传输过程中的变压器损耗,电力电缆损耗、无功损耗等。由于这些损耗是由电流通过导体,使导体发热而产生的,因此此类损耗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得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将损耗降到最低,让电能尽可能少的转化成其他能量,从而达到节能。
        2.3新能源的并网运行不够可靠
目前我国新能源主要为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比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后者只要运行得当、保证其稳定性即可实现其并网运行。

而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这类新能源对天气的要求很高,贸然并网,如果用户端用电需求突然升高,而当地却为阴天或无风的天气,如果不加大周围火电厂的供电量,那么供电平衡将会破坏,甚至导致整个电网出现重大事故;反之,当用户端用电需求量突然降低,同样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新能源发电厂发出的电能就会过剩,并以其他形式能量释放,造成严重的浪费。而天气的变化十分复杂,所以如果想要真正利用好新能源,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来看是远远不够的。
        3输配电及其用电自动化运行维护的优化策略
        3.1锐意创新
在输配电及其用电自动化维护发展和创新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创新的全面性,将创新意识和理念体现在每个环节和每个流程当中。电力企业要集中科研人员,在调查工作中以薄弱环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基础,积极推动技术发展和创新,同时在创新中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还可设置创新资金,资金专门用于创新研发,以期带动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平稳发展。科研人员创新研发工作中,可与科研部门形成合作关系,双方可相互交换科研成果,以密切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与发展,并且认真分析和思考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以及成果之间的相融性。
        3.2提高资源利用率
现如今,我国自动化技术日益完善,很多地区的电力系统均采用自动化技术开展系统管理工作。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降低输配电成本,还可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工作人员需求量明显减少,而这也为企业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项目设备操作复杂性较强,工作具有显著的专业性特征,因此,对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还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3高度重视设备管控
很多因素均会影响设备的性能,所以务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设备的防潮及设备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购进电力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且必须高度重视设备后期维护工作。若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后期维护的质量,即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也可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稳定的运行状态,从而为设备营造较为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务必严格按照工作的要求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使其满足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要求。针对输配电工作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工作人员也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同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做好密封及防潮处理,维护其安全、平稳运行。
        3.4技术融合
在互联网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大部分家庭都安装了网络和计算机,而网络的传输和计算机的运行都需要利用电力。为了保障企业正常工作,公民正常生活,电力企业也要重视实现计算机和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不仅可以提高输送电能的效率,还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避免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
        结语
要想让家家户户安全地使用新能源,就必须先解决新能源并网的问题。要想实现并网运行,就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发电机与系统的频率、相序、相位、电压均相同。这些条件现可以满足,但这仍然不够。由于新能源受天气影响,发电的质量会受到影响,比如当阳光照射强度发生变化时,发电过程中就会改变输出功率、产生一定的谐波。由于这种不确定因素均与天气相关,所以只要将天气中的某些可测得的、有效的数字参数与发电出力联系在一起,得到新能源发电规律的曲线,并反馈给电网调度员,即可实现新能源并网运行。
        参考文献
[1]谢凯.电力系统中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4):102-103.
[2]周金龙.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73-174.
[3]郑坤民.电力系统运行中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2):31+33.
[4]张羽,张爽.浅析用电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电气开关,2016,54(02):100-1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