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领域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各个国家不仅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在环境监测与治理等方面的力度进行强化。涵盖环境质量监督与检测、污染源监测以及应急监测等方面。其中应急监测工作具有条件恶劣、周期长、监测范围广、监测目标复杂以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环节的监测并出具结果,在监测结果代表性与准确性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应急监测技术有着较高的难度。在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时,污水应急监测属于一项重点工作,而污水监测重点工作则为污水采集以及保存工作,其对监测结果的代表性与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污水采集采样;保存措施
引言
介绍了环境应急监测基本概念及应急监测的实际意义,并针对水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环节,即污水采样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采样过程及保存相关措施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实际水环境的应急检测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1污水采样
1.1采样措施
1.1.1布点
采样布点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按照布点原则,一般以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具体发生地或者附近区域设置采样断面,真实反映事故发生地周围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等,应设置其断面信息,如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来获取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采样布点还需要同时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如果按照布点方法,主要根据污染事故发生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污染地的污染特点来进行布点。对于污染发生在江河等大的水体附近的污染监测,可在事故发生地及其下游地区布点,在距离事故发生地一定距离的上游地区布设对照断面,如果江河地区的水流流速很小,或者甚至静止,可以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的水层进行取样,在污染影响区域内的饮用和农灌区的取水口则必须要设置采样断面。对湖泊、水库等小型水体,应以污染事件发生地为中心来布设采样点,按水流方向选取一定的间隔在扇形区域或者圆形区域布点,同时需要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的水层进行取样。需要在上游布设对照断面,在出水口和饮用水口设置采样断面。对地下水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按照地下水的流向采用辐射法或网格法来布设监测井的采样,在其上方向设置对照监测井对照断面,同时在饮用水源的取水处布设采样断面。
1.1.2采样
(1)采样准备。按照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水污染事故发生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案。方案主要包括采样布点、采样方法、采样原则、采样频次、采样人员、采样分工、采样设备、采样时的安全防护等方面。(2)采样原则。包括跟踪监测采样、现场监测采样和其他采样原则。以跟踪监测采样为例,污染物进水到水体后会发生稀释、扩散、降解等过程,污染浓度会降低,需要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连续的跟踪检测,选取有代表性、准确性的样本,来准确掌握水体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和变化趋势等,直至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趋于稳定或者恢复到正常浓度水平。对于现场监测采样来说,应以水体污染事故发生地为中心,在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水样采集点的布置,根据现场采样情况,先对污染程度和水体性质进行初步确定,再制定出更加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频次。例如在河流水体受到污染时,需要同时在河流上下游布设采集点来进行检测结果的对比。除依据我国现有的水体污染监测标准开展跟踪监测和现场监测外,对于实际发生的水体污染事故与目前应用的标准不符的情况,则建议按照国际标准ISO、美国的EPA或者日本的JIS等标准中相对来说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采样分析。(3)采样方法。水样采集类型为瞬时水样、混合水样和综合水样。瞬时水样是从地表水或地下水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单一样品,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具有随机性。对水体组织稳定性较好以及由于水体污染事故发生地空间较大,在一段时间内污染物浓度和受污染水体的污染程度变化较小的情况宜采用瞬时水样。
根据采样时间间隔和流量比例不同,可以将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等比例混合水样,其中等时混合水样的采集点、采样间隔和采样体积相同,而等比例混合水样则是在相同采样点,按照时间或流量比例进行混合采集。综合水样是所有瞬时水样混合后得到的水样。(4)采样频次。采样频次主要依据现场水体的污染情况,在事故刚发生时污染变化快,可适当地增加采样频次,尽量多地掌握污染信息,当掌握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后可适当地减少采样的频次。需要根据不同水体的功能,以及事故发生地的实际情况,本着节能的原则,尽可能地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满足水体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要求。(5)采样记录。现场的水样采集记录必须真实、全面、规范,主要包括以下信息:一是水污染的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二是现场工作示意图,对采样断面及其周围环境情况进行拍照和录像资料存储;三是制定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次、采样断面和采样时间等在内的监测实施方案;四是对事故发生现场进行描述、阐述事故发生的原因;五是记录相关的水文气象参数,如水温、水流流向和流量等;六是记录初步判断的污染物名称、污染物特性、流失量、影响程度等;七是记录与污染事件相关的其他信息,相关人员签名等。
2采样保存和注意事项
2.1采样保存
完成污水采样工作之后,需要妥善保管水样,保证其不会出现变质问题,进而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进行水样保存时,水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样吸附以及挥发,在水样挥发过程中,会使其中CO2含量发生变化,对其酸碱度以及总体硬度产生影响,同时会其他化学元素出现变化,因此,水样存储温度均需要低于采样时的温度,或是将一定保护剂添加到水样中,以避免样品出现挥发以及分解等问题。
2.2注意事项
采用过程的所用容器,应该进行清洗,清晰次数在2次作用,然而生物监测项目中的盛样容器除外。若是直接使用容器开展采样工作,则需要借助水样冲洗容器,冲洗次数至少为3次。另外,若是采集漂油水样则不需要冲洗容器,采样时,若是水体中漂浮物较多,则需要漂浮物清理干净。同时,若是水样中泥沙以及其他沉降性固体较多,则需要借助分离法完全将其清除。主要方法为:准备一个2L的量筒,或是其他筒形容器,摇匀水样并倒入量筒中,进行静置处理,时间为30min,将保存剂滴入盛样容器中,之后把量筒上层没有降性固体,然而悬浮性固体较多的水样倒入盛样容器。另外,油类水样不需要开展分离处理,测定水温度、悬浮物、pH、导电率、DO等同样不需要开展分离处理。
结语
在开展突发性污水问题应急监测工作时,水样采集质量对监测结果的代表性以及准确性等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污水采样工作时,需要遵循跟踪监测与现场监测等原则,结合具体采样类型,确定采样频率与方法,在完成水样采集工作之后,需要结合科学的保存方法开展保存工作,保证水样质量,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捷.环境应急监测中的污水采集采样及保存的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4):145.
[2]严琼.环境应急监测中的污水采集采样及保存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0(11):132+137.
[3]严琼.环境应急监测中的污水采集采样及保存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11):120-125.
作者简介:蒋佳佳(1988年1月~) 性别:男 学历:本科 籍贯:新疆和硕县 现任新疆新能源(集团)环境检测有限公司采样员,主要从事现场采样工作。