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提出,很多理论和方法还在探索中。针对网络安全专业学生思维强逻辑、重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不一致而导致态度上对思政难以接受这一现象,阐述了网络安全专业课程思政的紧迫性、重要性,以及如何着手构建网络安全技术的教学,有何方法和策略可以借助等。最后论述了提高网络安全专业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教育,课程思政,网络安全专业
针对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和教育现状,政府和教育部联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思政理念和教育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两个定义不同,但内容同向的概念 [1]。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国内高校纷纷响应,基于自身的教学特点建立“课程思政”的教研项目,导致“课程思政”已成为当下国内教育界的一个教学研讨热点,而一些专家和学者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其设计的内容如何建构、相应的规范化和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3]。因为专业不同,导致相应研究方向的人员的思维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等均不相同,“课程思政”应该分专业探讨[4],但并不是说,专业的不同会带来“课程思政”不同的困难高度,关键是要了解专业特点和思维特征,只要找对方式、方法,合理设计,不管是文史或理工,作为一种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理念,“课程思政”能够同等的契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倾向。
一、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
网安专业(网络安全专业)是研究如何安全利用网络的学科,相对于文史专业,其研究对象应该说是一种专有领域的实际应用或工程实践。相对于理科专业,其关注焦点更侧重对工程技术的操作和自然活动规律的应用。因而,网络安全专业的知识和社会文化和世俗观念相分离,和普通的社会实践应用又不相干,相应地,网安专业学生更容易生活在自我和虚拟环境中。确切地说,网安专业的学生的突出特点是对社会问题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且思维逻辑性很强。
思政教育是从教育者到被教育者的一个动态过程,可以说是一种理念的转移,是内化过程。要知道,思政教育者的讲授与其个人观念是两回事。思政教育是一种国民教化、引导活动,是国家意志体现。不仅中国,其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政治实体。那么,我国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呢?意识形态还是道德规范?又或是随发展而动态变化的思想观念?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5]。大学时代,正式年轻人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间,他们易冲动、思维很不成熟,往往把思政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进而又把政治教育归类为国家对他们意识形态的“洗脑”,以至于主观上反感思政教育,认为其非正常,甚至违反人类天性。
如上所述,网安专业学生很容易把自身在虚拟世界的高执行力而形成的自我意识和评判标准带入现实社会。一方面,他们沉迷网络,思想单纯,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世俗问题应有的洞察和判断,相较于人文社科类等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与理解要低得多;另一方面,网络世界形成的“我理即真理”和“个人英雄主义”于现实中的践行,让他们更容易对思政教育持负面情绪,尤其抵触那种“填鸭式思政”或“说教思政”。
二、课程思政是网安专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关键
显然,我国高校教育,包括网安专业,其核心目标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各领域合格人才。长期以来,网安专业的相应课程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轻视甚至忽视状态。造成思政与专业教学相分离,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网安课程缺少足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要知道,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各行业和领域,人们思想多元,负面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随处可见,作为网络技术专业人员的网络安全工程师,若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虽然网安专业学生是基于社会和市场现实对专业和就业进行选择,但若完全以物质需求为追求,则反映了其对专业认同和承诺的不足,缺乏积极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当下,“唯技术论、唯一己好恶行事”在网安专业的学生中非常普遍,学生思想道德的缺陷和不足正是专业课程思政必要性的体现。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关键阶段,而科学技术在各国竞争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网安专业乃至整个理工科专业学生容易对科技产生过分倚重,而“科技的根本是为国、为民服务”反而是去关注。作为相关专业的一线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责无旁贷的扛起“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
三、网安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应注重思政育人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教育部提出课程思政的最初目的并不是想要添加一门新课,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最好是专业课的内源性需求,即专业课程讲述过程中的内在需要而自然产生。不同于“思政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相互合作才能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6]”的理念,网安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基础应为:对网安专业课程进行深挖,使得课程内在的思政育人需求得到体现。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科学发展的有利工具、技术无国界但专业技术人员有国界,且应该具备与其技术能力相匹配的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为了实现专业课程的自然思政效果,网安专业课程中思政内容的讲授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依据前述的网安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强逻辑、重科学、讲真理,巧妙融入感情要素,将专业理论、实践环节与思想道德教育相整合,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能拥有完善和独立的人格,能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践行于我们的社会。其次,网络安全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内容切忌拖沓、冗长,引述的案例不能过于陈旧。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东西多且快。其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考,把当下高校数十年如一日,千篇一律的思政课程讲授当成老调重弹,教师也要完成任务的一种体现,以至于在接受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昏昏欲睡,打断专业课程内容讲授的同时,还扰乱了正常课程教学秩序,引起学生的厌恶,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更无从谈起。
四、一线教师是网安专业课程思政实现的关键
一线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执行的第一参与者,因此,教师本人的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使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极其重要[7]。有基于此,网安专业的课程思政对相关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要求。网安专业的课程思政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提高其专业教师的思想品质,进而来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当代的网安专业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职业技能,其所授的相关知识也通常是客观的,反应事物真实面目的,因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点毋庸置疑,这也是网安专业进行专业课程思政的基础。
然而,专业老师能讲好专业与讲好思政教育是两回事。相较专业思政教育教师,甚至人文社科类教师,网安专业教师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与政治素养显然不足以支撑其进行良好的思政教育。他们在进行思政教育前,有必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本人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厚度,再寻找和挖掘自身专业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可能的交汇和结合点,以至水到渠成的引入思政内容于课堂专业知识的讲述中。此外,在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聪明,敏锐和个性,当你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大讲做人道理,而其实你言不由衷,实际工作和生活其实又是另外一份样子,学生是会有感觉和体会的,如今的信息社会,你也无法隐藏,试想在如此状况下,你去给他们思政,其效果会如何?其结果只能是负面的,反面和厌恶,甚至思政不成,反受其累。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网络安全专业的很多老师,教授都具备丰富的海外经历,他们思想活跃,为着推动祖国建设,中华再崛起的目的回来,并投入到国家高等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中,这现象和动机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思政材料。
参考文献:
[1] 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中国大学教学[J],2018(12)。
[2]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J],2018(3)。
[3] 王宝军。大学理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和教学设计。中国大学教学[J], 2019(10)
[4]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8(1)。
[5] 魏宏聚。价值教育在课堂——英美两国有关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研究的述评。外国教育研究[J],2012(3)。
[6] 高宁,张梦。对“课程思政”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课程论”分析。中国大学教学[J],2018(10)。
[7]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思想理论教育[J].,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