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 魏昊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魏昊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加快着脚步,本人介绍了了钻孔灌注桩的概念及特点,阐述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人为操作问题、技术失误问题、材料资料问题等。
        浙江宏诚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7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加快着脚步,本人介绍了了钻孔灌注桩的概念及特点,阐述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人为操作问题、技术失误问题、材料资料问题等。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
        引言
        钻孔灌注桩具有较多的优点,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整个工艺相对复杂,并且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大多隐藏在地表之下,一旦灌注桩发生问题大都属于隐蔽性问题,这就对整个道路或者桥梁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确保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需要不断提升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确保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1概述
        钻孔灌注桩具有适应性强、入岩便捷、刚度大、承载力高、挤土效应小等优点,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桩基础。但由于钻孔灌注桩其施工工艺的多样性、地基地质条件的差异性以及钻孔灌注桩本身的沉桩效应,施工控制易出现偏差,质量事故频繁发生。通过调查分析,钻孔灌注桩的主要问题,是桩身的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和保证,在地下、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缩颈、沟槽、夹泥、桩底沉渣过厚等现象,以致严重影响了桩身混凝土质量和单桩承载力。因此,如何处理桩底沉渣和设法对桩身、桩端进行补强,已成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的技术要点
        2.1钻孔
        在灌注桩工程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项钻孔程序,提升钻孔质量,保证各项施工程序的顺利开展。为了提升钻孔质量,必须做好各项工程准备工作,这需要引起相关施工者的重视,保证钻孔桩位的精确性,做好护筒的压实工作。在钻孔工作实践中,要避免出现塌孔及抽渣问题,施工者要保证泥浆的连续性添加,避免钻孔出现偏斜问题,避免钻头被埋住。在钻孔实践中,如果出现了漏水问题,需要及时停工展开处理。在工程实践中,若护筒质量不达标,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漏水问题,为了提升钻孔水平,必须及时堵塞漏洞,做好护筒的加固工作,若补救水平尚未达到标准,需要再次进行护筒埋设工作。在钻孔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钻孔速度的控制,保证钻孔速度的适宜性。
        2.2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要根据-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图纸,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文明施:措施,还要编制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施t前要对测盘和放样测量仪器进行检验、校正;检验灌注桩使用水源是否就近;排水便道是否畅通,要便于灌注混凝土时泥浆顺利排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规定;检查机械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等等。
        2.3灌注水下混凝土
        关注混凝土时,要按照要求开展导管水密承压接头抗拉试验。在灌注施工中,规定孔底与导管底部的距离为30~40cm之间,结合实际确定导管的埋深。另外,采用测绳明确混凝土面的深度,从而调整导管的埋深。且混凝土坍落度也要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施工人员需要以施工规范要求完成工程建设和施工,以此提高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质量。
        2.4护筒埋设
        为了确保护筒强度,可以在上中下位置外部焊接加强筋。确保护筒埋设≥1.5m,护筒顶部位置超出地下水位1~2m,要高出施工地面0.3m。护筒埋设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垂直度,要保证护筒中心线的准确性,确保其偏差在50mm以内,倾斜度偏差<1%。完成护筒调整后要在其周围填好黏土,对其进行分层夯实,确保在实施钻孔时护筒的稳定性,保证周边不会出现跑浆的情况。在钻进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护筒,观察其是否出现偏斜以及下沉的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2.5混凝土的配制
        为了避免发生堵管的问题,需要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要确保所用石子以及卵石的含泥量<2%。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3~5h左右,此种情况下只能满足浅孔小桩径灌注要求,大、深桩灌注时间要相对较长,所以要添加缓凝剂。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需要按照合适的配合比将水泥、砂子倒入料斗当中,确保搅拌均匀,从加水到出料时间控制在60s之内。
        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3.1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水利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为重要的管理作业内容。分析合理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质量提升,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在施工作业中关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实施,施工单位可通过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向着落实施工中安全装备穿戴的方向进行发展。
        3.2加大材料质量控制力度
        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效益。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均为常见材料,尽管材料较为常见,选择较多,但是材料质量、种类和规格差异十分明显。因此,材料采购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材料,全面调查分析供应商信息,多次审核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使其高度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混凝土灌注阶段的检查
        完成桩基钻孔过程的终孔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对其进行清孔处理并预先设置好钢筋笼。钢筋笼的制作与安置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查,进而保证钢筋笼的大小符合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基本的外观要求就是焊接稳固,就位精准。最后还需要对全程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以防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上浮。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必须正确安装混凝土导管。安全监理工程师有必要认真检查混凝土导管的封闭性,从旁监督导管安装的总过程,认真核查导管的进孔深度。在灌注水下混凝土以前,还需仔细复查第一个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量。安全监理工程师也必须全程从旁监督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随时核查搅拌站内工程使用材料的用量情况,详细记载搅拌时间和搅拌物的均匀性,随时抽检孔洞。严格把控导管的铺设深度,把握桩顶混凝土的使用量,审查工作人员的水下混凝土浇灌记录。在水下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根据每一根桩基的上、中、下部位分别制作3组6块混凝土部件,安全监理工程师从旁监督其部件的制作过程,并将部件进行编号,监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对钻孔灌注桩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3.4确保成孔的施工技术措施
        正式施工之前需要根据设计标准规范在轴线外部进行试成孔施工,其目的在于对于相应参数(主要包括孔深、孔斜、孔壁稳定性、孔底沉渣、缩孔、地质水文资料、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测试,从而为正式施工提供更加详尽的技术参数,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试成孔之后绘制48h内桩孔孔径检测曲线,从而确定不同地层相应技术参数(例如泥浆比重以及黏度、钻孔速度和压力等)。
        结束语
        为了提升工程实践效益,必须健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体系,切实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为了增强工程施工水平,必须根据工程实践现状,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方案,根据工程实践现状,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人为操作问题、技术失误问题、材料资料问题等。
        参考文献
        [1]龚小兵.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71-73.
        [2]郑传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江西建材,2017(4):67-68.
        [3]张波,吴爱丽.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