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力超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王力超 郑羽翔 吴航峰
[导读] 摘要:近年,我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中涌入的居民数量愈发变多,住房紧张问题出现,房建土建工程施工压力随之增长。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近年,我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中涌入的居民数量愈发变多,住房紧张问题出现,房建土建工程施工压力随之增长。为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工程施工单位需要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高支模施工技术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高支模技术是一种大型框架结构支撑系统,可发挥提高土建结构承载力的功效,预防施工失稳问题,给房建土建工程施工打下稳固地基。本文主要针对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房建土建;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1.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念
        先进的大跨度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住房建设过程中土木建设的奠基支撑,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看重,逐步成为土木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现在使用的大跨度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十分方便,且在专业技术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对于架设模板技术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模板构造包含了设计、计算、生产及安装这几个环节,大跨度高支模施工技术可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程顺利进行与完工。大跨度高支模施工技术可支持在更高高度上支设水平混凝土模板,高度大于8m,宽度大于18m,垂直固件独立支撑高度大于6m。在实际房建土建工程施工中,应当充分把握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优势,配合科学设计手段,来确保施工安全,并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给现实施工提供制度保障。
        1.2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房建土建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楼层的层高加高,建筑施工的难度也随之上升。若要提高建筑物负荷能力,确保建筑结构稳定,强化施工质量,并推进工程的顺利收工,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实施,可以让建筑物的外形结构满足现代群众审美需求,迎合人们对建筑结构多样性的期待,并通过建筑外形结构优化操作,来节省建筑施工材料耗用和设备应用,减少需投入的施工成本,增加施工企业经济利润。但因为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程度较高,应用时安全风险较高,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须先全面考虑整体房建施工高度、建筑结构和施工材料,给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该立足于工程现实状况,来详细制订合理的工程施工步骤和规范,参考规定,建立起施工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施工技术运用质量和效果。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先进施工经验的缺失,加上相关标准与规范未能形成有效统一,会导致高支模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施工中存在的随意性较大,导致该技术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对于施工人员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在选择施工人员时未能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导致在高支模施工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等行为。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导致人员部署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不仅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而且也会造成资源浪费问题,导致工程建设的成本增加。在制订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时,未能对现场进行有效勘察,对施工现场的地形状况、地质状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施工中受到诸多意外因素的影响。
        3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施工准备
        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设计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地形状况和土壤条件等进行深入勘察与记录,综合考量技术影响因素,确保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增强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施工中需要应用较多类型的机械设备,应该加强对设备运行性能的检查,防止在施工中出现严重的故障。同时,需要对相关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引导施工人员对施工规划进行分析,以增强施工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施工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实现对施工隐患的有效排查。


        3.2高支模检查
        高支模的有效全面检查,能保障技术应用的实效性,满足房建土建工程对质量与进度的要求。由于在安装支架中应用的零部件较为繁杂,从质量、规格和数量等方面进行检查,针对剪刀撑和载杆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接线长度和扣件等满足设计要求。能防止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较大的偏差,同时促进支架稳定性和承载力的提升,满足对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施工人员应对房建土建工程的整体进度进行分析,保障高支模施工组织规划的合理性。在现场进行合理掌控,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当施工中出现不规范行为时应该进行制止,防止对施工质量与安全造成威胁,保障在规定工期内完成任务。
        3.3楼面支顶的安装
        梁与轴线的放线施工,是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的关键,能够为楼面支顶的安装奠定基础。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楼面的水平标高,在安装门式脚手架时应该以纵梁方向为依据。在安装完成后应该进行校直和调平工作,保障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安装首层门式脚手架提供保障。应该对脚手架的两侧进行有效的锁紧处理,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在两侧同时进行。为了保障脚手架的安装稳定性,应对下层门式脚手架和上层门式脚手架的立柱位置进行严格控制,使其处于同一条轴线当中,保持其整体稳定性,防止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威胁。
        3.4外圈框架柱梁施工
        分层施工的方法通常应用于外圈框架柱梁的施工当中,由于其存在较大的柱梁筋密度和较高的自然层高度,因此在施工中应该采用先浇柱、后浇梁板的方法。在井格梁屋盖的施工当中,为能够有效支撑水平抱箍,应该合理运用四周的梁柱和满堂排架。促进外围框架柱梁和满堂排架稳定性和刚度的提升。水平剪刀撑应用于满堂脚手架的施工当中,应该对其间距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应该每4排立杆设置一道。将短钢筋应用于楼面中庭周边梁面当中,对连接杆件进行锁死处理,结合扣件和短管的合理运用。合理设置纵向水平杆,确保其两端与柱侧面的有效接触。为能保障良好的水平防护,同时为上料工作提供保障,还应重视密竹平台的有效设置,通常应该以三层楼面标高和满堂脚手架内部主梁底的水平杆标高为依据。为了增强支撑体系的可靠性,应该应用水平和斜向钢管,使其在中庭四周形成良好的支撑与连接保障。
        3.5混凝土浇筑
        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混凝土浇筑效果会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运后的运行状况,因此应该受到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应该严格依据设计规范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障其良好的性能。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提前对运输线路进行规划,保障混凝土罐车运输过程中不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做好相应的洒水与遮阳处理,避免水分的过度散失。运用混凝土泵和汽车泵输送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有效浇捣,在此过程中,应由梁中间向两端施工并保障推进的速度。在混凝土浇筑环节,还应对混凝土的高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超过145mm,在堆放的过程中保障其均匀性。在施工现场应保障平铺的及时性,确保振捣速度和遍数符合施工要求与标准,防止出现严重的离析和振捣不完全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当前房建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促进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趋势下,建筑企业只有合理控制施工技术,才能促进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强其自身竞争实力。但由于施工人员的自身素养问题、管理部署问题等,会导致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隐患。
        参考文献
        [1]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乔兴虎.建材与装饰.2020(01)
        [2]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张伟.居业.2019(12)
        [3]高支模体系施工技术[J].蒋云飞.中华建设.2019(12)
        [4]试论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板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梁英.四川水泥.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