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袁晓斌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袁晓斌
[导读] 摘要:我国的公共设施建设行业,从一开始的原始化开始向数据化、信息化发展,到了新世纪初,我国市政公用工程的数据化、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还是有很多落后技术。
        身份证号码:13010419790813xxxx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摘要:我国的公共设施建设行业,从一开始的原始化开始向数据化、信息化发展,到了新世纪初,我国市政公用工程的数据化、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还是有很多落后技术。快速的组织管理技术,流通设计信息资源,精准的建设设计,以及安全点的施工,使工作流程信息化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追赶上国际的脚步,我国的建筑行业非常需要采用先进的科技,强劲的科学管理来加速信息化。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建设
        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
        1.1施工涵盖面广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一经启动将涵盖到多个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以及多种专业领域的人才调用,是集生产、技术、物料、人力、设计、法律法规、安全等各方各面为一体的综合全面的管理结构体系。
        1.2涉及内容信息量多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和步骤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又彼此制约。早至工程项目开始的招标,到随后的各类合同的协定、再到施工阶段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繁杂却重要的数据和信息等资料。
        1.3工作任务繁重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往往需要多个不同领域的人才共同努力,发挥专业化的技术水准,不仅要在物料、技术等方面加强规范化的管理,还需要对施工设计图纸或方案、施工安全性,以及合同协定上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以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1.4流动性大,制约性强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是利国利民的"政府工程",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对城市的交通状况、市民的居住环境等各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故而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大,受到的制约性也比较强。
        2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建筑物的位置不变、形式多样化、建筑结构变化不断等基本的特点,使得建筑施工的期限不断的延长、资源的使用面广、资源的使用量大等重大问题,又在建筑施工中造成了项目管理上的问题。
        2.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所以造成了以下几个问题:1、涉及的面非常广,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很多公司一起负责,由多个专业一同处理的复杂性的管理。它不单单是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有技术方面、工程质量方面、材料选择方面、施工计划方面、施工安全方面以及双方的协议等等管理内容。2、施工的工作量大,因为建设施工顺序,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相对多变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施工的周期性大,期间有很大的资源损失,而且还要很多的施工工作一同开展。3、有很强的约束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但要准守甲方建筑工程的建筑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有关的规范要求。4、信息流动性大,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个管理层都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建筑工程的施工繁重性给项目管理带来了信息流动性大的问题。
        2.2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有现阶段的工程施工难度不断地增加,而且项目的规模还逐步增大,最近几年,部分有先进意识的建筑施工单位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管理部分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加快了工程施工的速度。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单单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有信息化管理的出现,它是一个里程碑,代表着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新时代。信息化管理运用能够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快速进行,有利于建筑施工计划能够合理的展开,并且与原有的施工计划作对比,使组织对于建筑施工活动以及信息化项目管理活动看得更加透彻,更加有科学性,能够正确的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项目施工管理的科学性。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3.1信息化管理流程
        3.1.1收集相关数据信息
        收集包括但不仅限于所有和市政公工程项目施工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等资料,诸如: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土壤状况、水文情况、交通状况等地质周边环境;物料报价、设备报价、供应商详情单等市场调查信息。
        3.1.2充分运用数据库
        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收集到的施工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根据实际操作的情况分门别类地整合到信息数据库当中,是以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管理,为制定后续的施工管理的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制定竣工验收的管理方案
        通过数据库了解如各类合同规章、质量检测明细表、技术控制资料等各方面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管理者可凭借信息管理系统完整且精准的记录以上内容。
        3.2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因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涵盖面广等特点,常会涉及到不同领域多个方向的专业区域,以及多个部门或单位的权益问题,同时还含括了施工物料、设备等方面的管理。故而,为了切实保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落实,就务必要建立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多层级、多层次"的数据库形式分别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满足各方对不同资源的需求,确保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实现。
        3.2.1加强信息化管理的灵活性
        市政工程施工普遍周期都很长,是以很容易受到天气、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干扰,一旦发生往往导致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和工程失误的概率增加。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则可以预先将这类不确定因素以参数的形式添加到数据库中,对施工方案和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更直观且精准的形式体现出来,不仅加强信息化管理下施工方案的灵活性,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一些损失。
        3.2.2信息化管理的层次划分
        现在只是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总部管理层、项目部管理层、施工队管理层。公司总部管理层一般认为是工程项目的第一监理人、承包商。以及公司内技术部门和建筑工程总体规划部门,还由各个部门包括财政、采购、企业运行、工程质量、协调、安全部门等相关的办公室。一般负责的是计划进度、工程的成本、施工合同、施工安全等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项目部管理层一般主要驻守施工现场,主要负责工程的计划进度和实际施工进度的控制。资源的加载,资源的安全保护,施工的质量管理,以及与上层下层之间的联系纽带。最后的施工队管理层,一般该层会根据施工现场的相关情况,然后安排工程任务,并且负责将近期的施工情况进行整理。
        3.3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入和项目计划的管理
        计算机的编程员利用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编入计算机或者是计算机组进行管理,并且在整个工程的工序生成施工计划,并且在开始施工以后对于计划进行动态的更新,通过对现行的工程的进程与目标工程的对比,来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
        结语
        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领域的资源。为了有效管理这些资源,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建设,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管理技术进行施工管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部门:一是经济效益管理;二是技术手段管理;三是工程应用管理。无论管理的哪个环节,我们都必须依靠信息管理技术来有效地完成。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我国的建设管理工作向前迈进。接下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相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建国,周明祥,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2(08):125-135.
        [2]王智勇,丁志海,等.节能减排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12):425-436.
        [3]王俊豪.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
        [4]龚德.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896-8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