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杨宇瑶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杨宇瑶
[导读]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中选取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中选取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此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每组2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予以柴胡疏肝散,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值、复发率合计值、嗳气恢复时间、上腹部胀满恢复时间、胃脘疼痛恢复时间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结论:将柴胡疏肝散应用在中医内科中展现较为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效果
        引言
        在中医内科中,临床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是重要的疾病类型之一,在临床症状中,上腹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精神萎弱等比较常见。针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而且治愈难度性也比较高,尤其在疾病反复发作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导致患者的疼痛感迟迟没有得到缓解,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对于医疗人员而言,必须要制定可行合理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不断减轻和缓解病情。为此选取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25例,评价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对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样本分组,参照组收入25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0~70岁,中位数值(45.87±4.91)岁;实验组收入2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71岁,中位数值(45.54±4.84)岁。比较两组数据资料,P>0.05,可以比较。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研究被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以吗丁啉及维酶素展开对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吗丁啉以10mg的量进行口服,维持一天三次的服用,维酶素以0.8mg的量进行口服,以一天三次的标准进行服用,一个疗程,以三个月为依照。以柴胡疏肝散展开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药物由柴胡、半夏、党参、黄连、山药、枳壳、白芍、灸甘草、赤芍组成。对于气虚患者,将适量黄芪加入;对于气血受阻患者,加入丹参、五灵脂;对于胃阴不足患者,加适量百合、沙参、麦冬;对于泛酸患者,加适量乌贼骨;若腹胀,则加佛手、青皮。以煎服的方式取汁按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口服的标准保持用药,一个疗程,以三个月为依照。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患者全部临床主证被消失,有效缓解和减轻了溃疡和周围炎症,借助X线钡餐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龛影,大便潜血呈阴性;②显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主证,在经过检查以后,龛影尚未出现,而且也进一步恢复了钠食;③有效。有效好转患者主证,在检查以后,有效减小了龛影,溃疡得到了有效地恢复,但是有时轻微炎症反应会出现;④无效。没有改善和缓解患者的症状,在治疗60天以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定期进行随访,准确记录两者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情况。此外,在疗效评价标准中,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6.0为载体,进行对数据一定程度的分析处理,完成计量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f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值、复发率合计值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值96.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复发率合计值8.00%显著低于参照组数据的32.00%,P<0.05。
        2.2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
        实验组的嗳气恢复时间(3.21±0.69)d、上腹部胀满恢复时间(2.45±0.26)d、胃脘疼痛恢复时间(2.02±0.31)d,短于参照组的(6.54±0.21)d、(4.55±0.33)d、(5.51±0.64)d,P<0.05。
        3讨论
        现阶段,柴胡疏散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着显著的效果。针对一些代谢类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肝郁气滞是显著的一大表现。对于柴胡疏肝散而言,在疏肝理气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尤其在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等方面,临床效果显著。基于此,要加强柴胡疏散加减的应用,将辩证治疗落实到位,如果患者性格比较急躁,可以将桔梗和旋夏花添加进去,将理肺顺气、降低逆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患者出现了胸痛症状,还可以将郁金顺气添加进去,如果患者痰液比较多,可以添加瓜蒌皮和贝母等,将清热化痰的效果展现出来。其次,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胃是其病因,但是患者病情发展程度,与患者肝脏和脾脏的关系比较紧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舒肝行气、活血止痛等原则,进一步改善和调整患者的肝功能,将疏泄和调节情志的作用发挥出来,在具体治疗患者过程中,要加强辨证施治原则的应用,给予疗效一定的保障。现代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则证实,本药方具有如下作用:一是保护胃黏膜,如党参、山药;二是调节肠胃的运行,如白芍、枳壳;三是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增强,如柴胡、党参;四是抗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如黄连;五是抑制呕吐,如半夏。以合用诸药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变,起到一定的治疗效能。本研究中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嗳气恢复时间、上腹部胀满恢复时间、胃脘疼痛恢复时间与参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证实,柴胡疏肝散使用之后有利于显著减少患者上腹部胀满、嗳气、胃脘疼痛等改善时间,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值96.00%、复发率合计值8.00%对比参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证实,柴胡疏肝散使用之后可减少疾病复发率,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预后。柴胡疏肝散组方中柴胡存在透表泄热、疏气解郁的作用,可对肝郁气滞、胸肋胀痛等情况进行较好治疗;白术存在止汗、健脾益气的作用,可对脾胃虚弱、食少胀满等情况进行较好治疗;赤芍味苦、性酸敛,存在散瘀止痛的作用;白芍性凉,呈圆柱状,对于胁肋疼痛、泻痢腹痛等情况进行较好治疗;半夏存在胃止吐、燥湿化痰的作用;川楝子存在行气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示,柴胡可对人体免疫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赤芍、白芍可显著抑制肠管运动;川楝子与枳壳可对人体胃肠运动进行良好调节;黄连存在抗病菌的作用;川芎可将人体胃黏膜微循环改善。
        结语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对病人的辩证论治,从而使柴胡疏肝散能更好的对病人起到疗效。
        参考文献
        [1]程英锐,郭霞.柴胡疏肝散治疗中医脾胃病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1):167+178.
        [2]郝连付,王海燕,李红英,王晓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0):46-47.
        [3]万青威.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154+156.
        [4]盛荣.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18):158-159.
        [5]韩晓会.研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238.
        [6]万青威.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6):16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