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王泰龙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泰龙
[导读] 摘要: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
        广州穗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570102
        摘要: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在施工实践中,合理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但能有效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及效益,还能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作为施工过程的重要部分,在整个土木工程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混凝土施工结构,以确保施工工作符合实际建设要求。当前,因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这对土木工程施工效果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单位的后续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必须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技术规避其影响,从而达到改善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最终促进土木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土木工程与混凝土概述
        1、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指应用一些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进行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型活动,也指建筑的对象。而从其基本属性上来看,土木工程建筑还包括三个属性,即实践性、综合性、社会性属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土木工程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而土木工程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变成一个既要勘测,又要设计建造的一个较复杂的学科。在很多土木工程建筑上可展现出不同时期的技术水平和文化上的不同,而土木工程建筑是在很多的实际建造中,通过总结而发展起来的。
        2、混凝土。混凝土是指通过凝固材料将收集好的材料进行凝固、结合等用于建筑的一种复合型材料的统称。混凝土主要原材料为砂石,将砂石与水搅拌而形成的水泥质物体即为混凝土。混凝土是现代土木建筑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混凝土的原料较丰富,同时混凝土的制作工艺较简单,价格更为低廉,而且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耐久性等优点。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特征体现
        1、连续性特征。连续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这主要由混凝土材料特性决定,混凝土凝结后,混凝颗粒间相互作用力较强,若多次浇筑,会降低其整体强度,影响后续的土木工程建设环节质量。因此,应遵循连续性原则,提升混凝土整体强度。
        2、便捷性特征。就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操作实际情况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操作较便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无比较复杂的操作流程存在,仅需依据相关规范对混凝土材料实行严格配置、浇筑及养护等相关操作。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体现出易成形特点,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施工时间,从而使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进度得以有效提升,进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强度不够。混凝土的强度受原材料配比和后期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影响。混凝土在不同的土木工程结构中要求不同,所以使用的砾石和水的比例不一样。若不按严格的比例混合混凝土,或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不当方法和施工工艺,浇注出的混凝土不能达到所需标准,土木工程就会存在质量问题。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完全振动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浇水,若这些细节处理不当,前面的施工过程将被损毁。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将使整个土木工程建设存在潜在的危机,在未来可能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2、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因素
        1)水泥热化。水泥热化主要是因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但在混凝土浇筑时并不能因放热而停下工作,所以,下面混凝土的散热就受到上层混凝土的阻挡,使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大,从而容易出现裂缝。


        2)混凝土自缩。硅灰属于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一种材料,但因硅灰的加入,会使混凝土发生自缩情况,容易出现断裂问题,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不仅如此,混泥土湿度不断地降低,还会使水分蒸发。
        3)外部温度。混凝土结构质量受外部因素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在温度差较显著时,混凝土温度应力导致出现结构性裂缝,因此引发一系列的安全、质量隐患,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建设效益产生影响。
        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技术。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泵送的时间和路程的需求,从而采取合理的拌合材料配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因时间过长而产生凝固和离析现象,从而影响到后期的施工质量。因此若出现分层和离析现象,就必须对其搅拌均匀后再使用。合理安排运输的路径和时间,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以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就能送到施工现场,并进行现场浇筑。
        2、加强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控制力度。增强对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环节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把控,首先需控制好混凝土调制配比。因水泥在水化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但由于受混凝土特性的影响,其热量不能完全释放出来,反而会集中在混凝土材料内部,导致混凝土由于受热出现相应的温度应力。因此在调制过程中,需控制好水泥的使用量。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施工单位采用了其他材料代替部分水泥,并且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该地区建筑施工单位还添加一定量的碱水剂,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此外,在调制混凝土时,提高搅拌技术,保证良好效果的搅拌,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全部释放出去。
        3、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对建筑物的质量有着严重影响,施工单位需不断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①可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调整混凝土的自缩性,但添加时要严格控制添加剂的用量。②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合理设置,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实验室调配好的比例进行混合,并要不断优化调配技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进而确保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③可添加增强材料,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可适量添加纤维类物质,以此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优化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际上,为了有效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实际工程质量,需控制两方面:一方面,控制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在实施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通过设置滑动层以控制混凝土的实际厚度,以此降低对混凝土的外部约束力。另一方面,控制内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在严格意义上讲,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与混凝土受到的约束力成正比,前者增加,后者随之增加。为此,减少内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就需要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为此,控制好温度应力非常必要。通常,针对温度应力都有一定的标准范围,使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不超过这个标准范围,就是最终目标。另外,针对混凝土结构,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保温性。常用的措施有暖棚法、蓄水法、覆盖法。通过上述方法平衡混凝土结构的内外部温度,是控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中,混凝土材料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建筑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这导致了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了更严格、更规范的趋势。所以就目前来说,只有尽量排除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严格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管理,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才能满足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要求,才能稳定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邓虎.探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6):46.
        [2]许宏良.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11):226.
        [3]安永斌.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7(0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