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申翔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申翔 白尧 邓语林
[导读]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混合物。它主要由水泥、碎石、水和增强混合料组成。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0000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混合物。它主要由水泥、碎石、水和增强混合料组成。在搅拌过程中,水和水泥相互作用形成胶凝材料。通过砂和混合料的加固作用,可以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总体造价。因此,它也成为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有关人员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方法缺乏掌握,且对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不清,对此,就需要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过程中,在细节层面全方位优化混凝土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浇筑技术作用,并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安全地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导言: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体现。与传统的砖石技术相比,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能够保证建筑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是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主导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建筑业快速发展和建筑社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混凝土浇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内容
        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材料,主要由砂、外加剂、水泥和水组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具有很强的胶凝作用,能将各种建筑材料在混凝土中混合、凝聚,使各种建筑材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最大的作用。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混凝土材料的具体应用。根据设计图纸,施工人员将混凝土材料通过钢或木成型的模具固定成特定形状,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晾晒,使混凝土自身凝固,以满足施工项目的具体施工需要。由于混凝土的规格不同,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和损伤。这便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浇洒在基本定型的混凝土表面,使水分充分渗透到混凝土材料内部,激活水泥的凝聚功能,提升混凝土整体的稳固性。由于混凝土浇筑技术拥有坚固、简洁、施工时间短等优势,已完全取代传统的砖石施工技术,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除楼梯浇筑工程外,混凝土技术更应用到楼体外墙浇筑、楼层浇筑以及阳台浇筑当中。虽然,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然而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建筑人员通常将钢筋应用到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使其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2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2.1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拌和是制作混凝土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混合程度、配比度都是重要的指标,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往往会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包括拌和的时间、拌和的温度、拌和的工具以及原材料的使用量等等。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测量不准等问题,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断裂能力。因此,有必要控制材料配比和水灰平衡,以确保搅拌效果更加合理。
        2.2混凝土浇筑需要连续完成
        连续性是混凝土浇筑的主要原则,在实际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浇筑出现了中断,必然会使得施工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应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浇筑过程的完整性和浇筑的整体质量。如因各种因素影响出现特殊情况,必须中断,不得超过水泥材料相应的最大中断时间,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时间内完成浇筑任务,保证浇筑质量,确保施工顺利完成。
        2.3养护条件
        养护条件是指混凝土施工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养护。在实际养护过程中,为了保证养护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对与养护有关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确保养护的实际作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在维修过程中,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决定了维修的实际效果,所以一定要做好控制。一般在浇筑作业完成之后的9-13d左右开展养护工作。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要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温度等相关要素必须要做好掌控。


        2.4水灰比和水泥强度
        水灰比依照字面意义去理解,主要是指水与石灰的调配比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灰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承压能力。一般来说,水泥的强度与水泥的粘结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和水泥石的强度成正比。水灰比过小,混凝土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空隙率越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相反,如果水灰比过大,也会对施工过程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3.1 振捣施工的技术应用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结合现场实际操作进行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在振动施工中,核心内容是振动设备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如果混凝土材料的骨料粒径较大,且这种混合料的粘度较高,则在振动施工中,应选择振幅较大、振动频率较低的振动设备。如果混凝土材料的骨料粒径小,且这种混合料的流动性强,则在振捣施工中可选用振动幅度小、振动频率高的振捣设备。同时在不同结构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振捣设备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基础底板浇筑之后,因为该结构厚度较大,因此在振捣时应选择插入式振捣设备。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大部分情况下,振捣的时间不能超过30 s。同时观察混凝土振捣效果,若混凝土表层出现水泥浆或不再有气泡冒出的时候,应及时停止振捣,避免振捣幅度过高,导致混凝土离析的情况。
        3.2 养护作业的技术应用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初凝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内完成,但终凝时间较长,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结构振动运行完成后,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对结构进行维修,维修时间应控制在一周左右。在混凝土养护作业过程中,主要内容是进行保温保湿作业。如果施工时间是在夏季,那么在养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混凝土的保湿上,在振捣完成后的12个小时内,利用草席在结构表面上进行覆盖,同时在草席上进行洒水操作,确保混凝土表层结构湿润度。若施工时间位于冬季,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结构做好保温工作,如可以在结构表层覆盖薄膜、草席,尽量减少洒水等操作,同时做好环境温度的监测工作,防止水化热无法散出,导致结构裂缝的问题。
        3.3 浇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适用于承压结构的施工,如基础板、屋面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施工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浇筑方法有分层浇筑法、分段分层浇筑法和倾斜分层浇筑法。其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施工速度,以防止结构水化热过大,导致结构裂缝的发生。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浇筑过程中的外部温度和浇筑后的温度变化,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另外,对于重要的建筑结构,如基础底板、建筑顶板等,在对其进行浇筑作业时,需要确保浇筑过程的连续性,提高工程的浇筑效果。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国民生活质量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保证混凝土浇筑在施工操作环节的作用,需要相关人员从施工实际出发,结合建筑结构特点和浇筑部位的功能属性,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增强施工意识,提高混凝土浇筑专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22):109.
        [2]黄登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