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化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是当前受到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就对各行业安全管理落实的要求也不断上升。化工企业作为高危产业之一,日常工作中涉及到了大量化学危险品的使用,这就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有着极高的要求。想要保证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高质量开展,就必须对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关系进行明确。
关键词:化工企业;群众安全工作;措施
引言
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化工企业事故频发,特别是张家口“11.28”和江苏盐城“3.21”事故,对整个化工行业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坚强维护者,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有着重要责任,《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如何发挥组织优势,做好群众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化工企业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现代化工生产要求的工艺条件又比较苛刻,有的化学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的要在低温、真空下进行,再加上生产规模的大型化、流程的自动化、连续化等特点,整个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安全因素较多,事故具有后果严重、危险性和危害性很大的特点。因此客观上要求从事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和了解基本的化工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加强员工化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只有抓好化工安全教育这项根本性的源头工作,才能把握化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1.1化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抓好安全生产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强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安全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生产事故,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完善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搞好化工安全教育培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1.2化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实施“人才兴安”战略的重要举措
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人才兴安”构想,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对安全培训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此,国家安监总局在确立“三项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思路中,坚持把安全培训确立为六大支撑体系之一,制定了全国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格局、工作框架和主要措施。
2浅谈化工企业中如何做好群众安全工作
2.1找准组织定位,做安全生产“参与者”
(一)群众安全工作在企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广大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体现,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确保安全生产、减少职业危害已不再是被动接受,更多的是主动关注,工会组织有着组织职工参与生产活动的天然优势,也是职工权益维护的第一责任人,是联系企业和职工的天然桥梁。
同样,做好安全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群众安全工作即是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等权益不受侵害,也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行稳致远的有效载体。
(二)构建系统的工作体系,保障群众安全工作常态化运行。群众安全工作突出群众性和广泛性,有效的组织体系是确保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聘请相关专家和职工代表定期巡视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拾遗补漏,利用好群监组织,建立垂直覆盖、网络化延伸的工作格局,让广大职工参与进来,实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共同督促企业安全生产。
(三)建立科學、严谨的工作制度,体现群众安全工作的权威性。化工企业多为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岗位,机械化程度高,对于岗位职工要求更高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操作规程也更加繁琐,因此科学、严谨的工作制度是保障群众安全工作运行的基础。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都要考虑全面,设计合规、合理,执行性强的工作制度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更好的维护职工权益。
2.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是安全监督落实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监督机制的落实直接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而监督落实一般是以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只有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够保障安全管理中监督机制落实的质量。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在安全意识的引导下,建立高效的监督体系,落实化工企业的安全行为要求,并全程予以高度监管,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高质量开展,推动化工企业科学化发展。
2.3发挥职能作用,做安全生产的“促进者”
(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作用。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群众当家做主,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监督落实的权力机构。工会组织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推动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提案征集和处理,对企业的安全目标、安全投入、职业病防治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议、表决,对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提出建议和意见,进一步统一思想,发挥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作用,有利于激发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二)发挥职工代表的民主管理作用。职工代表是来自生产一线、专业技术部门和基层管理岗位等各条战线的优秀代表,他们熟知岗位安全现状,对企业如何提升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水平最有发言权。工会组织要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对生产现场安全生产、劳动卫生条件、作业环境和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巡查,对于职业病防治、防暑降温、防冻保暖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实行全过程监督,深入一线查找问题,帮助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
(三)发挥厂务公开的民主监督作用。保障职工的知情权,让职工及时的了解真实情况,才能有效的行使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权利,才能切实从政治上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要明确告知职工,定期组织演练,让职工懂得如何预防,动态化公布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安全投入使用情况以及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新政方针等,对于三违现象、安全事故、隐患处置等设立公示栏,下发《安全通报》、《安全信息报》等,创新公开载体,利用微信、QQ等方式上传安全管理相关信息,让广大职工及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新思路、新举措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的促进安全发展。
结语
化工企业作为高危行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落实严格的安全管理,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则直接决定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落实的质量,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保证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够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推动化工企业科学化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史汉彬.浅析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J].化工管理,2018(24):184.
[2]侯建国.领导的安全意识决定组织的安全行为[J].安全,2017,38(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